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锂电池包的解耦型模块化主动均衡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373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锂电池包的解耦型模块化主动均衡电路。传统的直接模块化主动均衡由于模块内及模块间的耦合效应,某些单体电池会发生均衡重叠现象,额外增加了主动均衡所需要转移的电量,降低均衡速率和均衡效率,增加了电池循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解耦型模块化主动均衡方法通过将模块间均衡线路与各模块均衡母线相连,解除了模块内与模块间的耦合效应,避免了单体电池发生均衡重叠现象,并且提高了均衡速率及均衡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与均衡电路相适应的均衡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均衡方法在保证均衡速率与效率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避免均衡重叠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锂电池包的解耦型模块化主动均衡电路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锂电池包的解耦型模块化主动均衡电路。
技术介绍
由于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自放电率低且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锂离子单体电池电压在3.7V左右,为了达到较高的电压,需要将几十节甚至上百节单体电池串联形成电池包,由于电池在制造生产过程中均有不同的化学和电气特性,因此会出现各个单体电池参数不一致现象。此外,不同的环境温度和老化后的不均匀降解也会导致各单体电池参数不一致现象的发生。以上问题导致在经过数次循环充放电操作后,单体电池间存在较大的电量不一致,降低了电池组的可用能量以及使用寿命。通过电池主动均衡技术可以将高SOC(StateofCharge,荷电状态)单体电池的能量转移到低SOC单体电池,减弱甚至消除电池参数不一致的影响,提升电池组的可用容量,延缓电池组寿命。但是受到均衡功率及均衡效率的影响,在大规模锂电池包中,需要将电池包平均分为若干个电池模块,对各个模块实行模块内及模块间均衡,以提高整体的均衡速率。但是目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锂电池包的解耦型模块化主动均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组结构相同的模块单元,以及模块间均衡电路;/n每个模块单元包括电池组和模块内均衡电路;电池组由N节单体电池串联组成;/n模块内均衡电路包括一组模块内开关管阵列、一组控制开关管及一组模块内均衡电感;/n模块内开关管阵列包括2N+2个模块内开关管:第2i-1模块内开关管及第2i模块内开关管的一端分别与第i单体电池的正极相连,其中i=1,2,…,N;第2N+1模块内开关管及第2N+2模块内开关管的一端与第N单体电池的负极相连;/n第2i-1模块内开关管的另一端相连接形成第一均衡母线,第2i模块内开关管的另一端相连接形成第二均衡母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锂电池包的解耦型模块化主动均衡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M组结构相同的模块单元,以及模块间均衡电路;
每个模块单元包括电池组和模块内均衡电路;电池组由N节单体电池串联组成;
模块内均衡电路包括一组模块内开关管阵列、一组控制开关管及一组模块内均衡电感;
模块内开关管阵列包括2N+2个模块内开关管:第2i-1模块内开关管及第2i模块内开关管的一端分别与第i单体电池的正极相连,其中i=1,2,…,N;第2N+1模块内开关管及第2N+2模块内开关管的一端与第N单体电池的负极相连;
第2i-1模块内开关管的另一端相连接形成第一均衡母线,第2i模块内开关管的另一端相连接形成第二均衡母线,i=1,2,…,N+1;
控制开关管的一端与第一均衡母线相连,另一端与模块内均衡电感的一端相连,模块内均衡电感另一端与第二均衡母线相连;
所述模块间均衡电路包括一组模块间开关管阵列,以及模块间均衡电感;
模块间开关管阵列包括2M个模块间开关管:第2j-1模块间开关管的一端与分别第j模块的第一均衡母线相连,第2j-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群赵子翔田雯迪范洪雷刘海洋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