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的固定装置及其应用的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133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器的固定装置及其应用的散热装置,散热器的固定装置包括:包括:第一固定端,装设于散热器基板上;第二固定端,固定于一外部装置上,位于所述散热器基板下方且与所述散热器基板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隔;连接器件,包括: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散热器基板上的所述第一固定端连接;第二连接端,下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散热器基板,与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固定端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远端散热器和近端散热器的两个固定安装面之间由于由公差带来的CPU芯片与近端散热器接触不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器的固定装置及其应用的散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散热
,特别是涉及散热器

技术介绍
在云计算时代里,对服务器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高性能的计算处理和图形处理功能,CPU芯片的功耗越来越高,intel发布的新平台CPU芯片的功耗将超过300W,当前传统常用的普通2U散热器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大功率CPU芯片的散热,热量无法及时散出会导致CPU芯片自身过温,引发CPU芯片降频,甚至由于过热损坏。同样,在服务器中,CPU过热也会引发机箱主板的种种问题,一方面主板也有被过热烧坏的风险,一方面CPU芯片性能的下降也会导致配合的内存和硬盘出现性能故障,一方面机箱的风扇需要更强的转速来缓解CPU的热量问题,由此引发严重的噪音和功耗问题。为了高效的对CPU芯片进行散热,一方面通过远端散热器将CPU芯片热量传送到散热装置中风量较为集中,空间相对宽裕的远端,另一方面对CPU芯片四周空间的充分利用,布设近端散热器进行辅助散热。如图1所示,通常情况下,远端散热器110中的远端散热器基板的111两端需要安装固定,远端散热器基板的1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固定端,装设于散热器基板上;/n第二固定端,固定于一外部装置上,位于所述散热器基板下方且与所述散热器基板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隔;/n连接器件,包括:/n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散热器基板上的所述第一固定端连接;/n第二连接端,下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散热器基板,与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n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固定端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固定端,装设于散热器基板上;
第二固定端,固定于一外部装置上,位于所述散热器基板下方且与所述散热器基板的下表面之间具有间隔;
连接器件,包括:
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散热器基板上的所述第一固定端连接;
第二连接端,下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端和所述散热器基板,与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
控制端,控制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一固定端的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二固定端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端为中空的第一外螺纹柱;
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所述控制端的下表面边沿,且装设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外,为与所述第一外螺纹柱匹配的中空的第一内螺纹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端为中空的第二内螺纹柱;
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控制端的下表面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具有间隔,且装设于所述第二固定端内,为与所述第二内螺纹柱匹配的第二外螺纹柱。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固定端为第三外螺纹柱;
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于所述控制端的下表面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端之间具有间隔,且装设于所述第二固定端外,为与所述第三外螺纹柱匹配的中空的第三内螺纹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端为中空的第四内螺纹柱;
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学峰曲中江
申请(专利权)人:加弘科技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