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电池反接的电池容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275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电池反接的电池容置装置,包括容置腔、正极安装块和负极安装块,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正极安装块和负极安装块安装在活动滑台上,所述活动滑台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电池容置盒上远离活动滑台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固定连接有正极安装块和负极安装块,所述电池容置盒两侧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有滑动闭合组件,电池容置盒上滑动配合的滑动闭合组件可在电池容置盒和盖板完全闭合时实现锁死,当电池正负极反接时不能完全闭合,可根据是否能够完全闭合判断是否安装正确,省时高效,能够有效防止电池反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电池反接的电池容置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容置
,具体是一种防止电池反接的电池容置装置。
技术介绍
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电池在安装时容易反接,导致电路不通,目前使用的电池容置装置采用弹簧卡接,只能起到固定作用,没有防反接作用,现急需一种防止电池反接的电池容置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电池反接的电池容置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电池反接的电池容置装置,包括容置腔、正极安装块和负极安装块,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正极安装块和负极安装块安装在活动滑台上,所述活动滑台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活动滑台远离负极安装块的一侧连接设置有圆柱套筒,所述正极安装块和负极安装块的底部连接有贯穿活动滑台的第二导电线,所述圆柱套筒上套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在活动滑台上,所述第二弹簧远离活动滑台的一端连接在电池容置盒上,所述电池容置盒上远离活动滑台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固定连接有正极安装块和负极安装块。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容置盒靠近盖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盖板紧贴电池容置盒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凹槽卡接配合。进一步的,所述盖板内设置有第一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两端连接在正极安装块和负极安装块上,所述盖板两侧设置有弹簧容置腔。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容置腔内滑动配合有伸缩块,所述弹簧容置腔底部和伸缩块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容置盒两侧设置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有滑动闭合组件。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闭合组件包括活动框架和第二圆孔,所述活动框架内测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配合在第一滑槽内,所述活动框架靠近活动滑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圆孔与圆柱套筒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框架靠近盖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与弹簧容置腔同轴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池容置盒上滑动配合的滑动闭合组件可在电池容置盒和盖板完全闭合时实现锁死,当电池正负极反接时不能完全闭合,可根据是否能够完全闭合判断是否安装正确,省时高效,能够有效防止电池反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A-A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伸缩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池容置盒,2-第一滑槽,3-容置腔,4-正极安装块,5-负极安装块,6-盖板,7-弹簧容置腔,8-第一弹簧,9-伸缩块,10-凹槽,11-凸块,12-第一导电线,13-第二滑槽,14-活动滑台,15-第一滑块,16-圆柱套筒,17-第二弹簧,18-第二导电线,19-活动框架,20-第二滑块,21-第一圆孔,22-第二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止电池反接的电池容置装置,包括容置腔3、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所述容置腔3内设置有第二滑槽13,所述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安装在活动滑台14上,所述活动滑台14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15,所述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槽13滑动配合,所述活动滑台14远离负极安装块5的一侧连接设置有圆柱套筒16,所述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的底部连接有贯穿活动滑台14的第二导电线18,所述圆柱套筒16上套有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固定连接在活动滑台14上,所述第二弹簧17远离活动滑台14的一端连接在电池容置盒1上,所述电池容置盒1上远离活动滑台1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上固定连接有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所述活动滑台14上的正极安装块4与盖板6上的负极安装块5相对。所述电池容置盒1靠近盖板6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0,所述盖板6紧贴电池容置盒1的一侧设置有凸块11,所述凸块11与凹槽10卡接配合,可在实现闭合导向的同时防止扭转,使电池容置盒1和盖板6配合更加紧密。所述盖板6内设置有第一导电线12,所述第一导电线12两端连接在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上,可实现装置的通路,所述盖板6两侧设置有弹簧容置腔7。所述弹簧容置腔7内滑动配合有伸缩块9,所述弹簧容置腔7底部和伸缩块9之间通过第一弹簧8连接,可使伸缩块9受力时在弹簧容置腔7内伸缩。所述电池容置盒1两侧设置有第一滑槽2,所述第一滑槽2内滑动配合有滑动闭合组件,可配合伸缩块9的伸缩对电池容置盒1和盖板6的连接进行锁死。实施例2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滑动闭合组件包括活动框架19和第二圆孔22,所述活动框架19内测设置有第二滑块20,所述第二滑块20滑动配合在第一滑槽2内,所述活动框架19靠近活动滑台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圆孔21,所述第一圆孔21与圆柱套筒16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框架19靠近盖板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圆孔22,所述第二圆孔22与弹簧容置腔7同轴心。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电池反接时,即正负极放反,正极安装块4不能与电池正极的凸起配合,导致盖板6关闭时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之间距离加大,在按压盖板6作用下,活动滑台14在第二滑槽13内滑动并推动圆柱套筒16向远离盖板6的方向移动,圆柱套简16带动固定连接的活动框架19向远离盖板6的方向运动,第二圆孔22与弹簧容置腔7不能重合,伸缩块9无法卡在第二圆孔22内实现闭合,反之则电池正确安装,活动滑台14保持不运动,在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对电池进行夹紧,弹簧容置腔7与第二圆孔22重合,伸缩块9卡接在第二圆孔22内实现电池容置盒1和盖板6的闭合。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开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电池反接的电池容置装置,包括容置腔(3)、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3)内设置有第二滑槽(13),所述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安装在活动滑台(14)上,所述活动滑台(14)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15),所述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槽(13)滑动配合,所述活动滑台(14)远离负极安装块(5)的一侧连接设置有圆柱套筒(16),所述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的底部连接有贯穿活动滑台(14)的第二导电线(18),所述圆柱套筒(16)上套有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固定连接在活动滑台(14)上,所述第二弹簧(17)远离活动滑台(14)的一端连接在电池容置盒(1)上,所述电池容置盒(1)上远离活动滑台(1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上固定连接有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电池反接的电池容置装置,包括容置腔(3)、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3)内设置有第二滑槽(13),所述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安装在活动滑台(14)上,所述活动滑台(14)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15),所述第一滑块(15)与第二滑槽(13)滑动配合,所述活动滑台(14)远离负极安装块(5)的一侧连接设置有圆柱套筒(16),所述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的底部连接有贯穿活动滑台(14)的第二导电线(18),所述圆柱套筒(16)上套有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固定连接在活动滑台(14)上,所述第二弹簧(17)远离活动滑台(14)的一端连接在电池容置盒(1)上,所述电池容置盒(1)上远离活动滑台(14)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上固定连接有正极安装块(4)和负极安装块(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电池反接的电池容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容置盒(1)靠近盖板(6)的一侧设置有凹槽(10),所述盖板(6)紧贴电池容置盒(1)的一侧设置有凸块(11),所述凸块(11)与凹槽(10)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田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波尔力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