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392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包括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焊接在履带底盘总成上,所述车架总成是由前拱形梁‑、后拱形梁‑、顶部纵向梁‑以及侧边梁‑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而成,两个所述前拱形梁‑相对一侧底部焊接固定有一块铁板,所述铁板靠近尾部油箱‑一侧两端均设有边侧雷达‑,所述前拱形梁‑一侧两端均设有尾部C形梁‑,所述尾部C形梁‑与所述前拱形梁‑围成的空间内焊接固定有尾部油箱‑,所述尾部油箱‑顶部中心处设有单面座板‑,所述单面座板‑上安装有回油过滤器。有益效果:在尾部油箱的上面板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加油口和透气口,用来向油内加注液压油同时排出空气,该设置结构简单、实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清淤机器人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
技术介绍
现有清淤机器人机在暗涵下行走时,常常单纯依靠摄像头判断障碍物,这种判断方法不够准确,且箱涵内有大量黑色淤泥和污水,具有强吸光作用,普通光源难以达到照明效果。综上所述,如何能够提供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包括车架总成,所述车架总成焊接在履带底盘总成上,所述车架总成是由前拱形梁-、后拱形梁-、顶部纵向梁-以及侧边梁-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而成,两个所述前拱形梁-相对一侧底部焊接固定有一块铁板,所述铁板靠近尾部油箱-一侧两端均设有边侧雷达-,所述前拱形梁-一侧两端均设有尾部C形梁-,所述尾部C形梁-与所述前拱形梁-围成的空间内焊接固定有尾部油箱-,所述尾部油箱-顶部中心处设有单面座板-,所述单面座板-上安装有回油过滤器,所述尾部油箱-顶部一侧设有加油口-,所述尾部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总成(1),所述车架总成(1)焊接在履带底盘总成(4)上,所述车架总成(1)是由前拱形梁(1-1)、后拱形梁(1-2)、顶部纵向梁(1-3)以及侧边梁(1-4)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而成,两个所述前拱形梁(1-1)相对一侧底部焊接固定有一块铁板,所述铁板靠近尾部油箱(1-5)一侧两端均设有边侧雷达(1-12),所述前拱形梁(1-1)一侧两端均设有尾部C形梁(1-8),所述尾部C形梁(1-8)与所述前拱形梁(1-1)围成的空间内焊接固定有尾部油箱(1-5),所述尾部油箱(1-5)顶部中心处设有单面座板(1-7),所述单面座板(1-7)上安装有回油过滤器(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总成(1),所述车架总成(1)焊接在履带底盘总成(4)上,所述车架总成(1)是由前拱形梁(1-1)、后拱形梁(1-2)、顶部纵向梁(1-3)以及侧边梁(1-4)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而成,两个所述前拱形梁(1-1)相对一侧底部焊接固定有一块铁板,所述铁板靠近尾部油箱(1-5)一侧两端均设有边侧雷达(1-12),所述前拱形梁(1-1)一侧两端均设有尾部C形梁(1-8),所述尾部C形梁(1-8)与所述前拱形梁(1-1)围成的空间内焊接固定有尾部油箱(1-5),所述尾部油箱(1-5)顶部中心处设有单面座板(1-7),所述单面座板(1-7)上安装有回油过滤器(17),所述尾部油箱(1-5)顶部一侧设有加油口(1-9),所述尾部油箱(1-5)顶部远离所述加油口(1-9)一侧设有透气口(1-10),两根所述尾部C形梁(1-8)底部均设有车尾雷达(1-11),所述车架总成(1)内且位于所述铁板上焊接固定有压差补偿器(3),所述车架总成(1)内且位于所述铁板上远离所述压差补偿器(3)一侧设有动力单元总成(2),所述动力单元总成(2)包括底座(2-8),所述底座(2-8)焊接固定在所述铁板上,所述底座(2-8)顶部设有电动机(2-1),所述电动机(2-1)一侧设有液压泵(2-3),所述电动机(2-1)与所述液压泵(2-3)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铁板顶部远离所述动力单元总成(2)一侧设有角度传感器总成(10),所述角度传感器总成(10)包括外底座(10-4),所述外底座(10-4)与铁板焊接固定,所述外底座(10-4)顶部设有内底座(10-3),所述外底座(10-4)与所述内底座(10-3)之间通过内底座螺栓(10-6)固定连接,所述内底座(10-3)内设有角度传感器(10-2),所述内底座(10-3)外侧设有防护罩(10-1),所述防护罩(10-1)通过防护罩螺栓(10-5)与所述外底座(10-4)连接固定,所述车架总成(1)的前端左右两侧安装有上层大臂(6)和下层大臂(7),所述车架总成(1)前端设有若干个耳板,所述上层大臂(6)和所述下层大臂(7)与所述车架总成(1)连接的耳板上的安装孔内设有销轴(19),所述销轴(19)的轴端套入摩擦环(20),所述销轴(19)的通孔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元庆尉军耀赵光竹宋政昌高雄杰张述清杨建武李巍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中电建港航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