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换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410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卫生用品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换料装置,包括工作平台、第一气胀轴装置、第二气胀轴装置、电磁离合器、过孔滑环、旋转接头、张紧装置和减振板,控制第二电机运转使转轴旋转,使顶端的工作平台旋转180度,第一气胀轴装置和第二气胀轴装置位置将切换,可进行换卷工作;再控制第二气胀轴装置底端的电磁离合器通电后,第二从动带轮与第二转轴吸合,顶端的第二气胀轴本体将旋转进行放卷工作,该装置更换效率高;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开关,可实现自动控制第一气胀轴装置和第二气胀轴装置凸起缩回,方便人员进行换料。其解决了手动换卷效率低,连接板稳定性差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换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卫生用品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换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专利号:CN201420142853.4,公开一种用于释放螺旋式芯体卷的张摆式自动换接料机,由气胀轴装置、同步带、张力摆杆、自动换接料装置、限位装置、翻转过渡辊、电控装置、过渡辊、机架、电机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立置于承重面之上,机架内部的下方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电机,墙板的下方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一个气胀轴装置,电机的轴端通过同步带与气胀轴装置的内侧轴端实现传动连接,公开了通过螺旋式芯体卷释放并过渡运行到自动换接料装置中进行裁切并且与另一组材料进行拼接。虽然节省了人力并提高整机运行的稳定性的特点,但使用过程中其中一卷使用完成后,需要人工手动搬运到两个不同位置的料卷,将其进行更换,更换料卷效率低,并且两个电机传动气胀轴占用空间大,功耗高,并且普通的设备连接有两个电机,普通电机外连为单个支撑板,单个支撑板稳定性差,运行过程中电机产生抖动将影响其使用寿命,长时间使用易造成地面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换料装置。其解决了手动换卷效率低,连接板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换料装置,包括包括固定板、轴座、转筒、转轴、工作平台、第一气胀轴装置、第二气胀轴装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从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主动带轮、第一从动转轮、第一转轮、第一电机、第二从动转轮、第二转轮、第二电机、电磁离合器、过孔滑环、旋转接头、张紧装置和减振板,所述轴座穿设于固定板底端面,所述固定板底端面右侧设有减振板,所述轴座内侧通过轴承与转筒转动连接,所述转筒内侧通过轴承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顶端穿过固定板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第一气胀轴装置和第二气胀轴装置可转动地设于工作平台上,所述第一气胀轴装包括第一气胀轴本体及设于第一气胀轴本体上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气胀轴装置包括第二气胀轴本体及设于第二气胀轴本体上的第二转轴,所述电磁离合器固定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外侧,所述第一转轴底端通过轴承与第一从动带轮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底端通过轴承与第二从动带轮活动连接,所述转筒顶端与主动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与主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转筒底端外侧与第一从动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转轮与第一转轮传动连接,所述减振板右侧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转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中部外侧与第二从动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转轮与第二转轮传动连接,所述减振板右侧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二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电磁离合器通过磁吸的方式与第一从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紧固,以实现电磁离合器对第一气胀轴装置和第二气胀轴装置的传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底端均与旋转接头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底端穿设有过孔滑环,所述工作平台上固定设有张紧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胀轴本体和第二气胀轴本体外侧凸起键条表面为锯齿状。进一步的,工作平台底端左侧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工作平台底端右侧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转轴内部为中空气腔,所述转轴底端连通有与外部气路系统连接的输入端,所述转轴顶端设有与中空气腔连通的出气孔,所述转轴顶端的出气孔通过连接管别分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进气孔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出气孔与左端的旋转接头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出气孔与右端的旋转接头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减振板包括支撑板、竖向减振器、连接板和横向减振球,所述支撑板上端下端设有空槽,所述空槽上端面和底端面与竖向减振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竖向减振器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左右与横向减振器固定连接,所述横向减振器外侧与空槽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板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顶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张紧装置设有两个,分别设置于工作平台上左端右端,两个张紧装置朝向相反。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自动换料装置,通过设置电磁离合器和过孔滑环,其中控制第二电机运转使转轴旋转,使顶端的工作平台旋转180度,第一气胀轴装置和第二气胀轴装置位置将切换,可进行换卷工作;再控制第二气胀轴装置底端的电磁离合器通电后,第二从动带轮与第二转轴吸合,顶端的第二气胀轴本体将旋转进行放卷工作,在一个位置可对第一气胀轴装置和第二气胀轴装置进行更换,装置更换效率高。