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及通讯电路、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7508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及通讯电路以及应用该充电及通讯电路的电子装置,所述充电及通讯电路包括与电池正极相连接的正极充电触点、与电池负极相连接的负极充电触点、与电池相连接的控制单元以及连接在充电触点与控制单元之间的电压检测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具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的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相连,所述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具有模数转换功能,以便在充电模式下,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对正极充电触点与负极充电触点之间的电压进行检测;通讯模式下,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及通讯电路、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及通讯电路以及应用该充电及通讯电路的电子装置,属于通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产品大多利用充电接口与其他设备建立有线通讯,但是,在需要通过有线的方式与其他设备进行通讯时,必须增加触点来实现,而这样的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电子产品外观面增加通讯触点后影响美观;2、电子产品内部器件布局必须预留通讯触点位置;3、对于小型/微型电子产品,会因无法放置更多的触点而放弃其有线通讯功能。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出一种将充电功能与通讯功能合二为一的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及通讯电路,该电路将充电功能与通讯功能合二为一,无需为有线通讯单独预留通讯触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充电及通讯电路,包括与电池正极相连接的正极充电触点、与电池负极相连接的负极充电触点、与电池相连接的控制单元以及连接在充电触点与控制单元之间的电压检测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具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的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相连,所述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具有模数转换功能,以便在充电模式下,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对正极充电触点与负极充电触点之间的电压进行检测;通讯模式下,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及通讯电路还包括场效应管和三极管,所述场效应管连接在电池正极与正极充电触点之间,所述三极管连接在控制单元与场效应管之间;当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正极充电触点与负极充电触点之间存在电压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三极管导通并打开场效应管,使所述正极充电触点与电池正极电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场效应管为P沟道MOS管,且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正极充电触点相连、源极与电池正极相连、栅极与三极管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及通讯电路还包括上拉电阻,所述上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当所述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正极充电触点与负极充电触点之间不存在电压时,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被所述上拉电阻拉高而失能,断开电池正极与正极充电触点之间的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还连接有寄生二极管,所述寄生二极管沿漏极至源极的方向单向导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三极管为NPN三极管,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基极与控制单元相连、发射极接地,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还连接有限流电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包括连接在正极充电触点与负极充电触点之间的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用于在充电模式下进行分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通讯模式下,从正极充电触点向控制单元进行通讯时,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检测到的正极充电触点与负极充电触点之间的电压上升或下降来实现数据接收;此时,场效应管和三极管均关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通讯模式下,从控制单元向正极充电触点进行通讯时,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将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置为高电平或低电平来实现数据外发;当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置为高电平时,使能场效应管和三极管,正极充电触点与电池正极电性连接;当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置为低电平时,场效应管和三极管截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的外观面上无需为有线通讯单独预留通讯触点,使电子装置的外观面更美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应用前述充电及通讯电路,所述电子装置上设置有接插口,所述正极充电触点和负极充电触点均收容并暴露于所述接插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充电及通讯电路将控制单元的通用输入输出接口设计成具有模数转换功能,从而在充电模式下,可利用电压检测单元对正极充电触点与负极充电触点之间的电压进行检测,而在通讯模式下,则利用电压检测单元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真正的实现了充电功能与通讯功能合二为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充电及通讯电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充电及通讯电路,该充电及通讯电路将充电功能与通讯功能合二为一,换言之,本专利技术的充电及通讯电路既可用于充电,也可用于有线通讯,无需单独设置通讯触点,不会影响电子装置外观面的美观,适用于各种型号(尤其是小型/微型)的电子装置。具体来讲,所述充电及通讯电路包括与电池正极1相连接的正极充电触点3、与电池负极2相连接的负极充电触点4、与电池相连接的控制单元以及连接在充电触点与控制单元之间的电压检测单元。本专利技术中,控制单元具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即I/O接口),该I/O接口既是控制口,也是电压采集口,具备模数转换(ADC)功能,控制口与电压采集口分时复用(TimeDivisionMultiplexing,TMD)。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该I/O接口相连,以便在充电模式下,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对正极充电触点3与负极充电触点4之间的电压进行检测;通讯模式下,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所述充电及通讯电路还包括场效应管5和三极管6,所述场效应管5连接在电池正极1与正极充电触点3之间,用于控制电池正极1与正极充电触点3之间是否导通。所述三极管6连接在控制单元与场效应管5之间,用于根据控制单元发出的控制信号来使场效应管5打开或关闭。充电模式下,当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正极充电触点3与负极充电触点4之间存在电压时,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三极管6导通并使能(即打开)场效应管5,使所述正极充电触点3与电池正极1电性连接;通讯模式下,当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正极充电触点3与负极充电触点4之间存在电压时,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优选的,所述场效应管5为P沟道增强型MOS管,且所述场效应管5的漏极(D极)与正极充电触点3相连、源极(S极)与电池正极1相连、栅极(G极)与三极管6相连,所述三极管6为NPN三极管,所述NPN三极管6的集电极(C极)与所述场效应管5的栅极(G极)相连、基极(B极)与控制单元相连、发射极(E极)接地。所述NPN三极管6的基极(B极)与控制单元之间连接有限流电阻R3,从而控制单元可以通过该限流电阻R3来驱动所述NPN三极管6,所述NPN三极管6导通后将所述场效应管5的栅极(G极)拉低,使所述场效应管5打开,此时电池正极1与正极充电触点3之间可以正常导通,正极充电触点3处的电压可以提供给电池正极1,为电池充电。所述充电及通讯电路还包括上拉电阻R4,所述上拉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5的源极(S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5的栅极(G极)相连,从而当所述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正极充电触点3与负极充电触点4之间不存在电压时,所述场效应管5的栅极(G极)被所述上拉电阻R4拉高而失能(即场效应管5关闭),断开电池正极1与正极充电触点3之间的连接。利用P沟道MOS管的特性,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及通讯电路,包括与电池正极相连接的正极充电触点、与电池负极相连接的负极充电触点、与电池相连接的控制单元以及连接在充电触点与控制单元之间的电压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的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相连,所述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具有模数转换功能,以便在充电模式下,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对正极充电触点与负极充电触点之间的电压进行检测;通讯模式下,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及通讯电路,包括与电池正极相连接的正极充电触点、与电池负极相连接的负极充电触点、与电池相连接的控制单元以及连接在充电触点与控制单元之间的电压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所述电压检测单元与所述控制单元的通用输入输出接口相连,所述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具有模数转换功能,以便在充电模式下,所述电压检测单元对正极充电触点与负极充电触点之间的电压进行检测;通讯模式下,所述电压检测单元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及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及通讯电路还包括场效应管和三极管,所述场效应管连接在电池正极与正极充电触点之间,所述三极管连接在控制单元与场效应管之间;当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正极充电触点与负极充电触点之间存在电压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三极管导通并打开场效应管,使所述正极充电触点与电池正极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及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为P沟道MOS管,且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正极充电触点相连、源极与电池正极相连、栅极与三极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及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及通讯电路还包括上拉电阻,所述上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相连;当所述电压检测单元检测到正极充电触点与负极充电触点之间不存在电压时,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被所述上拉电阻拉高而失能,断开电池正极与正极充电触点之间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心怀周洁高文中王志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浩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