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流阀晶闸管硅堆压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25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流阀晶闸管硅堆压装机构,它包括左安装块、右安装块、绝缘拉环、元件集成单元、加压装置和球头调整装置,所述左安装块固定在绝缘拉环的一端,所述右安装块固定在绝缘拉环的另一端,所述加压装置与左安装块相连并位于元件集成单元的一端,所述球头调整装置固定在元件集成单元的另一端并与右安装块相抵接,所述球头调整装置包括调整球头和右均压母排,所述调整球头固定在右均压母排的一侧,所述右均压母排的另一侧固定在元件集成单元上,所述右安装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调整球头相配合的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换流阀晶闸管硅堆压装机构,它既具备保证晶闸管压装力均匀分布,又具备高机械强度和电气绝缘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流阀晶闸管硅堆压装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流阀晶闸管硅堆压装机构,属于直流输电换流阀

技术介绍
目前,换流阀是直流输变电系统中非常重要的核心设备,而含核心元件晶闸管的晶闸管硅堆则是换流阀的核心组件。通常晶闸管硅堆大致包含用于施加较大压力的硅堆压装机构,及晶闸管和散热器组成的元件集成单元。选择合理的硅堆用压装机构,保证元件集成单元中各级晶闸管的压接力分布均匀性,对换流阀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换流阀晶闸管硅堆理论上都是采用通过晶闸管、散热器中心线施加压接力进行封装,常规晶闸管硅堆用压装机构压接元件集成单元时,其压接力传递途径上均为平面接触传导,则各级晶闸管压力分布均匀性取决于各压接面的平面度质量和相互之间的平行度,由于晶闸管、散热器存在微小的平行度制造偏差,硅堆存在装配偏差,很难绝对保证各压接面之间绝对平行;容易造成各级晶闸管压接面有效接触面积减小,导致晶闸管局部压力过大,引起接触不良发热及内部芯片的机械损坏等问题。因此,换流阀晶闸管硅堆用压装机构中需要增加球头活动结构,实现散热器、晶闸管器件的自定位功能,保证晶闸管压力分布均匀性。专利号为CN101188228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分力顶压机构的晶闸管阀,采用小球面球头在中心顶压的技术,这种方式存在球头受压接触面积小,压力过渡集中,能够承受的压接力小等问题,不合适在换流阀晶闸管硅堆较大压接力下使用。专利号为CN101950724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用晶闸管压装机构,采用大球面压力调节球头压力自调节技术,其加压后需使用填隙垫片补偿硅堆压缩量,填隙垫片塞入必定存在大小不等的间隙,导致液压力的损失,且硅堆后续检修需拆装填隙垫片,操作不便。另外,该晶闸管压装机构使用拉板框架结构,存在散热器周围无法安装元器件,不适用与换流阀对硅堆高集成度,检修维护方便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换流阀晶闸管硅堆压装机构,它既具备保证晶闸管压装力均匀分布,又具备高机械强度和电气绝缘强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流阀晶闸管硅堆压装机构,它包括左安装块、右安装块、绝缘拉环、元件集成单元、加压装置和球头调整装置,所述左安装块固定在绝缘拉环的一端,所述右安装块固定在绝缘拉环的另一端,所述加压装置与左安装块相连并位于元件集成单元的一端,所述球头调整装置固定在元件集成单元的另一端并与右安装块相抵接,所述球头调整装置包括调整球头和右均压母排,所述调整球头固定在右均压母排的一侧,所述右均压母排的另一侧固定在元件集成单元上,所述右安装块上设置有与所述调整球头相配合的凹面,所述调整球头与凹面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润滑脂。进一步,所述元件集成单元包括若干级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散热器和晶闸管,所述散热器的上下两端均可在绝缘拉环的滑槽内滑动。进一步,所述右均压母排和调整球头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相邻的一级散热器上。进一步,所述加压装置包括碟簧顶杆、碟形弹簧、顶杆轴套和左均压母排,所述碟簧顶杆的一端通过锁紧螺母固定在左安装块内的通孔内,所述碟簧顶杆的另一端插接在顶杆轴套内,所述碟形弹簧设置在碟簧顶杆和顶杆轴套之间,所述左均压母排的一侧固定在相邻的一级散热器上,所述左均压母排的另一侧与顶杆轴套固定连接。