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尾部转接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2927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尾部转接附件,包括压紧扣合组成筒状结构的上、下盖板和NPT接头,该上、下盖板前端与连接器尾部壳体压紧装配实现二者轴向挡止配合和周向防转,后端与NPT接头头部压紧装配实现二者轴向挡止配合和周向止转;所述NPT接头尾部的螺纹段与金属软管前端接头旋紧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分体扣合式结构作为转接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安装使用方便、适用性强及结构简单的特点,而该转接附件的存在使得尾部线缆通过其外部强度较大的金属机械结构实现与插头壳体的连接,这种可靠的连接使得移动插头时即可通过其尾部的金属附件带动附件内线缆的移动,避免插头与线缆之间直接的拉扯受力,从而影响线缆与插头之间连接可靠性以及线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部转接附件
本技术有关于电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尾部转接附件。
技术介绍
插头线缆组件通常用于电气设备系统之间的电源、信号传输,通过连接器连接与分离,实现电气电路的联通与短路,在整个电气系统中起到“桥梁”作用,属于不可或缺的一类基础元器件。线缆组件通常是电气故障的频发地,其可靠性往往关乎整个系统的稳定。在一些应用环境极端苛刻的领域如石油、石化、核电、航空、航天等,对线缆组件可靠性要求更为严格。一方面线缆组件通常要长期经历高温、高湿、高压、辐照等严酷环境,另一方面要求线缆组件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的电气性能。在众多电气性能指标中,绝缘电阻至为关键,线缆组件绝缘电阻较低,往往意味着设备电气故障发生,如短路、误报警、电气击穿等。而绝缘电阻受周围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要求线缆组件应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线缆组件密封部位通常采用有机非金属材料,这些材料长期暴露在周围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受到环境中的光、热、水汽、辐照等因素影响而渐渐老化甚至丧失密封性能,进而造成线缆组件失效。故在一些环境工况极端严酷领域,线缆组件的长期可靠密封性能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尾部转接附件,使其能够通过可拆卸压紧固定的上下盖板与连接在该盖板尾部的NPT接头实现与连接器壳体和线缆外套设的金属软管的连接,该转接部件的设置使得插头壳体与线缆组件密封更加可靠。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尾部转接附件,包括压紧扣合组成筒状结构的上、下盖板和NPT接头,该上、下盖板前端与连接器尾部壳体压紧装配实现二者轴向挡止配合和周向防转,后端与NPT接头头部压紧装配实现二者轴向挡止配合和周向止转;所述NPT接头尾部的螺纹段与金属软管前端接头旋紧配合。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尾部转接附件,其中所述的上、下盖板上设有用于实现二者固接的螺纹孔和相应的配合孔,套设有弹簧垫圈的组合螺钉依次穿过配合孔和螺纹孔实现上、下盖板的压紧固定。前述的尾部转接附件,其中所述的上、下盖板通过前端和/或后端内部的限位槽与连接器壳体和/NPT接头外周环形凸起的配合实现轴向挡止限位。前述的尾部转接附件,其中所述的环形凸起为六方凸起结构,所述上、下盖板通过穿设在其上螺纹孔内的止转螺钉端面与该六方凸起的铣扁面或该六方凸起上棱槽的配合实现与插头和/或NPT接头之间的周向止转。前述的尾部转接附件,其中所述的上、下盖板通过前端和/或后端内部的定位块与连接器壳体和/NPT接头外周的定位槽的配合实现轴向挡止限位。前述的尾部转接附件,其中所述的定位块为多边形结构,所述定位槽为与该定位块适配的同时实现轴向和周向限位的多边形结构。前述的尾部转接附件,其中所述的NPT接头前端外周具有两个环形凸起,两环形凸起之间形成定位槽,且靠后的环形凸起上具有与上、下盖板内的定位扁适配的扁结构。前述的尾部转接附件,其中所述的上、下盖板通过前端和/或后端内部的若干凸键/键槽与插头壳体和NPT接头外周上相应键槽/凸键的压紧配合实现周向止转。前述的尾部转接附件,其中所述上、下盖板通过两对接面上的凸槽和相应的凹槽的配合形成防止内部物体由压接缝中掉落的封闭空间。前述的尾部转接附件,其中所述的上、下盖板均为镂空结构。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尾部线缆组件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尾部转接附件实现连接器壳体与尾部线缆之间的连接,且具有止转、防松、防脱等特征,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抗振性能。该转接附件还可通过设置圈封闭、能够防止内部有机材料长期老化产生的多余物掉落的结构,以满足清洁度较高的环境的使用需求,也可采用镂空开放式结构,满足轻质连接的需求。