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炉冷却壁分弧吊装批量就位装置,属于高炉冷却壁安装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起吊设备,还包括:连接在起吊设备和冷却壁之间的主吊架,所述主吊架的横截面为1/4圆周长的弧形结构且与高炉内壁适配。将主吊架的结构改进为与高炉内壁适配的弧形结构,且利用1/4圆周长结构可以无障碍地通过炉口,同时还能保证在有效地保证吊装过程中地安全性,利用弧形结构还可以有效地将冷却壁和炉壁更加近距离安装,进而有效减少冷却壁与炉壁位置重合后的操作步骤,节约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冷却壁分弧吊装批量就位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高炉冷却壁安装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炉冷却壁分弧吊装批量就位装置。
技术介绍
高炉冷却壁,作为高炉炼铁系统中的冷却设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炉冷却壁的安装速度和精度,直接影响着后续工艺的生产乃至产品质量。经过检索发现,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4324689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高炉冷却壁更换专用吊装工具,通过在横梁两端配套安装两套手拉猫头小车,并和手拉猫头小车配套安装手拉葫芦,在拆装冷却壁时,手拉葫芦实现轴向定位,手拉猫头小车实现径向定位,卷扬机一次吊装到位后,使用手拉葫芦和手拉猫头小车进行微调,提高效率,而且一次吊装两块冷却壁,同时进行两块冷却壁的拆装,缩短高炉检修用时,省时省力的技术效果。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横梁以及两端设有的手拉猫头小车实现同时安装两个冷却壁,横梁长度一般近似炉内直径长度才能将冷却壁安装在对应位置,安装或更换过程中需要同时操作两端地手拉猫头小车,操作难度较大,并且在吊装过程中由于吊具特定的结构易发生触壁问题,存在较大地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炉冷却壁分弧吊装批量就位装置,旨在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炉冷却壁分弧吊装批量就位装置,包括起吊设备,还包括:连接在起吊设备和冷却壁之间的主吊架,所述主吊架的横截面为1/4圆周长的弧形结构且与高炉内壁适配。将主吊架的结构改进为与高炉内壁适配的弧形结构,且利用1/4圆周长结构可以无障碍地通过炉口,同时还能保证在有效地保证吊装过程中地安全性,利用弧形结构还可以有效地将冷却壁和炉壁更加近距离安装,进而有效减少冷却壁与炉壁位置重合后的操作步骤,节约施工成本。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主吊架包括两个主架梁,两个所述主架梁的纵截面为C型结构,两个所述主架梁背对设置,两个所述主架梁之间固定连接有承力板,所述承力板的底部部分延伸至主吊架的下方,位于主架梁下方的所述承力板上开设有吊孔。为了使得主吊架能够完全承载单块或多块冷却壁,故将两个主架梁的截面设计为C型结构,提高主吊架的抗扭性能和抗拉性能,同时承力板与主架梁之间接触面较大可以有效保证抗拉强度。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还包括支承架,所述支承架固定连接在主吊架的底部,所述支承架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主吊架沿长度方向的1/4长度处、3/4长度处。为了更好地保证主吊架的抗拉能力和抗扭能力,故设计该支承架,同时在吊具不使用时,利用支承架还能稳定地安放避免出现磕碰损坏。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主吊架的顶部设有平衡结构,所述平衡结构用于维持在非承载工况下的主吊架呈水平状态。通过平衡结构可以有效保证在主吊架在非承载工况下的水平状态,防止出现受力不均衡导致的侧偏影响吊装质量。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平衡结构包括两个吊耳,两个所述吊耳连线的中心与主吊架的重心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为了实现主吊架在承载和非承载工况下的平衡状态,承载工况下能故作此设计。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所述平衡结构包括三个吊耳,三个所述吊耳呈等腰三角形分布,一个所述吊耳位于主吊架的中部、其余两个所述吊耳分别位于主吊架的两端。为了实现主吊架在承载和非承载工况下的平衡状态,故作此设计。还公开了一种高炉冷却壁分弧吊装批量就位装置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首先将起吊设备与对应的吊耳连接,随后将待吊装的冷却壁与承力板上的吊孔连接;B.