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744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6 0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该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包括正极储罐组件、负极储罐组件、正极输送泵管组件、负极输送泵管组件和功率单元,正极输送泵管组件以及负极输送泵管组件的数量均与功率单元的电堆层数一致,每一组正极输送泵管组件包括正极供液泵和与正极供液泵连接的第一管组,第一管组包括第一主管和在第一主管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分支管,每一组负极输送泵管组件包括负极供液泵和与负极供液泵连接的第二管组,第二管组包括第二主管和在第二主管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二分支管。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能够降低支管安装难度,提高电堆结构紧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流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液流电池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系统由电堆单元、电解液、电解液储存单元、管道输送系统、BMS(电池管理系统)等组成。由于其具有容量高、容量配置灵活、循环寿命长、安全环保等特点,现在广泛应用于风光互补、削峰填谷、智能微网、应急电源等领域。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不可调控等自然属性,接入电网后进而引发电网电压和频率的波动,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电网对大规模新能源的消纳问题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通过引入全钒液流储能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降低用电成本、提高电力设备利用率等,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和使用。规模化的储能系统通过单堆的串并连接,组合成所需额定功率的系统。通常情况下,为节省系统占地空间,简化管路结构,一个单元模块如功率为250kW的系统,一个电堆架上往往放置2层、3层电堆,每层4-6个电堆,每个单元模块的正负极各配置一个储罐,每个储罐配置一台较大功率的交流泵给所有电堆的正负极进口供液,主管一般布置在电堆架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储罐组件、负极储罐组件、正极输送泵管组件、负极输送泵管组件和功率单元,所述正极输送泵管组件的数量以及所述负极输送泵管组件的数量均与所述功率单元的电堆层数一致,每一组正极输送泵管组件与对应层电堆的正极进液口连接,每一组负极输送泵管组件与对应层电堆的负极进液口连接,每一组正极输送泵管组件包括正极供液泵和与所述正极供液泵连接的第一管组,所述第一管组包括第一主管和在所述第一主管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分支管,所述第一主管连接至所述正极供液泵,所述第一分支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主管,另一端连接至对应层电堆的正极进液口,每一组负极输送泵管组件包括负极供液泵和与所述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储罐组件、负极储罐组件、正极输送泵管组件、负极输送泵管组件和功率单元,所述正极输送泵管组件的数量以及所述负极输送泵管组件的数量均与所述功率单元的电堆层数一致,每一组正极输送泵管组件与对应层电堆的正极进液口连接,每一组负极输送泵管组件与对应层电堆的负极进液口连接,每一组正极输送泵管组件包括正极供液泵和与所述正极供液泵连接的第一管组,所述第一管组包括第一主管和在所述第一主管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一分支管,所述第一主管连接至所述正极供液泵,所述第一分支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主管,另一端连接至对应层电堆的正极进液口,每一组负极输送泵管组件包括负极供液泵和与所述负极供液泵连接的第二管组,所述第二管组包括第二主管和在所述第二主管两侧对称设置的第二分支管,所述第二主管连接至所述负极供液泵,所述第二分支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主管,另一端连接至对应层电堆的负极进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供液泵和所述负极供液泵均为直流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单元包括电堆架、PCS组件和电堆,所述PCS组件设置在所述电堆架中间,所述电堆放置在所述电堆架上,且布置在所述PCS组件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CS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管组和所述第二管组之间,所述电堆架的底部形成有支撑框,所述第一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涛余龙海史小虎熊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钒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