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斌专利>正文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跨河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364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跨河结构,包括安装在河床上部的固定座和安装在河床侧面的转轴,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综合管体,所述综合管体的两端埋设于地面,并与常规地埋式综合管道连通,所述综合管体的横截面为矩形,且表面包裹有隔热管体。该城市综合管廊跨河结构,通过设置转轴使水流可以利用水轮叶片带动水轮盘转动,通过转杆和连接杆带动操作杆上下活动,使河水经过取水管进入活塞集水管,再通过进水管进入隔热管体的内部,从而使含有水的隔热管体包裹在综合管体表面,具有高强的隔热效果;利用自然能源,将水送入隔热管体内部,整体不耗费额外的电力,同时设置了多个不同长度的水轮叶片,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水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跨河结构
本技术涉及城市综合管廊
,具体为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跨河结构。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城市综合管廊通常建在地下,然而大多数城市都有河流分布,城市综合管廊必须通过河流时通常采取从河床底穿过,管廊从河床底穿过,管廊埋置较深,防水措施复杂,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因此出现了河面跨河结构的综合管廊,而外露的跨河结构的综合管廊需要解决光照内部发热的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跨河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跨河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跨河结构,包括安装在河床上部的固定座和安装在河床侧面的转轴,所述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综合管体,所述综合管体的两端埋设于地面,并与常规地埋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跨河结构,包括安装在河床上部的固定座(1)和安装在河床侧面的转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综合管体(3),所述综合管体(3)的两端埋设于地面,并与常规地埋式综合管道连通,所述综合管体(3)的横截面为矩形,且表面包裹有隔热管体(4),所述隔热管体(4)的正面的下表面设置有进水管(5)和活塞集水筒(6),所述隔热管体(4)的背面的下表面设置有清理管(17),所述转轴(2)的表面套设有水轮盘(7),所述水轮盘(7)的侧面偏心处固定连接转杆(8),所述转杆(8)的表面套设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顶端与活塞集水筒(6)的操作杆(10)底部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跨河结构,包括安装在河床上部的固定座(1)和安装在河床侧面的转轴(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综合管体(3),所述综合管体(3)的两端埋设于地面,并与常规地埋式综合管道连通,所述综合管体(3)的横截面为矩形,且表面包裹有隔热管体(4),所述隔热管体(4)的正面的下表面设置有进水管(5)和活塞集水筒(6),所述隔热管体(4)的背面的下表面设置有清理管(17),所述转轴(2)的表面套设有水轮盘(7),所述水轮盘(7)的侧面偏心处固定连接转杆(8),所述转杆(8)的表面套设有连接杆(9),所述连接杆(9)的顶端与活塞集水筒(6)的操作杆(10)底部转动连接,所述活塞集水筒(6)的右侧设置有取水管(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跨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管体(4)为塑料材质,所述隔热管体(4)的背面设置有泄水管(12),所述泄水管(12)的高度高于综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斌
申请(专利权)人:孙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