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桥梁自调节升降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32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桥梁自调节升降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滑台、支座斜楔板、顶升斜楔板、转臂和梁端拨块,滑台设置在支座本体的下方,支座斜楔板和顶升斜楔板设置在滑台内,且支座斜楔板和顶升斜楔板相互配合,顶升斜楔板能够在滑台内滑动,支座斜楔板与支座本体固定连接,转臂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通过转轴相连接,第一支杆与顶升斜楔板固定连接,第二支杆与梁端拨块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调节升降支座通过设置转臂结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形成杠杆结构,可以对梁体的伸缩量进行放大,并通过顶升斜楔板的抽出和插入,来自动实现高度调整,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对桥梁高度进行实时调节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桥梁自调节升降支座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特别是一种铁路桥梁自调节升降支座。
技术介绍
在艰险山区,当铁路跨越深谷时,相邻桥墩常出现墩高差较大的情况。在温度作用下,墩高相差较大的两个桥墩,其伸缩量也将出现较大差异,这导致桥上轨道面出现显著竖向不平顺。过大的竖向不平顺将对列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造成影响,对于山区高速铁路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为了保证轨面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始终平顺,就需要对桥梁支座高度进行实时调节。然而传统的桥梁支座在竖向方向上几乎都是不可调的,或者调整操作较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铁路桥梁自调节升降支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铁路桥梁自调节升降支座,包括支座本体、滑台、支座斜楔板、顶升斜楔板、转臂和梁端拨块,所述滑台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的下方,所述支座斜楔板和所述顶升斜楔板设置在所述滑台内,且所述支座斜楔板和所述顶升斜楔板相互配合,所述顶升斜楔板能够在所述滑台内滑动,所述支座斜楔板与所述支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转臂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顶升斜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梁端拨块固定连接。在桥梁施工时,将本技术所述的自调节升降支座安装在墩高较高的桥墩上,将所述滑台和桥墩固定连接,将所述梁端拨块、支座本体分别和梁体固定连接,而在墩高较低的桥墩处安装固定支座。如此,当温度升高时,墩高较高的桥墩的升高量大于墩高较低的桥墩,梁体会向墩高较高的桥墩侧伸长,从而推动梁端拨块绕转轴发生转动,继而顶升斜楔板绕转轴发生转动,顶升斜楔板从支座斜楔板下方抽出,从而降低支座本体的高度,进而降低梁体高度,保证梁面和轨面的平顺。反之,当温度降低时,墩高较高的桥墩的降低量大于墩高较低的桥墩,梁体会向墩高较高的桥墩侧收缩,从而推动梁端拨块绕转轴发生反向转动,顶升斜楔板从支座斜楔板下方插入,从而提高支座本体的高度,进而提高梁体高度,保证梁面和轨面的平顺。本技术所述的自调节升降支座通过设置转臂结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形成杠杆结构,可以对梁体的伸缩量进行放大,并通过顶升斜楔板的抽出和插入,来自动实现高度调整,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对桥梁高度进行实时调节的优点。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顶升斜楔板设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支杆设有第一销孔,所述第一销轴和所述第一销孔配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梁端拨块设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支杆设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二销轴和所述第二销孔配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支座斜楔板与所述支座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铁路桥梁,包括若干个桥墩和梁体,所述桥墩包括第一桥墩和第二桥墩,所述第一桥墩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桥墩的高度,所述第一桥墩设有固定支座,所述第二桥墩设有所述的自调节升降支座,所述滑台与所述第二桥墩固定连接,所述梁端拨块和所述梁体固定连接,所述支座本体与所述梁体固定连接。本技术所述的铁路桥梁,由于设有自调节升降支座和固定支座,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可以自动根据温度变化,实时调节梁体和轨面的高度,从而保持轨面平顺。