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38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包括地漏主体、地漏上盖、防返溢结构、高度调节管、地漏面板、渗漏水收集器和渗漏水排水件;其中地漏主体内壁滑槽与地漏上盖的弧形挡板配套,弧形挡板与凸台形成水封结构;地漏上盖与防返溢结构配套;通过高度调节管调节地漏的整体高度;渗漏水收集器收集与水泥层的积水,通过渗漏水排水件排进地漏内;有效解决了传统地漏导致地面发霉发臭、滋生细菌、配件更换难的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
本技术涉及建筑同层排水的
,特别是一种塑料管道产品的新型配件。
技术介绍
地漏是建筑排水管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配件,作为室内排水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结构性能的优异直接影响室内排水速度以及室内的空气质量的好坏。现在很多开发商在建筑施工时,建筑主体施工完成后,排水管道不安装横支管,卫生间沉箱内立管只留一个横支管接口,横支管安装、沉箱填埋等工作由家装公司进行;为了防止地面水渗入沉箱,在管道填埋后,表面还要做一层防水,再进行瓷砖铺贴工作,而防水层与瓷砖之间4~6CM干硬性水泥层总会有渗漏水渗透进去,在防水层和水泥层之间,不易挥发,长时间会滋生细菌,发霉发臭,对室内的环境影响很大。除了上述问题,市面上很多地漏都是小水封的,目前一种较先进的地漏,其原理是采用钢制弹簧加橡胶封堵水碗下出口用于封臭,但其问题在于,弹簧长期受力易发生弹性疲劳,出现这种情况时,由于此种地漏无法更换部件,只能选购新的地漏换用,而其售价较高,因此大众少有选用;此外该地漏对排水流量有所限制,在大排水量的地方也不宜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能够防止防水层和水泥层之间积水,同时防返溢结构能够拆卸方便、可更换、使用时间更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包括地漏主体、地漏上盖、防返溢结构、高度调节管、地漏面板,其中地漏主体内壁设有滑槽,与地漏上盖的弧形挡板配套,同时弧形挡板与凸台形成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封地漏还包括渗漏水收集器和渗漏水排水件。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地漏上盖的上盖主体结构出水口边缘开槽,槽边缘上有“斜坡式”结构,与防返溢结构的“L”型结构配套,通过顺时针旋转防返溢结构可将防返溢结构固定在地漏上盖上;上盖主体结构出水口边缘开槽宽度比“L”型结构的宽度宽1~3㎜,且均匀分布在出水口边缘,斜坡式”结构与“L”型结构结构数量相同,为2~4个。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防返溢结构包括防返溢主体、拉环、防返溢板、密封圈、连接防返溢板与防返溢主体的连接件,防返溢主体还包括固定拉环的固定耳。作为优选的,所述的高度调节管可以根据楼板的高度进行截取。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渗漏水排水件包括凸边、管体、定位凹槽、排水槽,其中排水槽包括横向槽和竖向槽,横向槽和竖向槽一体连接,排水槽均匀分布在漏水排水件外壁,数量为4~24个。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地漏面板包括漏水孔和固定板。作为优选的,所述的渗漏水收集器为“圆盘”形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渗漏水收集器和渗漏水排水件,将渗漏到防水层与水泥层的积水收集在渗漏水收集器上,通过渗漏水排水器的排水槽排入地漏中;通过防返溢结构与地漏上盖的配套设计,使防返溢结构固定更牢固,且反返溢结构的拉环设计,使其在需要更换时,容易取出;有效解决了传统地漏导致地面发霉发臭、滋生细菌、配件更换难的的问题。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的拆分结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的组装正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的截面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的地漏主体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的地漏主体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的地漏上盖俯视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的地漏上盖立体图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的防返溢结构放大图。