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农学院专利>正文

植物乳杆菌SD26及其产品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6412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乳杆菌SD26及其产品和应用,涉及微生物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植物乳杆菌SD26,保藏编号CGMCC No.19328,来源于泡菜,对于包括变异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内的口腔致病菌,以及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内的食源性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口腔致病菌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植物乳杆菌SD26及其产品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植物乳杆菌SD26及其产品和应用。
技术介绍
人体口腔环境是由多种属微生物形成的复杂的微生态系统,研究显示口腔中细菌的种类超过700种,口腔微生物通过共生、竞争和拮抗等相互作用影响着口腔微生态平衡,与宿主口腔健康和疾病有着紧密联系。当有外来微生物进入口腔环境或者口腔环境中固有的某些微生物过量生长,逐渐成为优势菌群时,会打破口腔微生态平衡,导致口腔疾病发生。人类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包括牙周病、龋齿和口臭等,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普遍认为牙周疾病主要由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斯坦纳菌、具核梭杆菌、齿垢密螺旋体和中间普氏菌等革兰氏阴性厌氧菌联合致病。龋病主要是以变异链球菌和产酸菌的过度生长引起的牙体硬组织感染性疾病。口腔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其中白色念珠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口服抗生素的化学疗法来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但长期服用抗生素会破坏口腔生态系统平衡,同时也加剧了细菌耐药性问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乳杆菌SD26,于2020年1月1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9328。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乳杆菌SD26的生物学纯培养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剂,该菌剂包括上述植物乳杆菌SD26。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植物乳杆菌SD26、生物学纯培养物或菌剂的发酵产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植物乳杆菌SD26、生物学纯培养物、菌剂或发酵产物在制备防治口腔致病菌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口腔致病菌的药物。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植物乳杆菌SD26、生物学纯培养物、菌剂或发酵产物在制备防治食源性致病菌的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八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食源性致病菌的药物。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乳杆菌SD26,所述植物乳杆菌SD26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的,保藏编号为:CGMCCNo.1932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乳杆菌SD26的生物学纯培养物。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剂,包括植物乳杆菌SD26。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乳杆菌SD26、生物学纯培养物或菌剂的发酵产物。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乳杆菌SD26、生物学纯培养物、菌剂或发酵产物在制备防治口腔致病菌的药物中的应用。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口腔致病菌包括变异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核梭杆菌或牙龈卟啉单胞菌中的至少一种。第六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口腔致病菌的药物,包括植物乳杆菌SD26、生物学纯培养物、菌剂或发酵产物中的至少一种。第七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乳杆菌SD26、生物学纯培养物、菌剂或发酵产物在制备防治食源性致病菌的药物中的应用。作为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食源性致病菌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中的至少一种。第八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食源性致病菌的药物,包括植物乳杆菌SD26、生物学纯培养物、菌剂或发酵产物中的至少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植物乳杆菌SD26,来源于泡菜,对于包括变异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内的口腔致病菌,以及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内的食源性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口腔致病菌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口腔致病菌的药物,该产品能够用于口腔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治食源性致病菌的药物,该产品能够用于食源性致病菌导致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菌株SD26基因组与16SrRNA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M1、M2分别为MarkerDL15000和DL2000,1为菌株SD26基因组,2为16SrRNA扩增产物;图2为基于16SrRNA序列的菌株SD26系统发育树;图3为乳杆菌SD26的生长曲线及不同培养时间下pH和抑菌圈直径;图4为乳杆菌SD26pH3.81、pH6.00的发酵上清液对白色念珠菌生长过程的影响;图5为乳杆菌SD26发酵上清液的不同处理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活性,*表示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示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乳杆菌SD26,该菌株的分类命名为:植物乳杆菌SD26,拉丁文学名:LactobacillusplantarumSD26,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2020年1月10日,保藏编号:CGMCCNo.19328。本专利技术的植物乳杆菌SD26来源于四川大凉山农家泡菜,由菌落形态试验得,菌株SD26菌落呈圆形,颜色为乳白色,表面光滑,边缘齐整,质地均匀。菌体形态为杆状,革兰氏染色结果为阳性。本专利技术对植物乳杆菌SD26的实验研究发现,植物乳杆菌SD26对于包括变异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核梭杆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内的口腔致病菌,以及包括伤寒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内的食源性致病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口腔致病菌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防治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物乳杆菌SD26的生物学纯培养物。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剂,包括植物乳杆菌SD2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菌剂,包括本专利技术的植物乳杆菌SD26,或者植物乳杆菌SD26与辅料或者其他菌的混合,例如,可以是本专利技术的植物乳杆菌SD26与其他的菌混合制备的菌剂,也可以是本专利技术的植物乳杆菌SD26与辅料制备得到的菌剂。该菌剂具有本专利技术植物乳杆菌SD26的所有有益效果。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乳杆菌SD26,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杆菌SD26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3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乳杆菌SD26,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乳杆菌SD26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No.19328。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SD26的生物学纯培养物。


3.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SD26。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SD26、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学纯培养物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剂的发酵产物。


5.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乳杆菌SD26、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学纯培养物、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剂或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酵产物在制备防治口腔致病菌的药物中的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口腔致病菌包括变异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核梭杆菌或牙龈卟啉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星谢远红乔荣更金君华刘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农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