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密封装置用调湿垫,属于调湿剂领域,调湿垫设置在密封装置中,用于调节密封装置内的湿度,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而下依次排布的贴体膜、调湿片、第一防反渗复合膜、纸垫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其中,贴体膜具有透气性,能够让水汽透过,调湿片用于吸收以及放出水分以调节湿度,其面积小于纸垫面积,第一防反渗复合膜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具有透气性,用于防止水分渗入纸垫。其中,贴体膜为PE膜或者SC膜,通过吸塑的方式覆盖调湿片以及第一防反渗复合膜的一部分,第一防反渗复合膜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为层状结构,包括依次排布的防反渗层和一层以上的透气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密封装置用调湿垫
本技术属于调湿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装置用调湿垫。
技术介绍
食品的保鲜,药品、货物的保质等对保存环境的相对湿度要求较高,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湿度值。当前,大多利用某些材料的吸放湿特性来调控环境的湿度,这种方式具有节能、控制平稳、安全等优点,适用于相对密闭小环境中湿度的平稳控制。目前大部分湿度调控材料属于干燥剂范畴,以干燥功能为主,即能够不断吸收环境中多余的水汽。许多食品,日用品以及医药等行业都会使用干燥剂。干燥剂的产品形式目前大多为颗粒状,采用透气性的小袋包装,放在容器底部进行干燥。但这种干燥剂难以散热,位置的限制也会导致无法对一些药品等对湿度值要求较高的产品进行精密调湿并且需要预留位置给干燥剂,同时,这种形式也容易导致干燥剂外泄等问题。其他的湿度调控形式还有调湿片,但目前大多调湿片因为包材透气性等问题导致调湿能力并不理想。另外,调湿片等膜结构的产品多借用压力压紧方式加工制造,但对于内含液体的层结构,采用这种方式加工则会导致液体的渗出。有些加工制造也会用到吸塑方法,但目前进行吸塑的方法大多为在产品上打孔,这种方式会破坏膜结构导致膜内的液体渗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密封装置用调湿垫,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密封装置用调湿垫,设置在密封装置中,用于调节密封装置内的湿度,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而下依次排布的贴体膜、调湿片、第一防反渗复合膜、纸垫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其中,贴体膜具有透气性,能够让水汽透过,调湿片用于吸收以及放出水分以调节湿度,其面积小于纸垫面积,第一防反渗复合膜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具有透气性,用于防止水分渗入纸垫。本技术提供的密封装置用调湿垫,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贴体膜为PE膜或者SC膜,通过吸塑的方式覆盖调湿片以及第一防反渗复合膜的一部分。本技术提供的密封装置用调湿垫,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防反渗复合膜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为层状结构,包括依次排布的防反渗层和一层以上的透气层,防反渗层为PE透气膜或PET透气膜,透气层为无纺布或纸。本技术提供的密封装置用调湿垫,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在第二防反渗复合膜的与纸垫的相邻面上,印刷有图案或文字。本技术提供的密封装置用调湿垫,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密封装置具有盖子,纸垫面积小于盖子的内侧面的面积,第二防反渗复合膜与盖子的内侧面胶粘。本技术提供的密封装置用调湿垫,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纸垫形状面积与盖子的内侧面相匹配,纸垫嵌入在盖子中。技术作用与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密封装置用调湿垫,调湿垫设置在密封装置中,用于调节密封装置内的湿度,包括从上而下依次排布的贴体膜、调湿片、第一防反渗复合膜、纸垫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其中,贴体膜具有透气性,能够让水汽透过,调湿片可以吸收以及放出水分,第一防反渗复合膜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具有透气性以及防反渗性,用于放置水分渗入纸垫。经过吸塑工艺拉伸后的贴体膜的透气性能增强,使得调湿垫的吸放湿速率增快,同时保证了调湿片吸收和放出水分的能力。第一防反渗复合膜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的防反渗性防止了纸垫因为受潮而使得表面覆合的贴体膜翘起。本实施例的调湿垫可以灵活设置在密封装置的内部的不同位置处,可以对一些湿度值精度要求较高的产品进行调湿,也使得调湿垫不容易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密封装置用调湿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PP膜、PE膜与SC膜在吸塑前后的吸湿增量变化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的防反渗复合膜为已公开专利透气防反渗包材结构(专利公开号:CN203427406U)。