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7752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离子,其能够实现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即便反复进行充放电循环时也能够抑制内电阻上升,并对于充放电循环具有优异的耐久性。锂离子二次电池1具备:正极4,其具备包含正极活性物质11的正极合剂层3;负极7,其具备包含负极活性物质12的负极合剂层6;分隔膜8;电解液9;及,容器10,其容纳正极4、负极7、分隔膜9及电解液9;其中,正极合剂层3和负极合剂层6的至少一方包含高介电性氧化物固体13,并且,正极活性物质11或负极活性物质12,在其表面,具备与高介电性氧化物固体13接触的部位、及与电解液9接触的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以往,提案了各种的使用了锂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例如已知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在正极或负极中包含被覆盖层覆盖的活性物质,所述覆盖层包含导电助剂和锂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认为正极或负极的活性物质被包含导电助剂和锂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的覆盖层覆盖,由此能够缩小内电阻,充放电时能够抑制活性物质变形,并防止充放电循环特性和高效率放电特性下降。[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5949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专利文献1记载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虽然在充放电循环的初期能够获得良好的前述效果,但是存在下述不良情况:在使用中,对于充放电的耐久性会急剧地下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能够消除所述不良情况,并且,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具备包含电极活性物质和高介电性氧化固体的电极合剂层,其中,/n前述电极活性物质,在表面,具备与前述高介电性氧化物固体接触的部位、及与电解液接触的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25 JP 2018-1005901.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具备包含电极活性物质和高介电性氧化固体的电极合剂层,其中,
前述电极活性物质,在表面,具备与前述高介电性氧化物固体接触的部位、及与电解液接触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前述高介电性氧化物固体配置于前述电极活性物质彼此的间隙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前述高介电性氧化物固体是氧化物固体电解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前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是正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前述高介电性氧化物固体是耐氧化分解性锂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前述耐氧化分解性锂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具备氧化分解电位,所述氧化分解电位相对于Li/Li+平衡电位为4.5V(4.5VvsLi/Li+)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前述耐氧化分解性锂离子传导性固体电解质是Li1.6Al0.6Ti1.4(PO4)3和Li1+x+y(Al,Ga)x(Ti,Ge)2-xSiyP3-yO12(0≤x≤1、0≤y≤1)之中的至少1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其中,前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是负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野健西面和希樱井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