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5698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美白护肤品技术领域,作用是美白祛斑,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ML329 0.001~0.01份、JNJ‑10229570 0.001~0.01份、SRI‑011381 0.001~0.01份、丙三醇20~40份、透明质酸钠液30~50份、杜鹃花酸液18~23份、鞣花酸液26~32份、光甘草定液4~4.2份、花旗松素液20~25份、桑皮苷液25~32份、覆盆子提取物液14~18份、碳酸钠液4~6.5份、角蛋白氨基酸液3~5份、胶原氨基酸3~5份、酵母菌多肽3~5份、黄原胶4.2~4.6份和水95~105份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与原来能够形成黑色素的底物竞争,从而破坏黑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达到抑制黑色素的目的,加速黑色素的细胞更新代谢。其活性成分还能够激活毛细血管网,运送清理沉积的黑色素,提高细胞保护能力,激活皮肤干细胞,很好的修复紫外线损伤的角质层细胞。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hitening and freckle removing composition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美白护肤品
,作用是美白祛斑,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美白祛斑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于日常护肤品的要求与需求也逐步提升。大多数亚洲女性都普遍存在美白的需求,传统说法“一白遮三丑”的概念也深入人心。近年来美白祛斑化妆品的功能也逐渐提升,从20世纪80年代的粉末、增白粉蜜等具有遮蔽效果的美白产品,到20世纪90年代对回归自然,自然健康的肤质和均匀一致,白皙纯净的肤色的追求,再到现在的现代美白产品通过添加美白活性成分,从抑制黑色素的生成着手,阻止黑色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从而使皮肤美白,面部色斑减少,皮肤色调更加均匀。黑色素是由表皮基底层的色素细胞内的细胞小器官黑素体生成的,之后移动到表皮细胞,在表皮细胞内分解的同时进入角质层,最终与角质细胞的脱落碎片一起从皮肤消失。黑色素的作用是保护身体不受紫外线损害,黑色素过剩和不均匀聚集是形成皮肤黑色和色斑的原因。一般认为黑色素的生成机理是在黑素细胞内黑素体上的酪氨酸经酪氨酸酶催化而合成的。酪氨酸氧化成黑色素的过程是复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美白祛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ML329 0.001~0.01份、JNJ-10229570 0.001~0.01份、SRI-011381 0.001~0.01份、丙三醇20~40份、透明质酸钠液30~50份、杜鹃花酸液18~23份、鞣花酸液26~32份、光甘草定液4~4.2份、花旗松素液20~25份、桑皮苷液25~32份、覆盆子提取物液14~18份、碳酸钠液4~6.5份、角蛋白氨基酸液3~5份、胶原氨基酸3~5份、酵母菌多肽3~5份、黄原胶4.2~4.6份和水95~105份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美白祛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ML3290.001~0.01份、JNJ-102295700.001~0.01份、SRI-0113810.001~0.01份、丙三醇20~40份、透明质酸钠液30~50份、杜鹃花酸液18~23份、鞣花酸液26~32份、光甘草定液4~4.2份、花旗松素液20~25份、桑皮苷液25~32份、覆盆子提取物液14~18份、碳酸钠液4~6.5份、角蛋白氨基酸液3~5份、胶原氨基酸3~5份、酵母菌多肽3~5份、黄原胶4.2~4.6份和水95~105份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白祛斑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水97~102份、丙三醇25~35份、透明酸钠液35~45份、杜鹃花酸液20~22份、鞣花酸液28~30份、光甘草定液4.1~4.2份、花旗松素液21~24份、桑皮苷液27~30份、覆盆子提取物液15~17份、碳酸钠液5~6份、角蛋白氨基酸液4~5份、胶原氨基酸4~5份、酵母菌多肽4~5份、ML3290.005~0.01份、JNJ-102295700.005~0.01份、SRI-0113810.005~0.01份和黄原胶4.5~4.6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美白祛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一舟张思妍戴雅蓉温婕琪蒋心仪黄博轩凌荣崧黄文杰程轶凡
申请(专利权)人:高颜苑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