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3166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本体,所述训练装置本体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外壁远离训练装置本体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外壁远离第一连接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固定板外壁两侧设置弹簧,弹簧的加入,使滑板可以复位,同时增大滑板与物品之间的摩擦阻力,两组第一支撑杆的加入,增加了弹簧的稳定性,第一滑槽宽度小于第二滑槽宽度,使滑块在第二滑槽内部滑动运动时,不会从第二滑槽中滑出,支撑板的加入,增加了滑套和滑杆的稳定性,滑板的加入,使物品固定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上的稳定性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肺活量训练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肺活量是指在最大吸气后尽力呼气的气量。包括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部分。潮气量是指一次呼吸周期中肺吸入或呼出的气量,在潮气量之外再吸入的最大气量为补吸气量,在潮气量之外再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补呼气量,最大呼气后残留在肺内的气量为余气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受年龄、性别、身材、呼吸肌强弱及肺和胸廓弹性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说,身体越强壮,它就越大。研究表明,它与最大吸氧量存在很高的相关。常用作评价人体素质的指标。目前,在使用肺活量训练用训练装置时,软管会与训练装置脱落。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通过在固定板外壁两侧设置弹簧,在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之间设置滑板,在固定板外壁一侧设置第一支撑杆,在固定块外壁设置第一滑槽,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装置本体(1)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2),所述第一连接块(2)外壁远离训练装置本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外壁远离第一连接块(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4),所述第二连接块(4)内部贯穿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贯穿于固定块(3)内部,所述连接管(5)贯穿于第一连接块(2)内部,所述连接管(5)与训练装置本体(1)连通,所述连接管(5)与第一连接块(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5)与固定块(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5)与第二连接块(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2)与第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肺活量训练装置,包括训练装置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装置本体(1)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2),所述第一连接块(2)外壁远离训练装置本体(1)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外壁远离第一连接块(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4),所述第二连接块(4)内部贯穿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贯穿于固定块(3)内部,所述连接管(5)贯穿于第一连接块(2)内部,所述连接管(5)与训练装置本体(1)连通,所述连接管(5)与第一连接块(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5)与固定块(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5)与第二连接块(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2)与第二连接块(4)之间滑动连接有滑板(6),所述滑板(6)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块(3)外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8),所述固定板(7)外壁远离滑板(6)一侧与固定块(3)之间设有弹簧(9),所述弹簧(9)外壁两侧设有第一支撑杆(10),所述第一支撑杆(10)一端与固定板(7)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10)远离固定板(7)一端铰接有第二支撑杆(11),所述固定块(3)外壁开设有第一滑槽(12),所述第二支撑杆(11)与第一滑槽(12)滑动运动,所述固定块(3)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3),所述第一滑槽(12)与第二滑槽(13)连通,所述第二滑槽(13)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4),所述第二支撑杆(11)一端与滑块(1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7)两侧均设有滑杆(15),所述滑杆(15)一端与滑板(6)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