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带自动卷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4111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织带自动卷绕机,涉及纺织织带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从前至后分别设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限重框、第四滚筒、导向装置、收卷筒,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四滚筒均可自由旋转,第三滚筒跟随第一电机旋转,所述限重框内部设置有重量感应元件,限重框的上方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块、丝杆、导向杆、第二电机,所述丝杆一端及第二电机的旋转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织带在卷绕过程中由于张力导致长度计量不准确的问题,且替代了传统劳动力,速度快,准确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织带自动卷绕机
本技术公开一种织带自动卷绕机,涉及纺织织带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狭幅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带织物品种繁多,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30年代,织带都是手工作坊生产,原料为棉线、麻线。新中国成立后,织带用原料逐渐发展到锦纶、维纶、涤纶、丙纶、氨纶、粘胶等,形成机织、编结、针织三大类工艺技术,织物结构有平纹、斜纹、缎纹、提花、双层、多层、管状和联合组织。目前织带行业的有采用计量和计重的两种方式,在计量方面的包装,容易形成客户与供应商产生矛盾,主要是现有的计量设备上存在差异,特别是松紧带,织带有无张力的情况,计量数量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产成品入库抽检采用人工,费时又费力,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织带自动卷绕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织带自动卷绕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从前至后分别设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限重框、第四滚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织带自动卷绕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从前至后分别设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限重框、第四滚筒、导向装置、收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第四滚筒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轴承和底座,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四滚筒均可自由旋转,所述第三滚筒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旋转轴与第三滚筒固定连接,第三滚筒跟随第一电机旋转,所述限重框内部设置有重量感应元件,限重框的上方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块、丝杆、导向杆、第二电机,导向块的正面设置有垂直贯穿至反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的侧面设置有两个垂直贯穿至另一端侧面的圆孔,两个所述圆孔上下设置,上方的圆孔为光孔,下方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织带自动卷绕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从前至后分别设有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三滚筒、限重框、第四滚筒、导向装置、收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第四滚筒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轴承和底座,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第四滚筒均可自由旋转,所述第三滚筒的其中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旋转轴与第三滚筒固定连接,第三滚筒跟随第一电机旋转,所述限重框内部设置有重量感应元件,限重框的上方设置有红外传感器,所述导向装置包括导向块、丝杆、导向杆、第二电机,导向块的正面设置有垂直贯穿至反面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的侧面设置有两个垂直贯穿至另一端侧面的圆孔,两个所述圆孔上下设置,上方的圆孔为光孔,下方的圆孔为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丝杆螺纹相契合,所述丝杆一端及第二电机的旋转轴连接,所述收卷筒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壮凌樊平张媛媛郭美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澳亚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