<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密封装置用调湿垫,用于调控密封装置内部的湿度。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密封装置用调湿垫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密封装置用调湿垫100具有从上而下依次排布的贴体膜1、调湿片2、第一防反渗复合膜3、纸垫4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5。其中,第一防反渗复合膜3、纸垫4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5组成底板10。第一防反渗复合膜3、纸垫4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5的形状面积相一致,调湿片2的面积小于纸垫4,贴体膜1的面积与调湿片2以及纸垫4相匹配,同时覆盖在调湿片2以及部分第一防反渗复合膜3。贴体膜1具有透气性,能够让水汽透过,并且对液体有缓释作用。贴体膜1通过加热吸塑的方式对调湿片2进行贴体包装,使调湿片2固定在底板10上。本实施例中,第一贴体膜1为PE(聚乙烯)膜。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SC膜(钠离子PE膜)或者PP膜,还可以根据用户对吸放湿的速率要求选择不同厚度以及不同材质的贴体膜1。调湿片2用于吸收水分或放出水分来调节湿度,为带有一定水分的组合物,调湿片2的面积小于纸垫4的面积。本实施例中,调湿片2的直径为30mm。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密封装置不同的体积所需要的不同的吸湿速率,可以变换调湿片的厚度;根据所需要的湿度范围的不同,可以变换制作调湿片的调湿剂的配方以及直径。第一防反渗复合膜3为层状结构,包括防反渗层和一层以上的透气层,其中,防反渗层为PE透气膜或者PET透气膜,透气层为无纺布或者纸。第一防反渗复合膜3具有透气性,用于防止调湿片2中的水分渗入纸垫4。纸垫4也具有透气性。本实施例中,纸垫4的面积与密封装置的盖子的内侧面相同,嵌合在盖子中。在其他实施例中,纸垫4的形状大小也可以小于盖子的内侧面,用粘合剂贴合在盖子的内侧面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5为层状结构,包括防反渗层和一层以上的透气层,其中,防反渗层为PE透气膜或者PET透气膜,透气层为无纺布或者纸。第二防反渗复合膜5以及第一防反渗复合膜3使底板的两面张力一样,使底板平整,可以进行吸塑加工。第二防反渗复合膜5与纸垫4的相邻面上印刷有图案或文字。实验一:本实施例的贴体膜1是通过吸塑加工对吸附在调湿片2上,同时也增加了贴体膜1的透气性使调湿片100的吸湿放湿能力提升。本实施例的实验一提供了对比实验数据比较了本技术的采用吸塑的调湿垫100与不采用吸塑的调湿物品的调湿能力。具体为:取30mm直径湿度(RH)50%的原型调湿片2,采用三种包装结构在对比吸放湿速率。三种包装分别为A.底板+PE贴体膜拉伸(即本技术的调湿垫)、B.透气性纸袋(采购所得)、C.PE膜袋。实验步骤为:将均为18克的三种调湿片包装,分别放入有无线温湿度监测仪的1000mL密闭的乐扣盒内,先将密闭盒内的初始湿度都达到平衡(RH50%左右),然后再分别放入1克的纤维干燥剂,观察湿度变化。结果如下所示:表1三种包装结构的吸放湿速度对比如表1所示,本实施例的调湿垫100以及包装为透气纸袋的调湿片,在7天后,湿度变化规律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装置用调湿垫,设置在密封装置中,用于调节所述密封装置内的湿度,其特征在于,包括:/n从上而下依次排布的贴体膜、调湿片、第一防反渗复合膜、纸垫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n其中,所述贴体膜具有透气性,能够让水汽透过,/n所述调湿片用于吸收以及放出水分以调节湿度,其面积小于所述纸垫面积,/n所述第一防反渗复合膜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具有透气性,用于防止水分渗入所述纸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装置用调湿垫,设置在密封装置中,用于调节所述密封装置内的湿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上而下依次排布的贴体膜、调湿片、第一防反渗复合膜、纸垫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
其中,所述贴体膜具有透气性,能够让水汽透过,
所述调湿片用于吸收以及放出水分以调节湿度,其面积小于所述纸垫面积,
所述第一防反渗复合膜以及第二防反渗复合膜具有透气性,用于防止水分渗入所述纸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用调湿垫,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贴体膜为PE膜或者SC膜,通过吸塑的方式覆盖所述调湿片以及所述第一防反渗复合膜的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装置用调湿垫,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防反渗复合膜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跃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衡元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