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7734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力传递装置。该动力传递装置具有:挡板(4),其包括主体部(5)、盖部(8、9)、以及密封部件(88、98);最终齿轮(25)、从动链轮(DS),其配置在挡板(4)的收纳室(Sa、Sb)内;油泵(OP),其作为润滑用机油(OL)的供给源;油底壳(16)。主体部(5)、盖部(8、9)以及密封部件(88、98)之中的至少一个含有机油(OL)的温度越低则越收缩的材质。在挡板(4),设定为如下的尺寸,即,在机油(OL)的温度为规定油温以上时,间隙(CL1、CL2)由密封部件(88、98)密封,并且在不足规定油温时形成有空隙(CL’)。间隙(CL1、CL2)是主体部(5)的外壁部(62、72)的内周与盖部(8)的基部(80)、盖部(9)的基部(90)的间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已经公开一种使用一对挡板来包围旋转部件即链轮的结构。在专利文献2中,已经公开一种使用一对挡板来包围旋转部件即齿轮的结构。专利文献2的挡板包围差动装置所具有的最终齿轮而设置。在具有该最终齿轮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为了降低因旋转部件(最终齿轮)而产生的搅拌阻力,谋求燃油经济性的提高,原则上优选抑制油向被一对挡板包围的空间的侵入量。另一方面,在油温极低的情况下会发生例外的状况。即,首先,当以动力传递装置整体观察时,从各通路向作为油泵的抽吸源的储油槽(油底壳)产生回油。接着,当油温降低时,油的粘度下降,且流动性下降。因此,当油温降低时,作为动力传递装置整体,向作为油泵的抽吸源的储油槽(油底壳)的回油会减慢。因此,需要在油温降低的情况下促进向储油槽的回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28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58440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有:挡板部,其包括:一对挡板、以及在所述一对挡板之间的区域设置的密封部件;旋转部件,其配置在被所述挡板部包围的空间即旋转部件室的内部;油泵,其作为向所述旋转部件供给的润滑油的供给源;油底壳,其贮存有作为所述油泵的抽吸源的油;所述一对挡板的一方、所述一对挡板的另一方、或者所述密封部件的至少任意一个含有油温越低则越收缩的材质而构成,所述挡板部设定为在规定油温以上时由所述密封部件对所述一对挡板之间的区域进行密封、且在不足所述规定油温时在所述一对挡板之间的区域形成有空隙的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在油温降低的情况下,能够促进向储油槽的回油。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变速箱的主要部件的图。图2是说明变速箱的挡板的配置的图。图3是说明挡板的图。图4是说明挡板的主体部的图。图5是说明挡板的盖部的图。图6是说明挡板的盖部的图。图7是说明挡板的作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动力传递装置是车辆用自动变速器1的情况为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说明变速箱10的主要部件的图,是说明自动变速器1的变速箱10的差动装置的收纳部15周边的图。图1(a)是从液力变矩器(未图示)侧观察变速箱10的图。图1(b)是图1(a)中的区域B的放大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使用阴影表示变速箱10中与变矩器壳体(未图示)的接合面、以及挡板4的外壁部62的纸面近前侧的端面。图2是说明变速箱10的挡板4的配置的图。图2(a)是沿图1(a)的A-A线切割挡板4而表示的图,图2(b)是沿图1(b)的C-C线切割挡板4而表示的图。在下面,以图1中的变速箱10的配置为基准,说明各结构主要部件的位置关系。在如下的说明中记为“上侧(上部)”的情况,表示以自动变速器的设置状态为基准的铅垂线VL方向的上侧,记为“下侧(下部)”的情况,表示以自动变速器的设置状态为基准的铅垂线方向的下侧。如图1所示,在变速箱10的下部设有差动装置的收纳部15。该收纳部15在未图示的液力变矩器侧(纸面近前侧)开口。在收纳部15的中央部,可旋转地支承有差速器箱20。在差速器箱20的外周固定有从差速器箱20的旋转轴X1方向观察而形成为环状的最终齿轮25。在最终齿轮25的外周,遍及围绕旋转轴X1的周向的整个周而形成有齿部250。最终齿轮25的齿部250从旋转轴X1的径向观察,与旋转轴X1倾斜规定角度。最终齿轮25是倾斜地附有齿部250的斜齿轮。减速齿轮35位于最终齿轮25的上侧。该减速齿轮35外周的齿部35a与最终齿轮25的齿部250啮合。在变速箱10中,减速齿轮35围绕旋转轴X2可旋转地设置。减速齿轮35的旋转轴X2比最终齿轮25的旋转轴X1更靠近上侧,且与旋转轴X1平行地设置。减速齿轮35被输入未图示的变速机构部的输出旋转而围绕旋转轴X2旋转。因此,减速齿轮35在外周所啮合的最终齿轮25利用从减速齿轮35传递的旋转驱动力,围绕旋转轴X1旋转。在搭载有自动变速器1的车辆前进行驶时,最终齿轮25在图中顺时针方向CW(正转方向)上旋转。从旋转轴X1方向观察,变速箱10的周壁部11形成为最终齿轮25的附近区域包围最终齿轮25的外周的弧状。