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柔性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48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热管,包括柔性主体、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柔性主体可弯曲,柔性主体的材料为柔性材料,柔性主体的内部具有蒸发腔、冷凝腔、以及连接蒸发腔和冷凝腔的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蒸发腔和冷凝腔均为底面或侧面敞口的腔体结构。此柔性热管,柔性主体内部冲入工作液体,工作液体在蒸发腔和冷凝腔之间,经气体通道和液体通道循环流动,实现热量的传递,由于柔性主体采用柔性材料,可随电子器件弯曲,从而能够满足空间狭小及可折叠的电子器件等复杂工况下的散热需求,并且通过设置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实现热量的有效传递,避免柔性材料导热性能较差的不良影响,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热管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热管
本技术涉及热管
,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热管。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高功率的电子产品性能不断提升,体积不断向微小型化发展,导致电子器件的发热量不断增加,而体积却越来越小,从而导致能耗越来越集中,散热技术也随之不断地更新换代。目前使用多根传统热管外加风扇组成的散热器仅能勉强解决当下电子产品的散热问题。一个高质量和高效率的热控系统对于确保电子产品能够在微型化以及高度集成的发展趋势下稳定运行是十分重要的。现有的热管散热器不能完全满足高度集成下高功率的散热要求,如空间狭小的微型电子元器件以及可折叠的电子器件(如折叠屏)等复杂工况下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柔性热管,能够适用于空间狭小及可折叠的电子器件等复杂工况下的散热需求。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热管,包括:柔性主体,所述柔性主体可弯曲,所述柔性主体的材料为柔性材料,所述柔性主体的内部具有蒸发腔、冷凝腔、以及连接所述蒸发腔和所述冷凝腔的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所述蒸发腔和冷凝腔均为底面或侧面敞口的腔体结构;以及第一金属片,用于密封所述蒸发腔的敞口;第二金属片,用于密封所述冷凝腔的敞口。有益效果:此柔性热管,柔性主体内部冲入工作液体,工作液体在蒸发腔和冷凝腔之间,经气体通道和液体通道循环流动,实现热量的传递,由于柔性主体采用柔性材料,可随电子器件弯曲,从而能够满足空间狭小及可折叠的电子器件等复杂工况下的散热需求,并且通过设置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实现热量的有效传递,避免柔性材料导热性能较差的不良影响,外部的发热元器件与第一金属片接触,将热量传递至蒸发腔内的工作液体,外部的散热元器件与第二金属片接触,冷凝腔内的热的蒸汽通过第二金属片将热量传递至散热元器件。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热管,所述柔性主体的外表面涂有密封涂层,以提高柔性主体内部的密封性,减小热量散失,防止内部工作液体或蒸汽外溢,避免采用柔性材料作为热管主体导致密封性较差的不良影响。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热管,在所述第一金属片上设有与所述蒸发腔嵌合的第一凸台,在所述第二金属片上设有与所述冷凝腔嵌合的第二凸台。通过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分别定位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热管,在所述第一凸台上均匀铺设有金属粉末,使第一凸台的表面形成类似于多孔的毛细结构,具有毛细力,能够吸附液体,可使液体均匀地分布在金属片上,有利于液体均匀受热蒸发,提高热量传递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热管,所述第一金属片和第二金属片均为铜片,所述金属粉末为铜粉,有利于热量传递。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热管,在所述柔性主体上设有连接所述蒸发腔或者所述冷凝腔的通孔,所述通孔连接有充液管。通过充液管向柔性主体内部冲入工作液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热管,所述气体通道有两条,两条所述气体通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液体通道的两侧。采用两条气体通道,提高气体流动的效率,进而提高热量传递的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热管,在所述液体通道的内部圆周壁面上从一端到另一端均匀分布有若干锯齿状结构,所述锯齿状结构倾斜朝向所述冷凝腔所在的一端。液体通道采用上述的非对称性管道结构,使液体在液体通道内具有单向流动的特性,即液体通道具有方向性,能够使液体沿着液体通道从冷凝腔快速流动至蒸发腔,进而提高热量传递的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热管,所述液体通道与所述蒸发腔之间设有补偿室,补偿室用于收集液体,方便液体流入蒸发腔,使液体更容易地进入蒸发腔。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柔性热管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柔性热管的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柔性热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柔性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液体通道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加热端100、散热端200、柔性主体10、蒸发腔11、冷凝腔12、液体通道13、锯齿状结构131、气体通道14、补偿室15、第一金属片20、第一凸台21、金属粉末211、第二金属片30、第二凸台31、充液管40。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热管,整体呈扁平状,其外部两端分别为加热端100和散热端200,加热端100一般放置发热元器件,如芯片等;散热端200一般放置电风扇等散热器件。其中一端设置充液管40,充液管40连接热管内部,用以充入工作液体。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柔性热管包括柔性主体10、第一金属片20和第二金属片30。其中,柔性主体10可弯曲,柔性主体10的材料为柔性材料,柔性主体10的内部具有蒸发腔11、冷凝腔12、以及连接蒸发腔11和冷凝腔12的液体通道13和气体通道14,蒸发腔11和冷凝腔12均为底面或侧面敞口的腔体结构,第一金属片20用于密封蒸发腔11的敞口,第二金属片30用于密封冷凝腔12的敞口。本实施例的柔性热管,柔性主体10内部冲入工作液体,工作液体在蒸发腔11和冷凝腔12之间,经气体通道14和液体通道13循环流动,实现热量的传递,由于柔性主体10采用柔性材料,可随电子器件弯曲,从而能够满足空间狭小及可折叠的电子器件等复杂工况下的散热需求。并且通过设置第一金属片20和第二金属片30,实现热量的有效传递,避免柔性材料导热性能较差带来的不良影响,其中外部的发热元器件与第一金属片20接触,将热量传递至蒸发腔11内的工作液体,外部的散热元器件与第二金属片30接触,冷凝腔12内的热的蒸汽通过第二金属片30将热量传递至散热元器件。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柔性主体,所述柔性主体可弯曲,所述柔性主体的材料为柔性材料,所述柔性主体的内部具有蒸发腔、冷凝腔、以及连接所述蒸发腔和所述冷凝腔的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所述蒸发腔和冷凝腔均为底面或侧面敞口的腔体结构;以及/n第一金属片,用于密封所述蒸发腔的敞口;/n第二金属片,用于密封所述冷凝腔的敞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主体,所述柔性主体可弯曲,所述柔性主体的材料为柔性材料,所述柔性主体的内部具有蒸发腔、冷凝腔、以及连接所述蒸发腔和所述冷凝腔的液体通道和气体通道,所述蒸发腔和冷凝腔均为底面或侧面敞口的腔体结构;以及
第一金属片,用于密封所述蒸发腔的敞口;
第二金属片,用于密封所述冷凝腔的敞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主体的外表面涂有密封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热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金属片上设有与所述蒸发腔嵌合的第一凸台,在所述第二金属片上设有与所述冷凝腔嵌合的第二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热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台上均匀铺设有金属粉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建化邓亮明张春良周超刘泽宇陈稀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