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拉环框架结构,通过脂润滑球面小间隙配合的球头结构,实现元件集成单元各器件的自定位功能,保证各级晶闸管压力分布均匀,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维护方便,能够满足晶闸管长期稳定、可靠运行的要求;2、本技术的球头与散热器整体固定,结构简单可靠,硅堆压装操作及维护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换流阀晶闸管硅堆压装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右安装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调整球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6所示,一种换流阀晶闸管硅堆压装机构,它包括左安装块1、右安装块2、绝缘拉环3、元件集成单元、加压装置和球头调整装置,左安装块1固定在绝缘拉环3的一端,右安装块2固定在绝缘拉环3的另一端,加压装置与左安装块1相连并位于元件集成单元的一端,球头调整装置固定在元件集成单元的另一端并与右安装块2相抵接,球头调整装置包括调整球头10和右均压母排71,调整球头10固定在右均压母排71的一侧,右均压母排71的另一侧固定在元件集成单元上,右安装块2上设置有与调整球头10相配合的凹面21,调整球头10与凹面21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润滑脂12。球头调整装置配合拉环框架结构,通过脂润滑球面小间隙配合的球头结构,实现元件集成单元各散热器8和晶闸管9器件的自定位功能,保证各级晶闸管压力分布均匀。压力调整球头10与右安装块2中间通过润滑脂12填充配合间隙,防止卡涩,减小球面摩擦阻力,且避免粉尘水份进入引起腐蚀。如图3、6所示,元件集成单元包括若干级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散热器8和晶闸管9,散热器8的上下两端均可在绝缘拉环3的滑槽内滑动。右均压母排71和调整球头10通过固定螺钉11固定在相邻的一级散热器8上。如图3、6所示,加压装置包括碟簧顶杆4、碟形弹簧5、顶杆轴套6和左均压母排72,碟簧顶杆4的一端通过锁紧螺母41固定在左安装块1内的通孔内,碟簧顶杆4的另一端插接在顶杆轴套6内,碟形弹簧5设置在碟簧顶杆4和顶杆轴套6之间,左均压母排72的一侧固定在相邻的一级散热器8上,左均压母排72的另一侧与顶杆轴套6固定连接。该换流阀晶闸管硅堆压装机构采用液压加压装置,通过顶杆轴套6给散热器8和晶闸管9组成的元件集成单元直接加压,加压时,压力调整球头10在右安装块2的凹面21内产生轻微旋转活动,碟簧顶杆4上的锁紧螺母41自锁紧,实现散热器8和晶闸管9各器件的自定位,保证各级晶闸管9压力分布均匀。如图1所示,散热器8和晶闸管9组成的元件集成单元两端布置的右均压母排71和左均压母排72,同时实现回路通流和改善元件集成单元两端压装力均布的作用。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流阀晶闸管硅堆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安装块(1)、右安装块(2)、绝缘拉环(3)、元件集成单元、加压装置和球头调整装置,所述左安装块(1)固定在绝缘拉环(3)的一端,所述右安装块(2)固定在绝缘拉环(3)的另一端,所述加压装置与左安装块(1)相连并位于元件集成单元的一端,所述球头调整装置固定在元件集成单元的另一端并与右安装块(2)相抵接,所述球头调整装置包括调整球头(10)和右均压母排(71),所述调整球头(10)固定在右均压母排(71)的一侧,所述右均压母排(71)的另一侧固定在元件集成单元上,所述右安装块(2)上设置有与所述调整球头(10)相配合的凹面(21),所述调整球头(10)与凹面(21)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润滑脂(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流阀晶闸管硅堆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左安装块(1)、右安装块(2)、绝缘拉环(3)、元件集成单元、加压装置和球头调整装置,所述左安装块(1)固定在绝缘拉环(3)的一端,所述右安装块(2)固定在绝缘拉环(3)的另一端,所述加压装置与左安装块(1)相连并位于元件集成单元的一端,所述球头调整装置固定在元件集成单元的另一端并与右安装块(2)相抵接,所述球头调整装置包括调整球头(10)和右均压母排(71),所述调整球头(10)固定在右均压母排(71)的一侧,所述右均压母排(71)的另一侧固定在元件集成单元上,所述右安装块(2)上设置有与所述调整球头(10)相配合的凹面(21),所述调整球头(10)与凹面(21)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润滑脂(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流阀晶闸管硅堆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元件集成单元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赤汉宋戈杨懿功张子敬张翔徐敏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