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电子线,所述电子线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顶部外表面且贯穿外壳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多组支撑杆,所述对应的支撑杆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两侧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滑杆,所述外壳内部的两侧设置有顶板,所述外壳的正面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将电子线插入壳体内部,通过推板按压压板,以及与电子线两侧的顶板组合使用,从而提高线束的抗拉伸效果,同时组装简单,便于后期换线,提高产品的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
:本技术涉及线束
,尤其涉及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
技术介绍
:电子线是电器设备内部线的一种简称,通电性主要是以弱电为主,线束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如中继线路、交换装置、控制系统等。现在复杂和集成化的线束使用较多,线束的数量较多,工人操作时很不方便,因此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多为卡扣的方式进行固定,抗拉伸效果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部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电子线,所述电子线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压板,所述压板的顶部外表面且贯穿外壳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多组支撑杆,对应的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推板,所述推板两侧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滑杆,所述外壳内部的两侧设置有顶板,所述外壳的正面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支撑杆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推板之间且位于支撑杆的外侧设置有一号弹簧,所述支撑杆为四组,所述支撑杆与压板以及推板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内部设置有与支撑杆相对应的一号滑槽,所述支撑杆与一号滑槽为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从而达到了快速按压的效果。优选的,所述推板的正面设置有凸条,所述外壳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与推板相对应的二号滑槽,所述推板与二号滑槽为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从而达到了调节方便的效果。优选的,所述滑块的外侧且位于外壳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三号滑槽,滑块与推板为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外侧且位于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四号滑槽,所述滑杆与滑块为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从而达到了简化内部结构的效果,方便使用。优选的,所述顶板为半球形,所述滑杆与顶板相贴合,所述顶板的外侧且位于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顶板的底部外表面与凹槽的右侧设置有伸缩杆,所述顶板与凹槽之间且位于伸缩杆的外侧设置有二号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从而达到了辅助按压的效果。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正面外表面设置有多组插针,所述连接板的外侧且位于外壳的正面外表面设置有插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从而达到了便于使用的效果。本技术的优点:1、本技术通过按压推板带动支撑杆下压,支撑杆带动压板向下移动,同时向前推动推板,使推板正面的凸条卡入二号滑槽,达到固定的效果,由此固定压板,使压板抵住电子线的顶部外表面,达到加紧的效果,拆卸时,一号弹簧起到回弹的效果,防止推条在二号滑槽内卡主。2、本技术通过推杆带动滑块移动,滑块带动滑杆移动,滑杆由顶板的顶部滑至顶板的两侧,滑杆脱离顶板时,二号弹簧的回弹力将顶板往左顶,使顶板抵住电子线的两侧,提高按压的效果,同时伸缩杆起到扶正顶板的效果,防止顶板歪斜,因顶板为半球形,所以滑杆在顶板顶部移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的外壳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的正面剖析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的右视剖析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的滑杆左视示意图。图中:1、外壳;2、电子线;3、压板;4、支撑杆;5、推板;6、滑块;7、滑杆;8、顶板;9、连接板;10、挡板;11、一号弹簧;12、一号滑槽;13、凸条;14、二号滑槽;15、三号滑槽;16、四号滑槽;17、凹槽;18、伸缩杆;19、二号弹簧;20、插针;21、插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4所示,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外壳1,外壳1内部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电子线2,电子线2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压板3,压板3的顶部外表面且贯穿外壳1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多组支撑杆4,对应的支撑杆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推板,推板5两侧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滑块6,滑块6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滑杆7,外壳1内部的两侧设置有顶板8,外壳1的正面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9。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支撑杆4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挡板10,挡板10与推板5之间且位于支撑杆4的外侧设置有一号弹簧11,用于回弹与收缩的效果,加快按压效果,支撑杆4为四组,支撑杆4与压板3以及推板5均为固定连接,挡板10的内部设置有与支撑杆4相对应的一号滑槽12,支撑杆4与一号滑槽12为活动连接。推板5的正面设置有凸条13,外壳1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与推板5相对应的二号滑槽14,从而达到限位与收紧的效果,方便调节,推板5与二号滑槽14为活动连接。滑块6的外侧且位于外壳1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三号滑槽15,滑块6与推板5为固定连接,滑杆7的外侧且位于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四号滑槽16,滑杆7与滑块6为固定连接,简化内部结构的效果,方便使用。顶板8为半球形,滑杆7与顶板8相贴合,顶板8的外侧且位于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17,顶板8的底部外表面与凹槽15的右侧设置有伸缩杆18,顶板8与凹槽17之间且位于伸缩杆18的外侧设置有二号弹簧19,用于将顶板8抵住电子线2两侧。连接板9的正面外表面设置有多组插针20,连接板9的外侧且位于外壳1的正面外表面设置有插口21,方便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在使用时,使用者将电子线2插入外壳1内,通过按压推板5带动支撑杆4下压,支撑杆4带动压板3向下移动,同时向前推动推板5,使推板5正面的凸条13卡入二号滑槽14,达到固定的效果,由此固定压板3,使压板3抵住电子线2的顶部外表面,达到加紧的效果;拆卸时,一号弹簧11起到回弹的效果,防止推条在二号滑槽12内卡主;再通过推杆5带动滑块6移动,滑块6带动滑杆7移动,滑杆7由顶板8的顶部滑至顶板8的两侧,滑杆7脱离顶板8时,二号弹簧19的回弹力将顶板8往左顶,使顶板8抵住电子线2的两侧,提高按压的效果,同时,伸缩杆18起到扶正顶板8的效果,防止顶板8歪斜,因顶板8为半球形,所以滑杆7在顶板8顶部移动更加方便,整体操作更为顺滑,三面压紧的方式,抗拉伸效果更强,安装完成后,将插口20插入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电子线(2),所述电子线(2)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压板(3),所述压板(3)的顶部外表面且贯穿外壳(1)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多组支撑杆(4),对应的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推板(5),所述推板(5)两侧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滑块(6),所述滑块(6)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滑杆(7),所述外壳(1)内部的两侧设置有顶板(8),所述外壳(1)的正面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部的底部外表面设置有电子线(2),所述电子线(2)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压板(3),所述压板(3)的顶部外表面且贯穿外壳(1)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多组支撑杆(4),对应的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外表面设置有推板(5),所述推板(5)两侧的外表面均设置有滑块(6),所述滑块(6)的底部外表面且位于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滑杆(7),所述外壳(1)内部的两侧设置有顶板(8),所述外壳(1)的正面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支撑杆(4)的外侧外表面设置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与推板(5)之间且位于支撑杆(4)的外侧设置有一号弹簧(11),所述支撑杆(4)为四组,所述支撑杆(4)与压板(3)以及推板(5)均为固定连接,所述挡板(10)的内部设置有与支撑杆(4)相对应的一号滑槽(12),所述支撑杆(4)与一号滑槽(12)为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伸的电子线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方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腾宝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