在周壁部11,在周向上隔着间隔而设有多个螺孔12。周壁部11的纸面近前侧的端面11a成为与包围液力变矩器(未图示)的变矩器壳体(未图示)的接合面。在变速箱10中,在周壁部11的内侧设有覆盖最终齿轮25的侧面的壁部13。如图2(a)所示,壁部13比最终齿轮25更靠近图中的左侧,且以沿着最终齿轮25的侧面25a的方向设置。在变速箱10设有挡板4(主体部5、盖部8、盖部9)(参照图1、图2、图3)。挡板4跨越变速箱10中设有最终齿轮25的区域、以及设有从动链轮DS的区域而设置。图3是说明挡板4(主体部5、盖部8、盖部9)的图。在图3中,由虚拟线表示最终齿轮25,并且在旋转轴X1方向上,将挡板4的各结构主要部件(主体部5、盖部8、盖部9)与最终齿轮25的位置错开来表示。图4是说明挡板4的主体部5的图。图4(a)是从旋转轴X1方向观察主体部5的图。图4(b)是图4(a)的A-A剖视图。图4(c)是图4(a)的B-B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a)中,由虚拟线表示从动链轮DS的一部分,在图4(b)中,由虚拟线表示最终齿轮25,在图4(c)中,由虚拟线表示从动链轮DS与驱动轴SH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挡板4具有:固定在变速箱10侧的主体部5、固定在变矩器壳体(未图示)侧的盖部8、以及固定在主体部5的盖部9。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低温时的线膨胀系数较大的聚合物材料形成挡板4。当在主体部5组装盖部8时,在主体部5与盖部8之间形成有最终齿轮25的收纳室Sa(旋转体收纳室)(参照图2(a))。当在主体部5组装盖部9时,在主体部5与盖部9之间形成有从动链轮Ds的收纳室Sb(旋转体收纳室)(参照图2(b))。如图4(a)所示,挡板4的主体部5具有:覆盖最终齿轮25的侧面的第一盖部6、以及覆盖从动链轮DS的侧面的第二盖部7。第一盖部6与第二盖部7通过树脂成型一体地形成。从旋转轴X1方向观察,第一盖部6具有板状的基部60。基部60在围绕旋转轴X1的周向上延伸,从旋转轴X1方向观察,基部60形成为圆弧状。直至基部60的外周的外径R设定为比直至最终齿轮25的外周的半径r更大的半径。如图2(a)所示,在变速箱10中,最终齿轮25的壁部13侧的侧面25a由第一盖部6的基部60覆盖。如图4(a)所示,在基部60设有多个贯通孔68。贯通孔68各自在旋转轴X1方向上贯通基部60。从旋转轴X1方向观察,贯通孔6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有:/n挡板部,其包括:一对挡板、以及在所述一对挡板之间的区域设置的密封部件;/n旋转部件,其配置在被所述挡板部包围的空间即旋转部件室的内部;/n油泵,其作为向所述旋转部件供给的润滑油的供给源;/n油底壳,其贮存有作为所述油泵的抽吸源的油;/n该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n所述一对挡板的一方、所述一对挡板的另一方、或者所述密封部件的至少任意一个含有油温越低则越收缩的材质而构成,/n所述挡板部设定为如下的尺寸,即,在规定油温以上时,所述一对挡板之间的区域由所述密封部件密封,并且在不足所述规定油温时,在所述一对挡板之间的区域形成有空隙。/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17 JP 2018-095159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有:
挡板部,其包括:一对挡板、以及在所述一对挡板之间的区域设置的密封部件;
旋转部件,其配置在被所述挡板部包围的空间即旋转部件室的内部;
油泵,其作为向所述旋转部件供给的润滑油的供给源;
油底壳,其贮存有作为所述油泵的抽吸源的油;
该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挡板的一方、所述一对挡板的另一方、或者所述密封部件的至少任意一个含有油温越低则越收缩的材质而构成,
所述挡板部设定为如下的尺寸,即,在规定油温以上时,所述一对挡板之间的区域由所述密封部件密封,并且在不足所述规定油温时,在所述一对挡板之间的区域形成有空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质由聚合物材料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合物材料由树脂材料或橡胶材料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部具有利用由所述聚合物材料形成的所述材质而构成的肋体。


5.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具有:
挡板部,其包括一对挡板;
旋转部件,其配置在被所述挡板部包围的空间即旋转部件室的内部;
油泵,其作为向所述旋转部件供给的润滑油的供给源;
油底壳,其贮存有作为所述油泵的抽吸源的油;
该动力传递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挡板的至少一方含有聚合物材料而构成,
所述挡板部具有利用由所述聚合物材料形成的所述材质而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务
申请(专利权)人:加特可株式会社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