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5132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计算机的机箱内,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换热器、水冷块、蓄电池、水泵和控制器,水冷块下侧设置有温差发电片,所述温差发电片两侧分别于机箱内的发热处和水冷块导热贴合,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水泵和温差发电片连接,所述温差发电片的信号输出端和水泵的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减轻现现有计算机散热结构不适用于大功率计算机、自身功耗大、散热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性能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功率也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的散热问题,目前常规的散热手段为风冷和液冷。风冷结构简单,就是使用风扇带走散热器所吸收的热量。具有价格相对较低,安装简单等优点,但对环境依赖比较高,例如气温升高以及超频时其散热性能就会大受影响,不适用于大功率的计算机。液冷是利用液体在泵的带动下强制循环带走散热器的热量,与风冷相比具有安静、降温稳定、对环境依赖小等等优点,但是液冷使用的泵相比风冷使用的风扇功率要求更高,进一步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功率,同时容易出现散热不均匀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解决或至少减轻现现有计算机散热结构不适用于大功率计算机、自身功耗大、散热不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计算机的机箱内,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换热器、水冷块、蓄电池、水泵和控制器,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机箱的侧面开口处,若干个所述水冷块分别设置于机箱内CPU或GPU等发热处,水冷块与换热器连通;所述换热器内设置有散热通道;所述水冷块内设置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通过所述水泵与散热通道连通,水冷块下侧设置有温差发电片,所述温差发电片两侧分别于机箱内的发热处和水冷块导热贴合;所述蓄电池分别与水泵和温差发电片连接;所述温差发电片的信号输出端和水泵的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与换热器的散热通道的出水口连通,水泵的出水口与水冷块的导流通道的进水口连通,水冷块的导流通道的出水口与换热器的散热通道的进水口连通;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接收所述温差发电片发出的电压信号,根据电压信号的大小控制水泵的输送功率。为了进一步实现本技术,可优先选用以下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水泵安装于换热器内。优选的,所述换热器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位置与换热器的散热通道的位置相对应,半导体制冷片与蓄电池连接,半导体制冷片的控制端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差发电片发出的电压信号的大小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功率。优选的,所述换热器的散热通道的截面呈外大内小的梯形,散热通道内填充有海绵状多孔材质,换热器位于机箱内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优选的,所述温差发电片包括热面基板、冷面基板、发电组件和热管,若干个所述发电组件和若干个热管均匀阵列设置于热面基板和冷面基板之间,所述发电组件包括p粒子、n粒子和电极,所述p粒子和n粒子相邻间隔设置,p粒子下端和n粒子下端均固定设置于热面基板上表面,所述电极两端分别位于p粒子上端和n粒子上端,n粒子和p粒子均由碲化铋晶体材质制成,所述热管竖直设置,热管的蒸发部位于热面基板处,热管的凝结部位于冷面基板处。优选的,所述热面基板和冷面基板均呈平板状且均由氧化铝材质制成,所述热管的蒸发部底面与热面基板下表面平齐,热管的凝结部顶面与冷面基板的上表面平齐。优选的,所述热管外侧套合有隔热套,所述隔热套上下端面分别与冷面基板的上表面和热面基板下表面平齐。优选的,所述机箱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呈“n”形,支架水平段与机箱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水泵和蓄电池设置于支架的两个竖直段之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有温差发电片和蓄电池,温差发电片位于计算机的发热处和水冷块之间且与蓄电池连接。温差发电片根据赛贝克效应原理,利用计算机的发热处和水冷块之间的温差产生电能,所产生的电能存储至蓄电池中,为水泵提供动能,降低计算机的整体功率。同时,利用温差发电片输出的电压信号来控制水泵的输送功率。计算机处于低负载状态时,计算机的发热处发热量较低,水泵在较低的输送功率状态下工作即可满足计算机的散热需求;当计算机负载增大时,计算机发热处温度升高,而水冷块的则升温相对滞后,并且升温相对较小,因此温差发电片两侧的温差加大,温差发电片发输出的电压值随之加大,控制器接收到温差发电片输出的电压信号并控制水泵提高输送功率,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使计算机的发热处快速散热,保障计算机正常、稳定工作;实现了根据计算机的发热情况来调控水泵输送功率的目的,在保障计算机正常、稳定工作的前提下,降低能耗。