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及夹持引导件压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5982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及夹持引导件压入方法。辅具(50)在向扶手导轨安装夹持引导件(44)时被使用。辅具(50)具备:主体(51),其具有夹持引导件收容槽(53),夹持引导件(44)的一部分收容于夹持引导件收容槽(53)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把手(52),其连接于主体(51)中与夹持引导件收容槽(53)的形成侧相反的一侧的背侧外表面部,且包括能够用手握持的把持部。辅具(50)具备弹性部(55),该弹性部(55)固定于夹持引导件收容槽(53)的内表面,并且包括沿夹持引导件收容槽(53)的宽度方向夹持夹持引导件(44)的一部分的夹持部(55a、55b),该弹性部(55)具有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及夹持引导件压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向乘客输送机的扶手导轨安装夹持引导件时使用的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向扶手导轨安装夹持引导件时使用的夹持引导件压入方法。
技术介绍
自动扶梯具有与呈阶梯状移动的梯级同步地在其两侧的栏杆部上移动的移动扶手。移动扶手在下行自动扶梯中在下层的乘降口处、在上行自动扶梯中在上层的乘降口处以U形转弯的方式使移动方向反转后进入桁架的扶手入口内。而且,如日本特开2011-116518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在最近的自动扶梯中,在扶手入口设置有作为安全装置的护手开关(HGS)。护手开关装置防止幼儿等的手因移动扶手的移动而被拉入桁架的扶手入口与移动扶手之间的间隙。详细而言,护手开关装置具备橡胶制罩、施力部件及检测开关。橡胶制罩在扶手入口处隔开少许间隙地覆盖移动扶手,并且从桁架端面向外侧突出例如几厘米左右。此外,施力部件从桁架内侧对罩施力而将其保持于规定位置,检测开关检测位于乘降口附近的儿童(特别是幼儿)的手与罩端面触碰而使得罩向桁架内侧移动的情况。护手开关装置当通过检测开关检测出罩移动了时,通过使自动扶梯的运转紧急停止来防止乘客的手被拉入扶手入口。此外,形成环状的移动扶手一边被由金属板形成的扶手导轨引导一边在自动扶梯的上层楼层和下层楼层之间环绕移动,移动扶手具有例如聚氨酯橡胶制的移动扶手内表面。因此,为了不使移动扶手的内表面与扶手导轨的缘部滑动接触而磨损或损伤,有时用具有大致U字状的截面形状的树脂制的夹持引导件覆盖扶手导轨的缘部,使得移动扶手的内表面与扶手导轨的缘部不接触。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移动扶手相对于夹持引导件的外表面的滑动接触,夹持引导件逐渐磨损,因此,夹持引导件作为消耗品需要在规定的时机更换为新品。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扶手导轨在梯级的两侧从下层楼层延伸到上层楼层,在上下层楼层的各乘降口处从扶手进入部进入到桁架内的规定位置。在新设置自动扶梯时,在将护手开关装置安装于扶手入口之前,夹持引导件能够容易地从侧方嵌入露出的扶手导轨的缘部。但是,在原有的自动扶梯中更换夹持引导件时,对于位于自动扶梯的桁架外的扶手导轨部分,通过拆卸移动扶手,能够使扶手导轨露出而容易地更换夹持引导件,与此相对,对于从扶手入口向桁架内延伸的扶手导轨部分,由于存在覆盖该部分的移动扶手和以进一步覆盖其外侧的方式设置的护手开关装置的罩,因此无法在不分解桁架的一部分和护手开关装置的情况下使扶手导轨露出,在通过它们的分解而安装夹持引导件的情况下,需要与分解作业相当的工作量与时间。因此,通常,安装于进入桁架内的扶手导轨部分的夹持引导件的更换是如下进行的:在将移动扶手中位于桁架外的部分从扶手导轨拆卸的状态下,更详而言,在将移动扶手从扶手导轨拆卸到扶手入口的位置的状态下,在乘降口处将旧的夹持引导件拔出后,在将新的夹持引导件的端部嵌入到扶手导轨的缘部的状态下,将夹持引导件压入扶手导轨与移动扶手之间的间隙。然而,在该方法中,由于在夹持引导件中的扶手导轨嵌合部与扶手导轨之间存在摩擦阻力,因此需要较强的力来使嵌合部滑动。此外,由于夹持引导件细而难以抓住,而且由柔软的材料形成,因此难以向夹持引导件高效地传递力,难以用手送入夹持引导件。此外,由于夹持引导件的嵌合部的交叉,还存在压入极其困难的情况。而且,一处扶手入口中的一根夹持引导件的压入就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和劳力,而扶手导轨在左右两侧具有2个导轨部,除此之外,扶手入口在上下楼层的各乘降口的两侧存在4处。因此,必须对一台自动扶梯共计进行8次夹持引导件的压入作业,更换夹持引导件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和劳力。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更换夹持引导件的劳力的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及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在向乘客输送机的扶手导轨安装夹持引导件时被使用,所述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具备:主体,其具有夹持引导件收容槽,所述夹持引导件的一部分收容于该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至少一部分;把手,其连接于所述主体中与所述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形成侧相反的一侧的背侧外表面部,并包括能够用手握持的把持部;以及弹性部,其固定于所述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内表面,并且包括沿所述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宽度方向夹持所述夹持引导件的一部分的夹持部,所述弹性部具有弹性。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的夹持引导件的更换例如如下进行。