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雾汽收集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23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雾汽收集净化装置,主要包括强聚气道、集风罩、挡帘、引风道、喷淋室、喷淋头、阻挡层和循环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蒸汽聚集量大、蒸汽吸收净化效果好、速度快等优点,使用本装置能改善作业环境、提高工作效率,且设备仪器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雾汽收集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钕铁硼废料回收
,涉及在钕铁硼废料回收提取稀土过程中,收集净化挥发性雾状蒸汽的环保新型装置,尤其是一种新型雾汽收集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钕铁硼废料提取过程中,由于反应放热以及较高温度的保温条件下,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易挥发蒸汽,尤其在过滤过程中,过滤面大,蒸汽的扩散面就更大了,造成现场环境条件差,对周围设备的腐蚀严重,不但影响了员工的正常作业,而且也影响了设备,尤其是控制仪器的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目前通常采用设置风罩将废气引入喷淋塔吸收的办法,但是由于过滤面积大,易挥发蒸汽多,加上引风机的抽力有限等限制,大部分还是溢出,仍然存在作业环境差,影响操作及设备仪器的使用。因此研究解决这一难题,非常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适合于在钕铁硼废料提取过程中,由于反应放热以及较高的温度保温条件下,过程产生的相当数量易挥发蒸汽的处理净化新型环保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新型雾汽收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强聚气道、集风罩、挡帘、引风道、喷淋室、喷淋头、阻挡层和循环泵,集风罩的下方安装挡帘,集风罩的上部安装强聚气道,强聚气道上制出多个小通气孔,该小通气孔均与集风罩内腔连通,强聚气道的出气端与引风道的一端连通,该引风道的另一端安装在喷淋室的下部且与喷淋室内部连通,喷淋室内部的中上部位置安装一个阻挡层,该阻挡层上制出多个通孔,在该阻挡层的上方设置喷淋头,该喷淋头通过喷淋管连接循环泵的出水口,该循环泵位于喷淋室的外部,该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的一端,该进水管的另一端安装在喷淋室的下部,且与喷淋室内部相连通;在喷淋头上方的喷淋室顶板上制出一个与喷淋室内部连通的出气口。而且,所述的集风罩整体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其底部制出一圈竖直设置的下沿边,挡帘与下沿边安装连接。而且,所述的强聚气道的下部安装在集风罩内,小通气孔均设置在位于集风罩内部的强聚气道管壁上。而且,所述的阻挡层水平设置,阻挡层上所制出的通孔均为竖直设置,且均布排列。而且,所述的喷淋头为多个,其均通过喷淋管连接循环泵。而且,所述的进水管上安装阀门。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新型装置引力强,蒸汽聚集量大,处理能力强。2、蒸汽吸收净化效果好,速度快。3、改善了作业环境,设备仪器得到了有效的保护。4、控制观察更加到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可以同时安排其他工作。5、节省了工作时间,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体示意图。图2是强聚气道和挡帘部分的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强聚气道;2、集风罩;3、单扇挡帘;4、引风道;5、喷淋室;6、喷淋头;7、阻挡层;8、循环泵;9、阀门;10、双扇挡帘;11、小通气孔;12、出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新型雾汽收集净化装置,包括强聚气道1、集风罩2、挡帘、引风道4、喷淋室5、喷淋头、阻挡层7和循环泵8。集风罩的下方安装挡帘,即:集风罩整体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状,其底部制出一圈竖直设置的下沿边,挡帘与下沿边安装连接。