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750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10
本申请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所公开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托架和驱动机构,托架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驱动机构与装置本体和托架均相连,且用于控制托架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其中,在托架处于第一状态时,托架与装置本体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装置本体以第一功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在托架处于第二状态时,托架与装置本体的距离为第二距离,装置本体以第二功率对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第一功率大于第二功率,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的无线充电装置在进行充电时存在自身和电子设备过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属于无线充电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无线充电技术具备安全、便捷等优势,其在电子设备的充电
越来越受到青睐,以智能手机为例,在充电时只需要将手机贴合在无线充电器上即可实现充电,而无需再通过充电线连接电源。但是,由于无线连接的能量传递效率相较充电线连接更低,部分能量以热量形式耗散掉,因此无线充电线圈会出现发热问题;同时,在无线充电时,手机与无线充电器紧密贴合,散热能力较差,无线充电线圈的发热会使得手机和无线充电器均处于高热状态,进而引起设备损坏或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能够解决目前的无线充电装置在进行充电时存在自身和电子设备过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该无线充电装包括:装置本体;托架,所述托架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装置本体和所述托架均相连,且用于控制所述托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其中,在所述托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托架与所述装置本体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装置本体以第一功率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在所述托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托架与所述装置本体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装置本体以第二功率对所述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前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控制托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托架处于第一状态时,托架与装置本体相距第一距离,装置本体以第一功率对托架上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在托架处于第二状态时,托架与装置本体相距第二状态,装置本体以第二功率对托架上的待充电设备进行充电。第一功率大于第二功率,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因此,当待充电设备或装置本体由于无线充电而处于过热状态时,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托架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此时装置本体对待充电设备进行低功率充电或停止充电,装置本体和待充电设备的温度会随之下降;然后,可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托架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此时装置本体对待充电设备进行较高功率充电。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无线充电设备无疑能够确保装置本体和待充电设备均处于安全温度区间内进行充电,而避免出现过热情况,进而提升了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感。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在托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在托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有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无线充电装置在托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种无线充电装置在托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装置本体、110-第一充电线圈、200-托架、300-待充电设备、400-弹性组件、510-第一电磁元件、520-第二电磁元件、530-直线电机、600-散热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请参考图1~图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公开的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00、托架200和驱动机构。其中,装置本体100是该无线充电装置的主要构件,无线充电装置即是通过装置本体100实现对待充电设备300的无线充电。装置本体100具有第一充电线圈110,待充电设备300中具有第二充电线圈,第一充电线圈110可与第二充电线圈进行耦合,进而实现对待充电设备300的无线充电。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的无线充电技术主要采用电磁感应模式,具体地,即在发射端线圈输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接收端线圈形成一定的电流,从而将电能从发射端转移到接收端。在前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充电线圈110即可为发射端线圈,而第二充电线圈相应为接收端线圈。托架200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300,也即是说,托架200可作为待充电设备300的支撑基础。驱动机构是该无线充电装置的动力构件,驱动机构与装置本体100和托架200均相连,驱动机构可驱使托架200相对于装置本体100产生相对运动。同时,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托架200处于第一状态,或处于第二状态,如此设置下,托架200就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在托架200处于第一状态时,托架200与装置本体100的距离为第一距离,装置本体100以第一功率对待充电设备300进行充电;在托架200处于第二状态时,托架200与装置本体100的距离为第二距离,装置本体100以第二功率对待充电设备300进行充电;第一功率大于第二功率,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应理解的是,在托架200处于第一状态时,装置本体100以较高功率对待充电设备300进行充电;此时托架200与装置本体100距离较近,以确保能够达到第一功率而进行快速充电。当然,在第一状态时,由于充电线圈会发热,在待充电设备300和装置本体100积蓄到一定热量后就会处于过热状态,而存在安全隐患,同时用户在拿取待充电设备300时会有烫手的触感而影响到体验感。在托架200处于第二状态时,装置本体100以较低功率对待充电设备300进行充电;此时托架200与装置本体100距离较远,因此第一充电线圈110与第二充电线圈之间的感应效率会降低,并直接体现在待充电设备300的充电效率下降。在第二功率较小时,充电线圈发出的热量增长速度小于热量耗散的速度,则可以对装置本体100和待充电设备300进行降温,已使得它们脱离过热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距离与第二功率成反比,当第二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第二功率可为0,此时装置本体100对待充电设备300停止充电。当然,本申请实施例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装置本体(100);/n托架(200),所述托架(200)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300);/n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装置本体(100)和所述托架(200)均相连,且用于控制所述托架(20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n其中,在所述托架(200)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托架(200)与所述装置本体(100)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装置本体(100)以第一功率对所述待充电设备(300)进行充电;在所述托架(200)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托架(200)与所述装置本体(100)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装置本体(100)以第二功率对所述待充电设备(300)进行充电;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本体(100);
托架(200),所述托架(200)用于放置待充电设备(300);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装置本体(100)和所述托架(200)均相连,且用于控制所述托架(200)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间切换;
其中,在所述托架(200)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托架(200)与所述装置本体(100)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装置本体(100)以第一功率对所述待充电设备(300)进行充电;在所述托架(200)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托架(200)与所述装置本体(100)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装置本体(100)以第二功率对所述待充电设备(300)进行充电;所述第一功率大于所述第二功率,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弹性组件(400),所述托架(200)通过所述弹性组件(400)与所述装置本体(100)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400)包括多个弹性元件,所述多个弹性元件围绕所述托架(200)和所述装置本体(100)的中心线均匀布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磁元件(510)和第二电磁元件(520),所述第一电磁元件(510)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100)上,所述第二电磁元件(520)设置于所述托架(200)上,且所述第一电磁元件(510)与所述第二电磁元件(520)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元件(510)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电磁元件(510)均匀布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雪荣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