进一步的,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设置,外部气路系统通过输入端为转轴内部中空气腔输入气源,气源通过出气孔流通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进气连接管道内,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开关,可实现自动控制第一气胀轴装置和第二气胀轴装置凸起缩回,方便人员进行换料,第一电机通过带动主动带轮带动主动带轮旋转,主动带轮带动第一从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旋转,单个第一电机带动第一气胀轴装置和第二气胀轴装置旋转,使用过程中设备占用体积小。进一步的,凸起键条外侧为锯齿状利于增加与顶端放置卷料的摩擦力,利于加强固定放置卷料。进一步的,减振板的设置,连接板上的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运行产生振动时,由于连接板通过横向减震球和竖向减振器与固定连接,使用过程中横向减震球和竖向减振器具有低频率和阻尼大的双重优点,消除钢弹簧固有的共振振幅现象,并减少电机抖动。进一步的,工作平台旋转180度后,两个张紧装置旋转后方向位置不变,利于工作人员进行换卷,避免了通向设置的张紧装置旋转后方位的改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减振板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换料装置,包括固定板1、轴座2、转筒3、转轴4、工作平台5、第一气胀轴装置、第二气胀轴装置、第一转轴63、第二转轴64、第一从动带轮71、第二从动带轮72、主动带轮73、第一从动转轮74、第一转轮75、第一电机76、第二从动转轮81、第二转轮82、第二电机83、电磁离合器9、过孔滑环10、旋转接头13、张紧装置14和减振板15,所述轴座2穿设于固定板1底端面,所述轴座2内侧通过轴承与转筒3转动连接,所述转筒3内侧通过轴承与转轴4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顶端穿过固定板1与工作平台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胀轴装置和第二气胀轴装置可转动地设于工作平台上,所述第一气胀轴装1包括第一气胀轴本体61及设于第一气胀轴本体61上的第一转轴63,所述第二气胀轴装置包括第二气胀轴本体62及设于第二气胀轴本体62上的第二转轴64,第一气胀轴本体61和第二气胀轴本体62外侧凸起键条表面为锯齿状,凸起键条外侧为锯齿状利于增加与顶端放置卷料的摩擦力,利于加强固定放置卷料;所述电磁离合器9固定于第一转轴63和第二转轴64外侧,所述第一转轴63底端通过轴承与第一从动带轮71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64底端通过轴承与第二从动带轮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换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轴座、转筒、转轴、工作平台、第一气胀轴装置、第二气胀轴装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从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主动带轮、第一从动转轮、第一转轮、第一电机、第二从动转轮、第二转轮、第二电机、电磁离合器、过孔滑环、旋转接头、张紧装置和减振板,所述轴座穿设于固定板底端面,所述固定板底端面右侧设有减振板,所述轴座内侧通过轴承与转筒转动连接,所述转筒内侧通过轴承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顶端穿过固定板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胀轴装置和第二气胀轴装置可转动地设于工作平台上,所述第一气胀轴装包括第一气胀轴本体及设于第一气胀轴本体上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气胀轴装置包括第二气胀轴本体及设于第二气胀轴本体上的第二转轴,所述电磁离合器固定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外侧,所述第一转轴底端通过轴承与第一从动带轮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底端通过轴承与第二从动带轮活动连接,所述转筒顶端与主动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与主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转筒底端外侧与第一从动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转轮与第一转轮传动连接,所述减振板右侧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转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中部外侧与第二从动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转轮与第二转轮传动连接,所述减振板右侧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二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电磁离合器通过磁吸的方式与第一从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紧固,以实现电磁离合器对第一气胀轴装置和第二气胀轴装置的传动,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底端均与旋转接头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底端穿设有过孔滑环,所述工作平台上固定设有张紧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换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轴座、转筒、转轴、工作平台、第一气胀轴装置、第二气胀轴装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从动带轮、第二从动带轮、主动带轮、第一从动转轮、第一转轮、第一电机、第二从动转轮、第二转轮、第二电机、电磁离合器、过孔滑环、旋转接头、张紧装置和减振板,所述轴座穿设于固定板底端面,所述固定板底端面右侧设有减振板,所述轴座内侧通过轴承与转筒转动连接,所述转筒内侧通过轴承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轴顶端穿过固定板与工作平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胀轴装置和第二气胀轴装置可转动地设于工作平台上,所述第一气胀轴装包括第一气胀轴本体及设于第一气胀轴本体上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二气胀轴装置包括第二气胀轴本体及设于第二气胀轴本体上的第二转轴,所述电磁离合器固定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外侧,所述第一转轴底端通过轴承与第一从动带轮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底端通过轴承与第二从动带轮活动连接,所述转筒顶端与主动带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与主动带轮传动连接,所述转筒底端外侧与第一从动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转轮与第一转轮传动连接,所述减振板右侧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转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中部外侧与第二从动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转轮与第二转轮传动连接,所述减振板右侧与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第二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电磁离合器通过磁吸的方式与第一从动带轮和第二从动带轮紧固,以实现电磁离合器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源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明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