启动起吊设备将冷却壁和主吊架整体吊装至高炉内部,并移动起吊设备的吊点位置将主吊架和冷却壁一同缓慢地移动至高炉内壁处,通过冷却壁上的连接件与高炉内壁对应的位置处固定连接,后使冷却壁与承力板的吊孔分离;C.重复步骤A和B,直至所有的冷却壁吊装完成后,通过起吊设备将主吊架移动至地面上,主吊架通过支承架平整安放在地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利用主吊架地1/4圆周长的弧形结构设计并与高炉内壁适配,可以更加近距离地在炉内壁上定位安装冷却壁的工作,降低触碰风险提高安全性。2.本专利技术中主吊架包括两个背对设置的主架梁和位于主架梁之间的承力板,利用主架梁的C型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抗拉能力和抗扭能力,同时还可以保证承力板地承载力。3.本专利技术中在主吊架的顶部设有平衡结构,利用平衡结构可以有效地保证主吊架在非承载工况下的水平状态,防止自身出现侧偏进而带动吊装冷却壁出现侧偏的问题。4.本专利技术中在主吊架底部固定支承架,利用支承架特定的设计位置,可以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主吊架的抗拉能力和抗扭能力,在非使用工况下安全放置。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仰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仰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仰视图;图5为图3中B-B处的剖面图。图中:1、主吊架;11、主架梁;12、承力板;2、支承架;3、吊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炉冷却壁分弧吊装批量就位装置,包括起吊设备,还包括:连接在起吊设备和冷却壁之间的主吊架1,主吊架1的横截面为1/4圆周长的弧形结构且与高炉内壁适配。通过起吊设备带动主吊架1和主吊架1连接的冷却壁整体移动,并将冷却壁可以近距离地定位吊装至高炉内壁上,大大简化操作步骤,同时还能降低触碰风险、降低操作难度并提高吊装安全性。具体的,主吊架1包括两个主架梁11,弧两个主架梁11均由长约9m的槽钢20a弯制成,两个主架梁11的纵截面为C型结构,两个主架梁11背对设置,两个主架梁11之间固定连接有承力板12,承力板12由长*宽*厚300mm*80mm*10mm的钢板制成。承力板12的底部部分延伸至主吊架1的下方,位于主架梁11下方的承力板12上开设有直径为20cm的吊孔与对应的冷却壁连接。利用两个主架梁11背对设置以及截面为C型结构设计,可以大大提高主吊架1整体结构的抗拉能力和抗压能力,同时还能有效地保证承力板12地承载能力。实施例2: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方案,还包括支承架2,支承架2固定连接在两个主架梁11的底部,支承架2设置有两组且分别位于主架梁11沿长度方向的1/4长度处、3/4长度处。利用支承架2可以将两个主架梁11的底部进行加固,进一步更好地保证主吊架1的抗拉能力和抗扭能力,同时在吊具不使用时,利用支承架2还能稳定地安放避免出现磕碰损坏。实施例3:...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炉冷却壁分弧吊装批量就位装置,包括起吊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起吊设备和冷却壁之间的主吊架(1),所述主吊架(1)的横截面为1/4圆周长的弧形结构且与高炉内壁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冷却壁分弧吊装批量就位装置,包括起吊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起吊设备和冷却壁之间的主吊架(1),所述主吊架(1)的横截面为1/4圆周长的弧形结构且与高炉内壁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冷却壁分弧吊装批量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吊架(1)包括两个主架梁(11),两个所述主架梁(11)的纵截面为C型结构,两个所述主架梁(11)背对设置,两个所述主架梁(11)之间固定连接有承力板(12),所述承力板(12)的底部部分延伸至主吊架(1)的下方,位于主架梁(11)下方的所述承力板(12)上开设有吊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炉冷却壁分弧吊装批量就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架(2),所述支承架(2)固定连接在主吊架(1)的底部,所述支承架(2)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巍,单博龙,孔炯,吴孟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