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接取电装置及其高杆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接取电装置及其高杆灯。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高杆灯照明作为一种重要的照明方式,其整体结构的发展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多,主要适用于大面积集中照明的场所,如港口码头、货场、公路立交桥、体育场、车站及城市广场等,而随着数量的逐渐增多,其维修成本较高,所以高杆灯的结构合理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的高杆灯灯具取电采用电缆固定在灯盘上的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其一,通过电缆与灯杆盘连接,线缆需要通过灯杆内部,然后到达灯杆顶端后,通过滑轮组,与灯盘连接在一起,灯盘升降过程中,电缆也需要一同升降,如此反复的拖拽电缆,易导致电缆磨损,反复通过滑轮弯曲和拉直,也会导致材料疲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二,钢丝绳和电缆共用一个分绳器,安装较为繁琐,电缆夹持在分绳器上并在升降过程中反复拉扯,排列较为紧凑,存在一定的漏电风险;其三,钢丝绳和电缆在滑轮盒独立分布,各占用一个挑臂,每个挑臂20kg左右,导致滑轮盒总重量较大,降低了高杆灯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 ...
【技术保护点】
1.插接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装置包括上电极单元(5)和下电极单元(6);/n所述上电极单元包括上电极插头座(16)、电极公插头(14)、电极万向管(9)、第一万向节(10)及上电极安装座(11);所述上电极插头座(16)的内部呈腔体结构,包括插接腔室(15)和导向腔室(17);所述插接腔室(15)的内侧壁设有限位块(33),所述插接腔室(15)的下端口与所述导向腔室(17)的上端口相互连通;所述导向腔室(17)的下端口内径大于其上端口内径,且其下端口呈敞口设置;所述上电极插头座(16)的顶部设有用于容纳固定电极公插头(14)的电极公插头定位孔(32),所述电极公插 ...
【技术特征摘要】
1.插接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装置包括上电极单元(5)和下电极单元(6);
所述上电极单元包括上电极插头座(16)、电极公插头(14)、电极万向管(9)、第一万向节(10)及上电极安装座(11);所述上电极插头座(16)的内部呈腔体结构,包括插接腔室(15)和导向腔室(17);所述插接腔室(15)的内侧壁设有限位块(33),所述插接腔室(15)的下端口与所述导向腔室(17)的上端口相互连通;所述导向腔室(17)的下端口内径大于其上端口内径,且其下端口呈敞口设置;所述上电极插头座(16)的顶部设有用于容纳固定电极公插头(14)的电极公插头定位孔(32),所述电极公插头(14)的上端固定于所述电极公插头定位孔(32)内,其下端伸入至所述插接腔室(15)内;所述电极万向管(9)固接于所述上电极插头座(16)的上端,所述电极万向管(9)的轴向设有上电极线缆通道;所述上电极线缆通道、电极公插头定位孔(32)、导向腔室(17)及插接腔室(15)自上而下依次相连通,以此构成上电极单元的电极公插头(14)及相应线缆安装连接通道;所述上电极安装座(11)通过第一万向节(10)与所述电极万向管(9)连接,用于作业时安装固定所述上电极单元(5);
所述下电极单元(6)包括下电极插头座(18)、电极母插头(19)、弹簧(23)、配线杆(21)、外套管(24)、第二万向节(20)及下电极安装座;所述下电极插头座(18)的顶部设有电极母插头定位孔(34),所述电极母插头(19)可恰好完全容置于所述电极母插头定位孔(34)内;所述下电极插头座(18)的外侧壁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导向限位槽,所述导向限位槽包括导向槽(36)和限位槽(37);所述导向槽(36)的上槽口大于其下槽口,所述限位槽(37)的上槽口与所述导向槽(36)的下槽口相连通,所述限位槽(37)与所述限位块(33)相匹配;所述配线杆(21)外侧壁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第一限位环(22)和第二限位环(27),所述第一限位环(22)固接于所述配线杆(2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限位环(27)套设于配线杆(21)上并可沿配线杆(21)轴向上下活动,所述外套管(24)活动套设于所述配线杆(21)上,所述弹簧(23)设于外套管(24)和配线杆(21)之间,其上端与第一限位环(22)相抵触,其下端与第二限位环(27)相抵触;所述外套管(24)的上端挂接于所述第一限位环(22)上,所述外套管(24)的下端口内侧设有轴承(30),所述轴承(30)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27)的下端相抵触,以使弹簧(23)限制在第一限位环(22)和第二限位环(27)之间并呈压缩状态;所述配线杆(21)沿轴向设有下电极线缆通道,所述电极母插头定位孔(34)与所述下电极线缆通道相连通,以此构成下电极单元(6)的电极母插头(19)及相应线缆的安装连接通道;所述下电极安装座固接于所述外套管(24)上,用于作业时安装固定所述下电极单元(6);
所述电极公插头(14)与所述电极母插头(19)相互匹配,作业时,所述上电极单元(5)与所述下电极单元(6)相对设置,通过上电极插头座(16)和下电极插头座(18)相互配合完成电极公插头(14)与电极母插头(19)相互抵触插接实现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插头座(16)和电极万向管(9)之间还设有上电极封盖(12),所述上电极封盖(12)的顶部设有与电极公插头定位孔(32)相对应的上电极线缆限位孔,所述上电极线缆限位孔的上下端分别与上电极线缆通道和电极公插头定位孔(32)相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少斌,严飞飞,牟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博昂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