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衬套拆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98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衬套拆装工具,包括用以设于衬套一侧的推拉动力部,螺杆用以依次穿设衬套和所述推拉动力部,所述推拉动力部驱动所述螺杆以实现衬套在横臂中的拆分或装配。上述衬套拆装工具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衬套拆装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的装配分离
,特别涉及一种衬套拆装工具。
技术介绍
在拆装车辆的独立悬架系统时,横臂衬套维修拆装一直都是个难题,需要使用专用的龙门架和专用衬套拆装工具,虽然千斤顶能拆卸部分衬套,但遇到衬套的橡胶层损坏时,千斤顶由于施力不均便难以拆除。拆卸时,将横臂固定在龙门架上的拆卸对心柱上,对心柱抵在衬套底部,并用衬套拆装工具固定,龙门架上端安装了量级为8吨的千斤顶,千斤顶顶端为通心圆柱,使用千斤顶,顶端抵住衬套外圈但未碰到(即千斤顶顶部抵在横臂上),使用千斤顶,衬套被顶出,取下横臂,并从千斤顶顶端的通心圆柱中取出衬套,依照以上步骤取出另外一端的衬套。安装时,先将衬套放在龙门架的安装对心柱上,将三架臂与衬套对心并固定,使用千斤顶缓缓压入,另一边使用同种方法将衬套装入。存在以下缺陷:拆装体积庞大,无法便携;由于横臂间空间狭小,在衬套橡胶层损坏时,无法放入足够吨位的千斤顶;一种专用衬套拆装工具只能拆装特定或同类型的衬套,使用具有局限性;现有的衬套拆装工具装、拆虽然都集成在了龙门架上,但使用依然不方便。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的衬套拆装工具是本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衬套拆装工具,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衬套拆装工具,包括用以设于衬套一侧的推拉动力部,螺杆用以依次穿设衬套和所述推拉动力部,所述推拉动力部驱动所述螺杆以实现衬套在横臂中的拆分或装配。优选地,包括用以设于衬套另一侧的第三工装件,所述螺杆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三工装件且与第二螺母相连,所述第三工装件的外径尺寸用以小于等于衬套的外径尺寸,以实现所述螺杆拉动时、所述第三工装件拉出衬套以拆分。优选地,所述第三工装件的外径尺寸用以等于衬套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三工装件用以接触且完全抵住衬套的金属层。优选地,包括用以设于衬套一侧的第二工装件,所述螺杆用以依次穿设衬套、所述第二工装件和所述推拉动力部,所述第二工装件的内部设有用以容纳拆分的衬套的空腔。优选地,所述第二工装件嵌入式卡装固定于所述推拉动力部。优选地,包括用以设于衬套一侧的第四工装件,所述螺杆用以依次穿设衬套、所述第四工装件和所述推拉动力部,所述第四工装件的外径尺寸用以大于衬套的外径尺寸,以实现所述螺杆推动时、所述第四工装件推入衬套以装配。优选地,包括用以设于衬套另一侧的第五工装件,所述螺杆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五工装件且与第三螺母相连,所述第五工装件的内部设有用以容纳装配的衬套的余量的空腔。优选地,包括用以设于衬套一侧的第一工装件,所述螺杆用以依次穿设衬套、所述推拉动力部和所述第一工装件,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一工装件且与第一螺母相连。优选地,所述第一工装件嵌入式卡装固定于所述推拉动力部。优选地,所述推拉动力部具体为空心千斤顶。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衬套拆装工具包括推拉动力部和螺杆,推拉动力部设置在衬套的一侧,螺杆依次穿设衬套和推拉动力部,推拉动力部的动力在于提供动力,通过推拉动力部驱动螺杆,使得螺杆带动所连接的衬套实现从横臂中的拆分或向横臂中的装配,实现了工具的便携化,装拆一体化,可保护衬套不受破坏,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衬套拆装工具在拆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衬套拆装工具在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横臂、2-衬套、3-空心千斤顶、4-螺杆、5-第一工装件、6-第一螺母、7-第二工装件、8-第三工装件、9-第二螺母、10-第四工装件、11-第五工装件、12-第三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衬套拆装工具在拆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衬套拆装工具在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在现有技术中,横臂1的维修俗称为三角臂,横臂1为学名,分为上横臂、下横臂。