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带注条护套外被的押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75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应用于带注条护套外被的押出模具,包括内模1,以及与内模配合进行生产的外模;所述内模包括内模本体,设置在内模本体朝向外模一端的锥形出胶端,所述外模包括呈锥形设置的外模本体,设置外模本体前端的、且与锥形出胶端对应配合的锥形嵌孔,对应设置在所述外模本体末端的、用于挤出护套外被的锥形孔,所述外模还包括设置在外模本体内部的、呈锥形设置的储料腔;该押出模具通过在外模本体内部对应设置有锥形嵌孔、锥形孔和储料腔,能够对应配合内模,并且还通过设置的储料腔增加胶料挤出的基础压力以及速度,能够大大提高护套外被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带注条护套外被的押出模具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带注条护套外被的押出模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护套外被注条押出用模具模口在设计上,是在押出时通过注条口漏料挤压附着在线缆外被的表面,和主护套外被贴合形成注条,注条的宽度由注条口的宽度决定,注条的深度由护套押出量决定。由于现有的押出模具都是采用内模配合外模进行挤出生产,并且内模与外模配合存在较大的缝隙,导致胶料在高压下逆流溢出,此外,现有的内模直接对应外模将胶料挤出,因压力不均导致护套外被挤出后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设置储料腔来增加胶料挤出基础压力以及挤出速度,能够大大提高护套外被生产效率的押出模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带注条护套外被的押出模具,包括内模1,以及与内模配合进行生产的外模;所述内模包括内模本体,设置在内模本体朝向外模一端的锥形出胶端,所述外模包括呈锥形设置的外模本体,设置外模本体前端的、且与锥形出胶端对应配合的锥形嵌孔,对应设置在所述外模本体末端的、用于挤出护套外被的锥形孔,所述外模还包括设置在外模本体内部的、呈锥形设置的储料腔。作为优选,所述锥形嵌孔上设置有若干条等距分布的嵌合槽,且嵌合槽有外到内的深度渐浅设置。作为优选,所述锥形孔内设置有与锥形孔一体成型的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设置有若干条,并绕锥形孔内壁等距分布。作为优选,所述储料腔靠近锥形嵌孔一端的开口半径大于靠近锥形孔一端的开口半径。作为优选,所述锥形出胶端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与锥形出胶端一体成型的凸条,所述凸条的数量与嵌合槽的数量一致。作为优选,所述凸条的厚度呈渐薄设置。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该押出模具通过在外模本体内部对应设置有锥形嵌孔、锥形孔和储料腔,能够对应配合内模,并且还通过设置的储料腔增加胶料挤出的基础压力以及速度,能够大大提高护套外被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带注条护套外被的押出模具的结构视图;图2为图1中外模的侧视图;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实施例一种应用于带注条护套外被的押出模具,如图1所示,包括内模1,以及与内模1配合进行生产的外模2,所述内模1包括内模本体11,设置在内模本体11朝向外模2一端的锥形出胶端12,如图2-3所示,所述外模2包括呈锥形设置的外模本体21,设置外模本体21前端的、且与锥形出胶端12对应配合的锥形嵌孔22,对应设置在所述外模本体21末端的、用于挤出护套外被的锥形孔23,所述外模2还包括设置在外模本体21内部的、呈锥形设置的储料腔24。所述锥形嵌孔22上设置有若干条等距分布的嵌合槽221,且嵌合槽221有外到内的深度渐浅设置,能够对应配合锥形出胶端12进行固定。所述锥形孔23内设置有与锥形孔23一体成型的条形凸起231,所述条形凸起231设置有若干条,并绕锥形孔23内壁等距分布。所述储料腔24靠近锥形嵌孔22一端的开口半径大于靠近锥形孔23一端的开口半径,能够使得胶料在储料腔24内进行储存并逐渐增大压力,提高护套外被挤出的速度。所述锥形出胶端12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条与锥形出胶端12一体成型的凸条121,所述凸条121的数量与嵌合槽221的数量一致,能够在锥形出胶端12嵌入锥形嵌孔22后,通过凸条121与嵌合槽221配合挺高固定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条121的厚度呈渐薄设置,能够与嵌合槽221配合,减少缝隙。结合图3所示,在锥形锥形孔23设计有条形凸起,条形凸起231的宽度及深度根据与护套外被用注条的宽度及深度要求及考虑材料的收缩状况来决定;通过特殊的条形凸起231设计,在线缆护套押出时,先通过条形凸起231的凸出部分对线缆护套挖一个沟槽,然后注条护套料填埋在沟槽内,与护套外被完全结合在一起,而非附着在外被表面。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该押出模具通过在外模本体内部对应设置有锥形嵌孔、锥形孔和储料腔,能够对应配合内模,并且还通过设置的储料腔增加胶料挤出的基础压力以及速度,能够大大提高护套外被生产效率。当然,以上只是本技术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带注条护套外被的押出模具,包括内模1,以及与内模配合进行生产的外模;所述内模包括内模本体,设置在内模本体朝向外模一端的锥形出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包括呈锥形设置的外模本体,设置外模本体前端的、且与锥形出胶端对应配合的锥形嵌孔,对应设置在所述外模本体末端的、用于挤出护套外被的锥形孔,所述外模还包括设置在外模本体内部的、呈锥形设置的储料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带注条护套外被的押出模具,包括内模1,以及与内模配合进行生产的外模;所述内模包括内模本体,设置在内模本体朝向外模一端的锥形出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包括呈锥形设置的外模本体,设置外模本体前端的、且与锥形出胶端对应配合的锥形嵌孔,对应设置在所述外模本体末端的、用于挤出护套外被的锥形孔,所述外模还包括设置在外模本体内部的、呈锥形设置的储料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带注条护套外被的押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嵌孔上设置有若干条等距分布的嵌合槽,且嵌合槽有外到内的深度渐浅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带注条护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诚周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庆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