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睿琪专利>正文

一种计算机用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513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用降噪装置,包括主机外壳,所述主机外壳的内底壁安装有底置筒,所述主机外壳的内壁连接有隔分板,所述隔分板的顶部安装有蓄水筒,所述主机外壳的顶部连通有添加管,且添加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蓄水斗,所述蓄水筒的底部连通有清理管,所述主机外壳内腔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旋转柱。该计算机用降噪装置,当摆动体活动时,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摆动体受到的震动或应力得以消除,使得摆动体的活动更加稳定,从而达到了减震的效果,吸音板的表面有很多小孔,当声音传播进入小孔后,便会在吸音材料结构内反射,直至大部份声波的能量都消耗转化为热能,热能通过散热机构散除,进一步达到了降噪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用降噪装置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辅助设备
,具体为一种计算机用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计算机主机指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用于放置主板及其他主要部件的容器。通常包括CPU、内存、硬盘、光驱、电源、以及其他输入输出控制器和接口,如USB控制器、显卡、网卡、声卡等等。传统的计算机主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噪音,有的用户为了散热方便把侧板都除去,虽然方便进行散热,但是大大提高了噪音的传播,对于电源来说,需要防震的位置不仅仅是风扇和电源之间的连接处,但是减震效果不够好。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计算机用降噪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用降噪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计算机主机在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噪音,有的用户为了散热方便把侧板都除去,虽然方便进行散热,但是大大提高了噪音的传播,对于电源来说,需要防震的位置不仅仅是风扇和电源之间的连接处,但是减震效果不够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计算机用降噪装置,包括主机外壳,所述主机外壳的内底壁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用降噪装置,包括主机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外壳(1)的内底壁安装有底置筒(2),所述主机外壳(1)的内壁连接有隔分板(3),所述隔分板(3)的顶部安装有蓄水筒(4),所述主机外壳(1)的顶部连通有添加管(5),且添加管(5)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蓄水斗(6),所述蓄水筒(4)的底部连通有清理管(7),所述主机外壳(1)内腔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旋转柱(8),且旋转柱(8)的后端活动贯穿主机外壳(1)内腔的后壁并延伸至主机外壳(1)的外部,所述主机外壳(1)的背面镶嵌有小型马达(9),且小型马达(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所述旋转柱(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用降噪装置,包括主机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外壳(1)的内底壁安装有底置筒(2),所述主机外壳(1)的内壁连接有隔分板(3),所述隔分板(3)的顶部安装有蓄水筒(4),所述主机外壳(1)的顶部连通有添加管(5),且添加管(5)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蓄水斗(6),所述蓄水筒(4)的底部连通有清理管(7),所述主机外壳(1)内腔的正面活动连接有旋转柱(8),且旋转柱(8)的后端活动贯穿主机外壳(1)内腔的后壁并延伸至主机外壳(1)的外部,所述主机外壳(1)的背面镶嵌有小型马达(9),且小型马达(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0),所述旋转柱(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1),且第一齿轮(10)与第二齿轮(11)啮合,所述旋转柱(8)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杆(12),所述第一驱动杆(12)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驱动杆(13),所述第二驱动杆(13)的一端活动连接有锁定座(14),所述主机外壳(1)的内顶壁连接有竖板(15),所述竖板(15)的正面活动安装有摆动体(16),且摆动体(16)的底部与锁定座(14)的顶部连接,所述摆动体(16)的底部活动连接有拉杆(17),且拉杆(17)的底端延伸至蓄水筒(4)的内部并连接有活塞体(18),所述底置筒(2)的侧面连通有循环管,且循环管与蓄水筒(4)连通,所述主机外壳(1)的内顶壁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睿琪
申请(专利权)人:刘睿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