在第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衬套拆装工具包括推拉动力部和螺杆4,推拉动力部设于衬套2的一侧,螺杆4依次穿设衬套2和推拉动力部,螺杆4与衬套2和推拉动力部均固定连接,推拉动力部的作用在于提供驱动螺杆4的动力,动力形式包括拉力和推力。在该衬套拆装工具的使用过程中,推拉动力部驱动螺杆4,使得螺杆4沿轴向运动,螺杆4进而带动横臂1中的衬套2运动,使得衬套2相对横臂1运动,根据动力形式的不同,也即根据推拉动力部提供的拉力或推力的不同,进而实现衬套2在横臂1中的拆分或向横臂1中的装配。在本实施例中,推拉动力部为具有足够拉力、推力的小型装置;示例性的,推拉动力部具体为空心千斤顶3。其中,包括设于衬套2一侧的第一工装件5,第一工装件5位于推拉动力部也即空心千斤顶3的外侧,此时螺杆4依次穿设衬套2、推拉动力部和第一工装件5,螺杆4的另一端穿出第一工装件5且与第一螺母6相连。第一工装件5起到固定螺杆4的作用,保障螺杆4轴向运动的同时还防止螺杆4向四周窜动。为了更好的技术效果,第一工装件5靠近空心千斤顶3的一端做成嵌入式,使得第一工装件5嵌入式卡装固定于推拉动力部,进一步增强第一工装件5的固定效果,进而提高螺杆4的防窜动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衬套拆装工具不仅能够实现衬套2的拆分,还能够实现衬套2的装配,通过借助特殊加工的工装件,实现了工具的便携化,装拆一体化。具体而言,在用于拆分的衬套拆装工具的实施例中,包括设于衬套2另一侧的第三工装件8,通俗的说,空心千斤顶3位于衬套2的远离横臂1的右侧或外侧,第三工装件8位于衬套2靠近横臂1的左侧或内侧,螺杆4的一端穿出第三工装件8且与第二螺母9相连,第三工装件8的外径尺寸小于等于衬套2的外径尺寸,第三工装件8的作用在于向衬套2施力,使得在螺杆4拉动时、第三工装件8拉出衬套2以拆分。在本实施例中,衬套2的内、外层为金属,中间层为橡胶。示例性的,第三工装件8的外径尺寸等于衬套2的外径尺寸,第三工装件8接触且完全抵住衬套2的金属层。在使用时,螺杆4和第三工装件8一起施力,进而拉出衬套2,衬套2通过横臂1,第三工装件8也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衬套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设于衬套(2)一侧的推拉动力部,螺杆(4)用以依次穿设衬套(2)和所述推拉动力部,所述推拉动力部驱动所述螺杆(4)以实现衬套(2)在横臂(1)中的拆分或装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衬套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设于衬套(2)一侧的推拉动力部,螺杆(4)用以依次穿设衬套(2)和所述推拉动力部,所述推拉动力部驱动所述螺杆(4)以实现衬套(2)在横臂(1)中的拆分或装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衬套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设于衬套(2)另一侧的第三工装件(8),所述螺杆(4)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三工装件(8)且与第二螺母(9)相连,所述第三工装件(8)的外径尺寸用以小于等于衬套(2)的外径尺寸,以实现所述螺杆(4)拉动时、所述第三工装件(8)拉出衬套(2)以拆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工装件(8)的外径尺寸用以等于衬套(2)的外径尺寸,所述第三工装件(8)用以接触且完全抵住衬套(2)的金属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衬套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以设于衬套(2)一侧的第二工装件(7),所述螺杆(4)用以依次穿设衬套(2)、所述第二工装件(7)和所述推拉动力部,所述第二工装件(7)的内部设有用以容纳拆分的衬套(2)的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衬套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装件(7)嵌入式卡装固定于所述推拉动力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建国彭云唐谱王建国曾友宝熊刚
申请(专利权)人:国信军创岳阳六九零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