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顶升斜楔板的斜度以及所述转臂的放大比按照以下公式进行确定:式中,所述z1为所述转臂的放大比,所述L1为所述梁端拨块与所述转轴的距离,所述L2为所述顶升斜楔板与所述转轴的距离,所述z2为所述顶升斜楔板的斜度,所述Fb为所述梁体的温度伸缩率,所述Fpb为所述第二桥墩的温度伸缩率,所述Fpa为所述第一桥墩的温度伸缩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桥墩固定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自调节升降支座通过设置转臂结构,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形成杠杆结构,可以对梁体的伸缩量进行放大,并通过顶升斜楔板的抽出和插入,来自动实现高度调整,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对桥梁高度进行实时调节的优点。本技术所述的铁路桥梁,由于设有自调节升降支座和固定支座,在桥梁使用过程中可以自动根据温度变化,实时调节梁体和轨面的高度,从而保持轨面平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自调节升降支座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自调节升降支座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自调节升降支座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自调节升降支座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的安装有自调节升降支座的铁路桥梁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支座本体,2-滑台,3-转臂,31-第一支杆,32-第二支杆,4-转轴,5-梁端拨块,6-支座斜楔板,7-顶升斜楔板,8-第一销轴,9-第一销孔,10-梁体,11-第一桥墩,12-第二桥墩,13-固定支座,14-自调节升降支座,15-深谷,16-梁体伸缩方向,17-桥墩伸缩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图4所示,一种铁路桥梁自调节升降支座,包括支座本体1、滑台2、支座斜楔板6、顶升斜楔板7、转臂3和梁端拨块5,所述滑台2用于和桥墩固定连接,所述滑台2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1的下方,所述支座本体1与现有的普通桥梁支座(活动支座)结构相同。所述支座斜楔板6和所述顶升斜楔板7设置在所述滑台2内,所述支座斜楔板6与所述支座本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顶升斜楔板7位于所述支座斜楔板6的下方,所述支座斜楔板6和所述顶升斜楔板7的斜面相互配合,所述顶升斜楔板7能够在所述滑台2内沿着所述支座斜楔板6的斜面滑动,从而可升高或降低所述支座本体1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转臂3包括第一支杆31和第二支杆32,所述第一支杆31和所述第二支杆32通过转轴4相连接,所述转轴4固定在桥墩上,所述第一支杆31和所述第二支杆32形成杠杆结构,其支点为转轴4。所述第一支杆31与所述顶升斜楔板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杆32与所述梁端拨块5固定连接,所述梁端拨块5固定在梁体上。图4中,L1为所述顶升斜楔板7与所述转轴4的距离,L2为所述梁端拨块5与所述转轴4的距离,可以通过调整所述转轴4的设置位置,调整L1和L2之间的比例,进而调整杠杆的放大系数,更好的对桥梁温度变形进行调整。具体的,所述顶升斜楔板7设有第一销轴8,所述第一支杆31设有第一销孔9,所述第一销轴8穿过所述第一销孔9,并和所述第一销孔9配合连接。所述梁端拨块5设有第二销轴,所述第二支杆32设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二销轴穿过所述第二销孔,并和所述第二销孔配合连接。实施例2如图5所示,一种铁路桥梁,包括若干个桥墩和梁体10,当横跨深谷15时,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路桥梁自调节升降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本体、滑台、支座斜楔板、顶升斜楔板、转臂和梁端拨块,所述滑台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的下方,所述支座斜楔板和所述顶升斜楔板设置在所述滑台内,且所述支座斜楔板和所述顶升斜楔板相互配合,所述顶升斜楔板能够在所述滑台内滑动,所述支座斜楔板与所述支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转臂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顶升斜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杆与所述梁端拨块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520 CN 20201043344541.一种铁路桥梁自调节升降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本体、滑台、支座斜楔板、顶升斜楔板、转臂和梁端拨块,所述滑台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的下方,所述支座斜楔板和所述顶升斜楔板设置在所述滑台内,且所述支座斜楔板和所述顶升斜楔板相互配合,所述顶升斜楔板能够在所述滑台内滑动,所述支座斜楔板与所述支座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转臂包括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和所述第二支杆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杆与所述顶升斜楔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典斌陈克坚李忠继周永礼邓云川陈奋飞范荣鑫林宗良陈勇汪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