本技术采用分体扣合式结构作为转接附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安装使用方便、适用性强及结构简单的特点,而该转接附件的设置使得尾部线缆通过其外部强度较大的金属机械结构实现与插头壳体的连接,这种可靠的连接使得移动插头时即可通过其尾部的金属附件带动附件内线缆的移动,避免插头与线缆之间直接的拉扯受力,从而影响线缆与插头之间连接可靠性以及线缆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设有尾部转接附件的插头连接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尾部转接附件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尾部转接附件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尾部转接附件盖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尾部转接附件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尾部转接附件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尾部转接附件盖板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插头壳体2:核级仪表线缆3:双壁热缩管4:上盖板5:下盖板6:NPT接头7:前连接套8:连接螺帽9:后连接套10:止转螺钉11:插头前壳体12:插头后壳体13:凸槽14:凹槽15:止转扁16:止转螺纹孔17:限位槽18:组合螺钉19:弹簧垫圈20:定位块21:金属软管22:环形凸起23:定位槽24:NPT螺纹25:线缆屏蔽层26:外护套27:屏蔽环28:插头绝缘体29:外灌封胶体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尾部转接附件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7,其为本技术尾部转接附件的各部分结构示意图和使用示意图,该尾部转接附件主要用于实现插头线缆组件中插头壳体和尾部线缆上金属软管的转接。图1为使用该转接附件的插头线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该插头线缆组件包括插头和与该插头尾部灌胶密封的核级仪表线缆2,所述核级仪表线缆2具有芯线、线缆屏蔽层和外护套。插头包括插头壳体1,插头壳体1中定位装配有插头绝缘体28,插头绝缘体中设有插头接触件,插头接触件后端与所述核级仪表线缆2的芯线连接,插头壳体中灌封有固定包裹插头接触件和芯线连接处的内灌封胶体,该内灌封胶体将插头绝缘体、插头接触件以及线缆前端固接在一起。所述线缆屏蔽25前端环绕铺设在内灌封胶体外周面上,且固定在屏蔽环27内,该屏蔽环27径向挡止限位在插头壳体内,且通过接地簧与插头壳体之间相连。所述插头壳体内在插头壳体与核级仪表线缆之间灌封有包裹在线缆外护套26外的外灌封胶体29,该外灌封胶体29前端对屏蔽环后端面挡止限位。所述插头绝缘体采用耐高温的氧化铝陶瓷材料,表面封釉处理,改善表面光洁性与洁净度,并提高表面电气绝缘性能。所述插头壳体1包括激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部转接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扣合组成筒状结构的上、下盖板和NPT接头,该上、下盖板前端与连接器尾部壳体压紧装配实现二者轴向挡止配合和周向防转,后端与NPT接头头部压紧装配实现二者轴向挡止配合和周向止转;所述NPT接头尾部的螺纹段与金属软管前端接头旋紧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部转接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扣合组成筒状结构的上、下盖板和NPT接头,该上、下盖板前端与连接器尾部壳体压紧装配实现二者轴向挡止配合和周向防转,后端与NPT接头头部压紧装配实现二者轴向挡止配合和周向止转;所述NPT接头尾部的螺纹段与金属软管前端接头旋紧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部转接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下盖板上设有用于实现二者固接的螺纹孔和相应的配合孔,套设有弹簧垫圈的组合螺钉依次穿过配合孔和螺纹孔实现上、下盖板的压紧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部转接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上、下盖板通过前端和/或后端内部的限位槽与连接器壳体和/NPT接头外周环形凸起的配合实现轴向挡止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部转接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环形凸起为六方凸起结构,所述上、下盖板通过穿设在其上螺纹孔内的止转螺钉端面与该六方凸起的铣扁面或该六方凸起上棱槽的配合实现与插头和/或NPT接头之间的周向止转。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部转接附件,其特征在于: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明坤陈峰赵鹏坤张冬明徐冬苓江浪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