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休眠激活功能的电源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7452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休眠激活功能的电源管理系统,包括:电流采集模块,用于串联在电源主回路上形成较低电压压降并将经过隔离保护和滤波后的电压压降传输至前端模块的电流测量输入端;前端模块,用于将电流采集模块采集的模拟输出数字化后传输至主控模块,并根据主控模块的控制输出第一、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至开关模块;主控模块,用于接收采样数据,根据采样数据确定是否启动休眠模式,于确定启动休眠模式时,控制前端模块输出第一、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至开关模块以关闭开关模块的NMOS开关管;开关模块,用于在前端模块输出的第一、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的控制下通过开启或关闭NMOS开关管来开启或关闭电流通路;电池组,用于给系统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休眠激活功能的电源管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BMS(BatteryManagementSystem,电池管理系统)
,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休眠激活功能的船用锂电池的电源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工作电压高、体积小、质量轻、能量高、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已成为21世纪发展的理想能源。随着锂电池行业的发展,大型锂电池组也逐渐扩展,逐步被应用于电动车、电动船等各类动力驱动领域,目前渔船上的动力驱动系统也普遍采用锂电池组。但是,渔船的工作过程中,每年都会有数月的休渔期,休渔期过程中渔船处于靠港状态,渔船的动力系统大多处于停止状态。然而,当前市场上的锂电池保护板大多没有休眠系统,都是被动常开,因此电池常年都是有自消耗电,其中自消耗电流都是在几十毫安左右,这样会导致电池的损耗加大,如果有长时间的不使用,会导致电池的电压过低、寿命减少,无法充电,甚至报废等情况,因此在电池系统中增加休眠的功能则非常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休眠激活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休眠激活功能的电源管理系统,包括:/n电流采集模块,用于串联在电源主回路上形成较低电压压降并将经过隔离保护和滤波后的电压压降传输至前端模块的电流测量输入端;/n前端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流采集模块采集的模拟输出数字化后传输至主控模块,并根据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输出第一、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至开关模块;/n主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前端模块数字化后电流采集模块的采样数据,根据采样数据确定是否启动休眠模式,于确定启动休眠模式时,控制所述前端模块输出相应的第一、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至开关模块以关闭开关模块的NMOS开关管;/n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前端模块输出的第一、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的控制下通过开启或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休眠激活功能的电源管理系统,包括:
电流采集模块,用于串联在电源主回路上形成较低电压压降并将经过隔离保护和滤波后的电压压降传输至前端模块的电流测量输入端;
前端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流采集模块采集的模拟输出数字化后传输至主控模块,并根据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输出第一、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至开关模块;
主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前端模块数字化后电流采集模块的采样数据,根据采样数据确定是否启动休眠模式,于确定启动休眠模式时,控制所述前端模块输出相应的第一、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至开关模块以关闭开关模块的NMOS开关管;
开关模块,用于在所述前端模块输出的第一、第二开关控制信号的控制下通过开启或关闭NMOS开关管来开启或关闭电流通路;
电池组,用于给系统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休眠激活功能的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放电激活模块,用于通过检测控制板负极P-是否为高电平而产生负载检测信号和充电完毕信号并分别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和前端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休眠激活功能的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充电激活模块,用于通过检测控制板负极P-是否为低电平来输出充电激活触发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休眠激活功能的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模块还根据接收到的激活信号输出所述第一、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模块。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休眠激活功能的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控模块接收到所述放电激活模块的负载检测信号、充电完毕信号或/和所述充电激活模块的充电激活触发信号时,控制所述主控模块退出休眠模式,同时,所述前端模块输出相应的第一、第二开关控制信号至所述开关模块以开启所述开关模块的NMOS开关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休眠激活功能的电源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激活模块包括NPN三极管(Q1)、NMOS管(Q22)、偏置电阻(R13-R14)、保护二极管(D3)、充电电容(C3)、稳压二极管(D7)、保护二极管(D8)、偏置电阻(R36-R37和分压电阻(R16、R18、R23、R35),控制板负极P-连接至所述保护二级管(D3)的阳极、分压电阻(R16)的一端,所述保护二级管(D3)的阴极连接至偏置电阻(R14的一端,偏置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NPN三极管(Q1)的基极和偏置电阻(R13的一端,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偏置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负载检测信号连接至主控模块;分压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分压电阻R18和充电电容(C3)的一端,充电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分压电阻(R23)的一端,分压电阻(R23)的另一端连接分压电阻(R35)的一端、稳压二极管(D7)的阴极和保护二极管(D8)的阳极,保护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偏置电阻(R36)的一端,偏置电阻(R36)的另一端连接偏置电阻(R37)的一端和NMOS管(Q22)的栅极,分压电阻(R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青山周德维许阳温扬久傅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新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青桐智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