本技术的温差发电片内均匀设置有发电组件和热管,再使温差发电片利用两侧温差产生电能的同时,保障计算机发热处发出的热量能快速传递至水冷块,防止计算机发热处处于长期高温的状态,确保计算机稳定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换热器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温差发电片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温差发电片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和机箱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和机箱的组装图;图7为本技术的控制原理图;其中:1-换热器;2-水冷块;3-蓄电池;4-水泵;5-控制器;6-散热通道;7-温差发电片;8-半导体制冷片;9-支架;10-机箱;701-热面基板;702-冷面基板;703-热管;704-p粒子;705-n粒子;706-电极;707-隔热套。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结合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7所示,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散热结构设置于计算机的机箱10内,散热结构包括换热器1、水冷块2、蓄电池3、水泵4和控制器5,换热器1设置于机箱10的侧面开口处,两个水冷块2分别设置于机箱10内CPU和GPU的发热处,水冷块2与换热器1连通;换热器1内设置有散热通道6;水冷块2内设置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通过水泵4与散热通道6连通,水冷块2下侧设置有温差发电片7,温差发电片7两侧分别于机箱10内的发热处和水冷块2导热贴合;蓄电池3分别与水泵4和温差发电片7连接;温差发电片7的信号输出端和水泵4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器5信号连接;水泵4的进水口与换热器1的散热通道6的出水口连通,水泵4的出水口与水冷块2的导流通道的进水口连通,水冷块2的导流通道的出水口与换热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计算机的机箱(1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换热器(1)、水冷块(2)、蓄电池(3)、水泵(4)和控制器(5),所述换热器(1)设置于机箱(10)的侧面开口处,若干个所述水冷块(2)分别设置于机箱(10)内CPU或GPU等发热处,水冷块(2)与换热器(1)连通;/n所述换热器(1)内设置有散热通道(6);/n所述水冷块(2)内设置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通过所述水泵(4)与散热通道(6)连通,水冷块(2)下侧设置有温差发电片(7),所述温差发电片(7)两侧分别于机箱(10)内的发热处和水冷块(2)导热贴合;/n所述蓄电池(3)分别与水泵(4)和温差发电片(7)连接;/n所述温差发电片(7)的信号输出端和水泵(4)的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器(5)信号连接;/n所述水泵(4)的进水口与换热器(1)的散热通道(6)的出水口连通,水泵(4)的出水口与水冷块(2)的导流通道的进水口连通,水冷块(2)的导流通道的出水口与换热器(1)的散热通道(6)的进水口连通;/n所述控制器(5)配置为:接收所述温差发电片(7)发出的电压信号,根据电压信号的大小控制水泵(4)的输送功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设置于计算机的机箱(10)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换热器(1)、水冷块(2)、蓄电池(3)、水泵(4)和控制器(5),所述换热器(1)设置于机箱(10)的侧面开口处,若干个所述水冷块(2)分别设置于机箱(10)内CPU或GPU等发热处,水冷块(2)与换热器(1)连通;
所述换热器(1)内设置有散热通道(6);
所述水冷块(2)内设置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通过所述水泵(4)与散热通道(6)连通,水冷块(2)下侧设置有温差发电片(7),所述温差发电片(7)两侧分别于机箱(10)内的发热处和水冷块(2)导热贴合;
所述蓄电池(3)分别与水泵(4)和温差发电片(7)连接;
所述温差发电片(7)的信号输出端和水泵(4)的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器(5)信号连接;
所述水泵(4)的进水口与换热器(1)的散热通道(6)的出水口连通,水泵(4)的出水口与水冷块(2)的导流通道的进水口连通,水冷块(2)的导流通道的出水口与换热器(1)的散热通道(6)的进水口连通;
所述控制器(5)配置为:接收所述温差发电片(7)发出的电压信号,根据电压信号的大小控制水泵(4)的输送功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4)安装于换热器(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半导体制冷片(8),所述半导体制冷片(8)的位置与换热器(1)的散热通道(6)的位置相对应,半导体制冷片(8)与蓄电池(3)连接,半导体制冷片(8)的控制端与控制器(5)数据连接;
所述控制器(5)根据所述温差发电片(7)发出的电压信号的大小控制半导体制冷片(8)的制冷功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用散热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海洲吕振雷杜鹃关天柱丁爱萍徐博文
申请(专利权)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