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PC压合应用非硅离型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231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FPC压合应用非硅离型膜,涉及离型膜技术领域,包括离型膜本体,离型膜本体包括基材层和离型层;基层包括第一PET层、第二PET层、第一张力层以及第二张力层,所述第一下PET一侧均匀设有多个燕尾式凸条,相邻两个所述燕尾式凸条之间均设有间隙槽,间隙槽中涂覆有易撕胶层;通过第一PET层和第二PET层进行支撑,保证整体的稳固性;通过第一张力层和第二张力层的配合使用能增加其张力,不论离型膜是从前后侧还是左右侧都能受到均匀的张力,防止其损坏;通过间隔设置的燕尾式凸条和易撕胶层,有效减少离型膜与连接件之间的粘合面积,便于对离型膜的撕扯剥离,避免离型膜过度粘结在连接件表面,从而增加离型膜更换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FPC压合应用非硅离型膜
本技术涉及离型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FPC压合应用非硅离型膜。
技术介绍
离型膜,又称剥离膜、隔离膜、分离膜,是为了增加塑料薄膜的离型力而将塑料薄膜做等离子处理或涂氟处理等工艺,让它对于各种不同的有机压感胶可以表现出极轻且稳定的离型力,从而使离型膜广泛应用在多种产品的加工过程中,但是,现有的离型膜张力较差,无法保证离型膜的稳定性;此外,贴附后的离型膜不便于撕扯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第一PET层和第二PET层进行支撑,保证整体的稳固性;通过第一张力层和第二张力层的配合使用能增加其张力,不论离型膜是从前后侧还是左右侧都能受到均匀的张力,防止其损坏;通过间隔设置的燕尾式凸条和易撕胶层,有效减少离型膜与连接件之间的粘合面积,便于对离型膜的撕扯剥离,避免离型膜过度粘结在连接件表面,从而增加离型膜更换的便捷性。本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FPC压合应用非硅离型膜,包括离型膜本体,所述离型膜本体包括基材层和粘接在所述基材层上端面的离型层;所述基层包括第一PET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FPC压合应用非硅离型膜,包括离型膜本体,其特征在于:/n所述离型膜本体包括基材层和粘接在所述基材层上端面的离型层(2);/n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PET层(10),所述第一PET层(10)包括第一上PET层(100)和第一下PET层(101),所述第一上PET层(100)的下端面粘接有第一张力层(11),所述第一张力层(11)的下端面粘接有第二PET层(12),所述第二PET层(12)的下部转接有第二张力层(13),所述第二张力层(13)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下PET层(101)的上端面粘接;/n所述第一张力层(11)内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槽(110),所述第二张力层(1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FPC压合应用非硅离型膜,包括离型膜本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型膜本体包括基材层和粘接在所述基材层上端面的离型层(2);
所述基材层包括第一PET层(10),所述第一PET层(10)包括第一上PET层(100)和第一下PET层(101),所述第一上PET层(100)的下端面粘接有第一张力层(11),所述第一张力层(11)的下端面粘接有第二PET层(12),所述第二PET层(12)的下部转接有第二张力层(13),所述第二张力层(13)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一下PET层(101)的上端面粘接;
所述第一张力层(11)内部设置有第一弧形槽(110),所述第二张力层(1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弧形槽(130),所述第二PET层(12)上设置有连接槽(120),所述第一弧形槽(110)的下部和所述第二弧形槽(130)的上部均与所述连接槽(120)连通;
所述第一下PET层(101)远离所述第二张力层(13)的一侧均匀设有多个燕尾式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有洵
申请(专利权)人:思立科江西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