一种具有玻切术后体位维持功能的轮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7982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8 14:25
一种具有玻切术后体位维持功能的轮椅,包括轮椅本体,轮椅本体包括设置在椅身上的扶手,通过在扶手上设有用于支撑波切手术后患者头部脸朝下体位的支撑板,支撑板通过连杆与扶手连接,支撑板的中间设有通孔,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底部且与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轴向配合,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在扶手形成轴向配合,使玻切术后的患者在由手术室至病房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标准的脸朝下体位,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并且使用完毕后,支撑板可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收纳在轮椅一侧,不影响轮椅正常使用,因此该轮椅,不仅提高了患者术后转送至病房这段路上头位的标准性,还使患者头、手得到倚靠,增加了患者转运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玻切术后体位维持功能的轮椅
本技术涉及术后辅助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玻切术后体位维持功能的轮椅。
技术介绍
轮椅是目前眼科医院手术最普遍转运工具,由于大部分眼科手术都采取眼部局部麻醉术后均用轮椅送回病房。对于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油或气体填充术的患者,手术后要利用眼内加入的填充物气体或硅油向上浮力顶向视网膜、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大部分视网膜复位患者手术后需要患者采取俯卧位配合治疗。但患者在术后由手术室至病房的过程中经轮椅转送时,往往难以在轮椅上维持标准的脸朝下面体位,或者脸朝下体位体位不标准,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再加上我们术后让这类患者坐轮椅自行头低位,使得患者重心向前偏移从而增加了跌倒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玻切术后体位维持功能的轮椅。本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具有玻切术后体位维持功能的轮椅,包括轮椅本体,所述的轮椅本体包括设置在椅身上的扶手,所述的扶手上设有用于支撑波切手术后患者头部脸朝下体位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通过连杆与扶手连接,所述的支撑板的中间设有通孔,所述的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底部且与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轴向配合,所述的支撑板可沿连杆一端的第一转轴转动,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在扶手形成轴向配合,所述的支撑板包括支撑在轮椅本体的椅身前的支撑位置以及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收纳在轮椅一侧的收纳位置。所述的轮椅的扶手上还设有支撑杆,所述的连杆通过第二转轴连接支撑杆上形成转轴配合。所述的支撑杆为前杆和后杆,所述的前杆和后杆之间伸缩配合。所述的连杆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在前杆的顶部。所述的支撑板由左半板和右半板组成,所述的左半板和右半板之间通过合页连接,所述的左半板和右半板包括拼接形成支撑板支撑头部的工作位置以及折叠后的回收位置。所述的第一转轴与支撑板底部之间还设有伸缩件,所述的支撑板通过伸缩件实现支撑板高度的调节。所述的伸缩件与支撑板底部之间还设有万向节,所述的支撑板通过万向节实现支撑板角度的调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玻切术后体位维持功能的轮椅,包括轮椅本体,轮椅本体包括设置在椅身上的扶手,通过在扶手上设有用于支撑波切手术后患者头部脸朝下体位的支撑板,支撑板通过连杆与扶手连接,支撑板的中间设有通孔,连杆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底部且与支撑板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轴向配合,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连接在扶手形成轴向配合,使玻切术后的患者在由手术室至病房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标准的脸朝下体位,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并且使用完毕后,支撑板可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收纳在轮椅一侧,不影响轮椅正常使用,因此有这玻切术后体位维持功能的轮椅,不仅提高了患者术后转送至病房这段路上头位的标准性,还使患者头、手得到倚靠,增加了患者转运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板底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板侧面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1-轮椅本体,2-扶手,3-支撑板,4-支撑杆,31-通孔,32-连杆,33-第一转轴,34-第二转轴,35-合页。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图1、图2、图3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一种具有玻切术后体位维持功能的轮椅,包括轮椅本体1,所述的轮椅本体1包括设置在椅身上的扶手2,所述的扶手2上设有用于支撑波切手术后患者头部脸朝下体位的支撑板3,所述的支撑板3通过连杆32与扶手2连接,所述的支撑板3的中间设有通孔31,所述的连杆32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3底部且与支撑板3之间通过第一转轴33轴向配合,所述的支撑板3可沿连杆32一端的第一转轴33转动,所述的连杆3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4连接在扶手2形成轴向配合,所述的轮椅的扶手2上还设有支撑杆4,所述的连杆32通过第二转轴34连接支撑杆4上形成转轴配合。所述的支撑杆4为前杆和后杆,所述的前杆和后杆之间伸缩配合,方便收纳。所述的连杆32通过第二转轴34连接在前杆的顶部。所述的支撑板3包括支撑在轮椅本体1的椅身前的支撑位置以及通过第一转轴33和第二转轴34转动收纳在轮椅一侧的收纳位置。本技术使玻切术后的患者在由手术室至病房的过程中能始终保持标准的脸朝下体位,从而保证治疗效果,并且使用完毕后,支撑板可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收纳在轮椅一侧,不影响轮椅正常使用。所述的支撑板3由左半板和右半板组成,所述的左半板和右半板之间通过合页35连接,所述的左半板和右半板包括拼接形成支撑板3支撑头部的工作位置以及折叠后的回收位置。所述的第一转轴33与支撑板3底部之间还设有伸缩件,所述的支撑板3通过伸缩件实现支撑板3高度的调节,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所述的伸缩件与支撑板3底部之间还设有万向节,所述的支撑板3通过万向节实现支撑板3角度的调节,针对不同患者进行脸部角度调节。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玻切术后体位维持功能的轮椅,包括轮椅本体(1),所述的轮椅本体(1)包括设置在椅身上的扶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2)上设有用于支撑波切手术后患者头部脸朝下体位的支撑板(3),所述的支撑板(3)通过连杆(32)与扶手(2)连接,所述的支撑板(3)的中间设有通孔(31),所述的连杆(32)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3)底部且与支撑板(3)之间通过第一转轴(33)轴向配合,所述的支撑板(3)可沿连杆(32)一端的第一转轴(33)转动,所述的连杆(3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4)连接在扶手(2)形成轴向配合,所述的支撑板(3)包括支撑在轮椅本体(1)的椅身前的支撑位置以及通过第一转轴(33)和第二转轴(34)转动收纳在轮椅一侧的收纳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玻切术后体位维持功能的轮椅,包括轮椅本体(1),所述的轮椅本体(1)包括设置在椅身上的扶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扶手(2)上设有用于支撑波切手术后患者头部脸朝下体位的支撑板(3),所述的支撑板(3)通过连杆(32)与扶手(2)连接,所述的支撑板(3)的中间设有通孔(31),所述的连杆(32)的一端连接在支撑板(3)底部且与支撑板(3)之间通过第一转轴(33)轴向配合,所述的支撑板(3)可沿连杆(32)一端的第一转轴(33)转动,所述的连杆(3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轴(34)连接在扶手(2)形成轴向配合,所述的支撑板(3)包括支撑在轮椅本体(1)的椅身前的支撑位置以及通过第一转轴(33)和第二转轴(34)转动收纳在轮椅一侧的收纳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玻切术后体位维持功能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椅的扶手(2)上还设有支撑杆(4),所述的连杆(32)通过第二转轴(34)连接支撑杆(4)上形成转轴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玻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缪丹丹陈彩芬凌晓浅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