图10是本技术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的渗漏水收集器和渗漏水排水件装配截面图。图11是本技术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的渗漏水排水件放大图。图中:1-地漏主体、11-滑槽、12-凸台、2-地漏上盖、21-上盖主体结构、22-弧形挡板、23-“斜坡式”结构、3-防返溢结构、31-防返溢主体、311-固定耳、312-“L”型结构、32-拉环、33-防返溢板、34-密封圈、35-连接件、4-高度调节管、5-渗漏水收集器、6-渗漏水排水件、61-凸边、62-管体、63-定位凹槽、64-排水槽、641-横向槽、642-竖向槽、7-地漏面板、71-漏水孔、72-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1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包括地漏主体1、地漏上盖2、防返溢结构3、高度调节管4、渗漏水收集器5、渗漏水排水件6和地漏面板7,其中地漏主体1内壁设有滑槽11,与地漏上盖2的弧形挡板22配套,地漏上盖2的上盖主体结构21出水口边缘开槽,槽边缘上有“斜坡式”结构23,与有防返溢结构3的“L”型结构312配套,可将防返溢结构3固定在地漏上盖2上;上盖主体结构21出水口边缘开槽宽度比“L”型结构312的宽度宽1~3㎜,且均匀分布在出水口边缘,斜坡式”结构23与“L”型结构312结构数量相同,为2个。防返溢结构3包括防返溢主体31、拉环32、防返溢板33、密封圈34、防返溢板33与防返溢主体31的连接件35,防返溢主体31还包括固定拉环的固定耳311。渗漏水排水件6包括凸边61、管体62、定位凹槽63、排水槽64,其中排水槽64包括横向槽641和竖向槽642,排水槽64均匀分布在漏水排水件6外壁,数量为20个。地漏面板7包括漏水孔71和固定板72。渗漏水收集器5为“圆盘”形状。安装过程:将地漏在要求位置进行安装,根据楼板高度确定高度调节管4需要截取的长度,若楼板高度很低,也可截取渗漏水排水件6的管体62的高度;将防返溢结构3置于地漏上盖2内,通过旋转防返溢结构3,使“L”型结构312和斜坡式”结构23配套,将防返溢结构3固定在地漏上盖2上。将高度调节管4、渗漏水收集器5、渗漏水排水件6和地漏面板7依次置于地漏上盖2上,完成安装。使用过程:在排水过程中,弧形挡板22与凸台12形成水封结构;当水流回流时,防返溢结构3闭合,防止水流返溢;当水泥层渗水至防水层时,渗漏水排入渗漏水收集器5中,通过排水槽64排入地漏中。上述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包括地漏主体(1)、地漏上盖(2)、防返溢结构(3)、高度调节管(4)、地漏面板(7),其中地漏主体(1)内壁设有滑槽(11),与地漏上盖(2)的弧形挡板(22)配套,同时弧形挡板(22)与凸台(12)形成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封地漏还包括渗漏水收集器(5)和渗漏水排水件(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包括地漏主体(1)、地漏上盖(2)、防返溢结构(3)、高度调节管(4)、地漏面板(7),其中地漏主体(1)内壁设有滑槽(11),与地漏上盖(2)的弧形挡板(22)配套,同时弧形挡板(22)与凸台(12)形成水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封地漏还包括渗漏水收集器(5)和渗漏水排水件(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上盖(2)的上盖主体结构(21)出水口边缘开槽,槽边缘上有“斜坡式”结构(23),与有防返溢结构(3)的“L”型结构(312)配套,可将防返溢结构(3)固定在地漏上盖(2)上;上盖主体结构(21)出水口边缘开槽宽度比“L”型结构(312)的宽度宽1~3㎜,且均匀分布在出水口边缘,斜坡式”结构(23)与“L”型结构(312)结构数量相同,为2~4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渗漏水排水功能的水封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返溢结构(3)包括防返溢主体(31)、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敏陈俊男陆亦飞李钦泽赵尧罗豪谢文才曾昌利蔡威罗志诚刘沛杭丰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财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铁二局集团装饰装修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