该挡帘可以为单扇挡帘3(如图1所示),也可以为双扇挡帘10(如图2所示)。集风罩的上部安装强聚气道,强聚气道上制出多个小通气孔11,即:强聚气道的下部安装在集风罩内,小通气孔均设置在位于集风罩内部的强聚气道管壁上。该小通气孔均与集风罩内腔连通,从而使强聚气道与集风罩内腔连通。强聚气道的出气端与引风道的一端连通,该引风道的另一端安装在喷淋室的下部且与喷淋室内部连通。喷淋室内部的中上部位置安装一个阻挡层,该阻挡层上制出多个通孔,如图1所示,阻挡层水平设置,阻挡层上所制出的通孔均为竖直设置,且均布排列。在该阻挡层的上方设置多个喷淋头6,所有喷淋头均通过喷淋管连接循环泵的出水口,该循环泵位于喷淋室的外部,该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的一端,该进水管的另一端安装在喷淋室的下部(进水管与引风道通常对称设置在喷淋室的左右两侧),且与喷淋室内部相连通,该进水管上安装阀门9。在喷淋头上方的喷淋室顶板上制出一个与喷淋室内部连通的出气口12。本新型雾汽收集净化装置中各部件的优选设计尺寸及规格型号为:强聚气道(直径*长度):Φ200*3500;小通气孔:Φ3;集风罩:梯形状上口(长*宽)3500*200,下口(长*宽)3500*400,高800;集风罩下沿边(高度):100;单扇挡帘(长*高):400*1300;双扇挡帘(长*高):1800*1300;引风道(直径*长度):Φ200*200;喷淋室(直径*高度):Φ1500*3000;阻挡层(直径*厚度):Φ1500*15,通孔:Φ30;喷淋管:Φ35。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打开阀门,开启水循环泵和引风机,然后进行提取及过滤作业,当易挥发热蒸汽产生时,由于负压,向集风罩内聚集,被强风引力吸收到强聚气道管内,通过引风道进入喷淋室中,热蒸汽自下向上运行,首先被阻挡层阻碍后又与逆向喷下的水接触,被快速吸收下来,清洁气体从出气口排出进入废气净化系统净化,达标排放。由于强力吸收,引力集中,蒸汽95%被吸收。本技术的优点效果为:经研制的挥发蒸汽新型收集净化装置主要是由强力聚气道、集风罩、挡帘、引风道、喷淋室组成。强聚气道含有多个小孔,喷淋室下面是进气口,喷淋室上口为出气口;循环水通过循环泵循环使用。在大量易挥发蒸汽产生过程中,经过集风罩、挡帘聚集,强聚管集中引力将蒸汽引入到管中,从引风道进入喷淋室迅速吸收,95%的易挥发汽得到了收集吸收,现场整齐干净,保证了正常的操作作业和设备仪器的正常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雾汽收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强聚气道、集风罩、挡帘、引风道、喷淋室、喷淋头、阻挡层和循环泵,集风罩的下方安装挡帘,集风罩的上部安装强聚气道,强聚气道上制出多个小通气孔,该小通气孔均与集风罩内腔连通,强聚气道的出气端与引风道的一端连通,该引风道的另一端安装在喷淋室的下部且与喷淋室内部连通,喷淋室内部的中上部位置安装一个阻挡层,该阻挡层上制出多个通孔,在该阻挡层的上方设置喷淋头,该喷淋头通过喷淋管连接循环泵的出水口,该循环泵位于喷淋室的外部,该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的一端,该进水管的另一端安装在喷淋室的下部,且与喷淋室内部相连通;在喷淋头上方的喷淋室顶板上制出一个与喷淋室内部连通的出气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雾汽收集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强聚气道、集风罩、挡帘、引风道、喷淋室、喷淋头、阻挡层和循环泵,集风罩的下方安装挡帘,集风罩的上部安装强聚气道,强聚气道上制出多个小通气孔,该小通气孔均与集风罩内腔连通,强聚气道的出气端与引风道的一端连通,该引风道的另一端安装在喷淋室的下部且与喷淋室内部连通,喷淋室内部的中上部位置安装一个阻挡层,该阻挡层上制出多个通孔,在该阻挡层的上方设置喷淋头,该喷淋头通过喷淋管连接循环泵的出水口,该循环泵位于喷淋室的外部,该循环泵的进水口连接进水管的一端,该进水管的另一端安装在喷淋室的下部,且与喷淋室内部相连通;在喷淋头上方的喷淋室顶板上制出一个与喷淋室内部连通的出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雾汽收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宗华商成朋李军林平商成乐冯昌法刘德林陈克相
申请(专利权)人:中稀天马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