详细而言,首先,在将移动扶手中位于桁架外的部分从扶手导轨拆卸的状态下,更详细而言,在将移动扶手从扶手导轨拆卸到扶手入口的位置的状态下,在乘降口处拔出旧的夹持引导件。接着,用手或现有的专用工具将新的夹持引导件的前端部嵌入到罩的端面周边的手能到达的扶手导轨的一部分。该嵌入例如被执行到距离罩5~15cm的部位。之后,将移动扶手中从扶手导轨脱离的部分的前端侧的一部分以覆盖夹持引导件中与扶手导轨嵌合的嵌合部的前端侧的方式嵌入扶手导轨。接着,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以下简称为辅具)的夹持部夹持夹持引导件中的至少包括嵌合部的一部分在内的部分。另外,在进行该夹持时,若利用辅具的夹持部夹持夹持引导件的嵌合部的与前端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并且使得不利用夹持部的延伸方向的全部部分夹持嵌合部,则能够使以下说明的夹持引导件的一次压入量(行程)变长,并且也能够减小使辅具移动时产生的夹持引导件与扶手导轨的摩擦力,从而容易使辅具移动,因而为优选。接着,人把持着辅具的把手,将辅具向夹持引导件的存在嵌合部的一侧的前端侧推出,从而将夹持引导件的嵌合部的前端侧向桁架的内侧方向压入。当辅具移动到移动扶手中与扶手导轨嵌合的部位的周边而使得辅具难以移动时,将辅具暂时从夹持引导件拆卸。之后,利用手或原有辅具将夹持引导件的未与扶手导轨嵌合的部位的罩的端面的周边部分嵌入到扶手导轨的一部分。该嵌入例如被执行到距离罩5~15cm的部位。接着,利用辅具的夹持部夹持夹持引导件中新嵌入的嵌合部的与前端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将辅具向夹持引导件中的存在嵌合部的一侧的前端侧推出,从而将夹持引导件的嵌合部的前端侧向桁架的内侧方向压入。反复多次进行由该辅具的安装、辅具的推出、利用手或原有辅具将夹持引导件的一部分向扶手导轨的嵌入、以及辅具的再次安装所构成的一系列动作。若夹持引导件的前端与止动件接触,则结束夹持引导件压入作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辅具,由于包括具有弹性且沿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宽度方向夹持夹持引导件的一部分的夹持部,因此能够增大辅具与夹持引导件的静摩擦力,能够将夹持引导件牢固地暂时固定于辅具。此外,由于辅具具有包括把持部的把手,因此能够使用把手高效地对辅具施加力,能够容易地使辅具向期望的方向移动。因此,在使夹持引导件的一部分夹持于辅具的夹持部后,仅通过人使用把手使夹持引导件向压入侧移动,就能够容易地执行夹持引导件的压入。因此,能够高效且容易地执行夹持引导件向罩的里侧的压入动作,能够减少更换夹持引导件的劳力。而且,如果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辅具,则即使在由于夹持引导件的嵌合部的交叉而使得徒手极其难以使夹持引导件的嵌合部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其在向乘客输送机的扶手导轨安装夹持引导件时被使用,所述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具备:/n主体,其具有夹持引导件收容槽,所述夹持引导件的一部分收容于该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至少一部分;/n把手,其连接于所述主体中与所述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形成侧相反的一侧的背侧外表面部,并包括能够用手握持的把持部;以及/n弹性部,其固定于所述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内表面,并且包括沿所述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宽度方向夹持所述夹持引导件的一部分的夹持部,所述弹性部具有弹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704 JP 2019-1253131.一种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其在向乘客输送机的扶手导轨安装夹持引导件时被使用,所述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具备:
主体,其具有夹持引导件收容槽,所述夹持引导件的一部分收容于该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至少一部分;
把手,其连接于所述主体中与所述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形成侧相反的一侧的背侧外表面部,并包括能够用手握持的把持部;以及
弹性部,其固定于所述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内表面,并且包括沿所述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宽度方向夹持所述夹持引导件的一部分的夹持部,所述弹性部具有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其中,
所述夹持部包括内表面部,在该内表面部,存在于该夹持部之间的间隙的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随着朝向所述夹持引导件收容槽的深度方向的底侧而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其中,
所述主体和所述把手由金属形成,
所述主体与直线大致平行地延伸,
所述把持部与所述主体大致平行地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引导件压入辅具,其中,
所述夹持引导件收容槽从所述主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
所述夹持部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夹持部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孝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大楼技术服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