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受污染浅层地下水净化的纳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941994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受污染浅层地下水净化的纳滤系统,包括过滤系统、浓水回流系统及药剂投加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地下水原水箱、第一加压泵、多介质过滤装置、第二加压泵、超滤膜装置、超滤产水箱、第三加压泵、第一纳滤膜装置、纳滤产水箱,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二纳滤膜装置及浓水箱,所述第一纳滤膜装置设有与第二纳滤膜装置连通的第一浓水口,所述第二纳滤膜装置设有与纳滤产水箱连通的产水口及与浓水箱连通的第二浓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缓解纳滤膜污染的同时,强化浅层地下水中浊度、胶体、无机盐和重金属的去除,可保障优质供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受污染浅层地下水净化的纳滤系统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受污染浅层地下水净化的纳滤系统。
技术介绍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但近年来随着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地下水水质逐渐恶化。其中可以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的地下水为浅层地下水,埋藏深度一般小于60米,由于其易开采,成为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主要饮用水源。但是,浅层地下水易受到当地生活生产、地表水环境和气候变化影响,水质容易被污染,当地居民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地下水主要污染物为无机盐类,常规水处理系统不能有效去除。目前在众多地下水处理技术中,纳滤膜技术作为一种过滤精度较高的膜分离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中的多种污染物,特别对水中无机盐污染物去除效果好,同时相比反渗透技术运行能耗较低,是处理受污染浅层地下水的有效技术。但是,纳滤膜运行过程中易发生膜污染,当原水浊度较高和颗粒物较多时,纳滤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受污染浅层地下水净化的纳滤系统,采用多介质过滤装置、超滤膜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受污染浅层地下水净化的纳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系统、浓水回流系统及药剂投加系统:/n所述过滤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地下水原水箱(1)、第一加压泵(2)、多介质过滤装置(3)、第二加压泵(4)、超滤膜装置(5)、超滤产水箱(6)、第三加压泵(7)、第一纳滤膜装置(8)、纳滤产水箱(9),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二纳滤膜装置(10)及浓水箱(11),所述第一纳滤膜装置(8)设有与第二纳滤膜装置(10)连通的第一浓水口,所述第二纳滤膜装置(10)设有与纳滤产水箱(9)连通的产水口及与浓水箱(11)连通的第二浓水口;/n所述浓水回流系统连接于第二浓水口与第三加压泵(7)的进水端之间;/n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受污染浅层地下水净化的纳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系统、浓水回流系统及药剂投加系统:
所述过滤系统包括顺序连接的地下水原水箱(1)、第一加压泵(2)、多介质过滤装置(3)、第二加压泵(4)、超滤膜装置(5)、超滤产水箱(6)、第三加压泵(7)、第一纳滤膜装置(8)、纳滤产水箱(9),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第二纳滤膜装置(10)及浓水箱(11),所述第一纳滤膜装置(8)设有与第二纳滤膜装置(10)连通的第一浓水口,所述第二纳滤膜装置(10)设有与纳滤产水箱(9)连通的产水口及与浓水箱(11)连通的第二浓水口;
所述浓水回流系统连接于第二浓水口与第三加压泵(7)的进水端之间;
所述药剂投加系统包括加药箱(12)及第四加压泵(13),所述第四加压泵(13)的进水端与加药箱(12)连接,所述第四加压泵(13)的出水端与第三加压泵(7)的进水端连通,所述加药箱(12)内盛装有阻垢剂溶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受污染浅层地下水净化的纳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浓水回流系统包括回流阀(14),所述回流阀(14)连接于第二浓水口和第三加压泵(7)的进水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受污染浅层地下水净化的纳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纳滤膜装置(10)与浓水箱(11)之间连接有排放阀(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受污染浅层地下水净化的纳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垢剂溶液浓度为1ppm~5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睿郭卫鹏孙国胜赵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