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267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散热器,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底壁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设有第二板体;通过第一壳体将电池本体进行存放,通过第一弹簧、第一海绵层和第二板体等结构的设置,使得车辆颠簸时,电池本体挤压第一海绵层、第二板体和第一弹簧等结构,起到减震的作用,防止电池受损,通过两个散热扇的设置可以对电池本体进行散热,通过铜管吸收电池本体周围的热量并通过第四板体快速传递至水箱的内部,通过冷水快速降温,加强了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散热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电动汽车的种类不同而略有差异,在仅装备蓄电池的纯电动汽车中,蓄电池的作用是汽车驱动系统的唯一动力源,而在装备传统发动机与蓄电池的混合动力汽车中,蓄电池既可扮演汽车驱动系统主要动力源的角色,也可充当辅助动力源的角色。目前使用的汽车电池散热器存在一定缺陷,缺少电池便捷夹持功能,造成电池主体不方便与安装壳相连接,安装壳容易从电池主体上脱落,进而造成电池主体的散热效果不佳,同时缺少散热风扇拆装功能,进而不方便对散热风扇进行维修,中国公开授权专利技术:CN210778756U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散热器,该装置将电池主体放置在安装壳内部,拉动滑块,滑块移动与磁环分离,在弹簧一弹力的作用下,滑块移动进入U型块内部,进而滑块与U型块内部的磁块一相贴合,进而将滑块一端固定在U型块内部,进而将电池主体卡接在安装壳内部,解决了缺少电池便捷夹持功能,通过散热扇对电池进行散热,但是该装置缺乏对于蓄电池的减震措施,使得车辆在长时间颠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散热器,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底壁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顶部焊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固定板(5),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设有第二板体(6),所述第二板体(6)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6)的上表面粘接有第一海绵层(7),所述第一海绵层(7)的上表面设有电池本体(8),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9),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通槽(11),所述通槽(11)的内侧壁安装有散热扇(12),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散热器,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底壁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顶部焊接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3)的一端焊接有第二固定板(5),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设有第二板体(6),所述第二板体(6)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固定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板体(6)的上表面粘接有第一海绵层(7),所述第一海绵层(7)的上表面设有电池本体(8),所述第一壳体(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顶盖(9),所述第一壳体(1)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通槽(11),所述通槽(11)的内侧壁安装有散热扇(12),所述第一壳体(1)远离所述通槽(1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水箱(14),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部均匀设有铜管(13),所述铜管(13)的一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壳体(1)和所述水箱(14)的内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四板体(15),所述第四板体(15)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水箱(14)的内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4)的一侧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6)和第二螺纹孔(18),所述第一螺纹孔(16)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一堵头(17),所述第二螺纹孔(18)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二堵头(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散热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