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聚烯烃树脂、以及其用途和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2709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用包含水的洗涤溶剂洗涤涂装机内时的洗涤性提高了的改性聚烯烃树脂、此外提供耐热性与溶液稳定性的平衡优异的改性聚烯烃树脂,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为将聚烯烃树脂(I)通过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II)、和具有伯或仲氨基的氨基醇(III)改性得到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改性聚烯烃树脂、以及其用途和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改性聚烯烃树脂、以及其用途和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改性聚烯烃树脂用于LiB软包层压体用粘接剂用途等各种各样的用途。改性聚烯烃树脂有时在高温情况下使用,要求耐热性高。为了提高改性聚烯烃树脂的耐热性,公开了并用高熔点树脂的方法(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然而,已知在并用高熔点树脂的情况下,如果增大高熔点树脂的并用比率,则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溶液稳定性降低。因此,在用于粘接剂、底层涂料、涂料等用途的情况下,有改善的余地。为了实现改性聚烯烃树脂的耐热性(80℃、120℃氛围下的剥离强度)与溶液稳定性的平衡,提出了将高熔点树脂的并用比率最优化的技术(参照例如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其为将包含聚烯烃树脂(A)40~99重量份、以及含有不饱和羧酸衍生物0.1~50质量%的乙烯系化合物-不饱和羧酸共聚物(B)1~60重量份的混合树脂用不饱和羧酸衍生物和/或其酸酐(C)接枝改性而得到的,其重均分子量为20,000~150,000,且不饱和羧酸衍生物和/或其酸酐(C)的接枝重量为0.1~20质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6235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2790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将改性聚烯烃树脂用于车载用LiB用途的情况下,要求进一步的耐热性。为了实现耐热性与溶液稳定性的平衡的将高熔点树脂的并用比率最优化的方法中,现状是无法充分满足所要求的性能。然而,在将专利文献2的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用于底层涂料用途的情况下,使用改性聚烯烃树脂组合物来制备覆膜形成用组合物,通过涂装机来形成覆膜。在使用涂装机后,覆膜形成用组合物和其干燥覆膜在涂装机内部残留,因此需要将它们洗涤去除。然而,即使用包含水的洗涤溶剂洗涤,有时残留物也滞留。如果残留物滞留,则涂装机的涂装量可能产生偏差。因此,期望洗涤性的改善。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耐热性与溶液稳定性的平衡优异的改性聚烯烃树脂。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用包含水的洗涤溶剂洗涤涂装机内时的洗涤性的改性聚烯烃树脂。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针对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聚烯烃树脂用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和规定的氨基醇改性,能够解决上述的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人等提供下述的[1]~[14]。[1]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为将聚烯烃树脂(I)通过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II)(以下也称为“成分(II)”)、和具有伯或仲氨基的氨基醇(III)(以下也称为“成分(III)”)改性而成。[2]根据上述[1]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中,将红外分光光谱测定中观察的源自酰胺键的峰高度记作A、将源自亚甲基键的峰高度记作B时,峰高度比(A/B×100)为0.1~6.0%的范围。[3]根据上述[1]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中,将红外分光光谱测定中观察的源自酰胺键的峰高度记作A、将源自亚甲基键的峰高度记作B时,峰高度比(A/B×100)为2.0%以上。[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中,前述聚烯烃树脂(I)为选自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和乙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中,前述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II)为选自马来酸酐、衣康酸酐和马来酸中的至少1种。[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为进一步通过下述通式(1)表示的(甲基)丙烯酸酯(IV)(以下也称为“成分(IV)”)改性而成的,[化1](前述通式(1)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R2表示CnH2n+1所示的烃基;其中,n为8~18的整数)。[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中,通过基于聚苯乙烯标准的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200,000。[8]粘接剂,其包含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9]底层涂料,其包含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10]涂料,其包含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11]油墨,其包含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12]改性聚烯烃树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聚烯烃树脂(I)通过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II)改性从而得到前体树脂的步骤;和,将前述前体树脂通过具有伯或仲氨基的氨基醇(III)改性从而得到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步骤。[13]根据上述[12]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将红外分光光谱测定中观察的源自酰胺键的峰高度记作A、将源自亚甲基键的峰高度记作B时,峰高度比(A/B×100)为0.1~6.0%的范围。[14]根据上述[12]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的制造方法,其中,将红外分光光谱测定中观察的源自酰胺键的峰高度记作A、将源自亚甲基键的峰高度记作B时,峰高度比(A/B×100)为2.0%以上。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耐热性与溶液稳定性的平衡优异的改性聚烯烃树脂。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能够提高用包含水的洗涤溶剂洗涤涂装机内时的洗涤性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按照其适合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应予说明,本说明书中,“AA~BB”是指AA以上且BB以下。[1.改性聚烯烃树脂]本专利技术的改性聚烯烃树脂是将聚烯烃树脂(I)通过成分(II)和成分(III)改性而成的。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改性聚烯烃树脂优选进一步通过成分(IV)改性而成。即,推测本专利技术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具有以下的结构。首先,成分(II)与聚烯烃树脂(I)接枝聚合。此外,由源自通过接枝聚合导入的成分(II)的羰基的至少一部分与源自成分(III)的氮原子形成酰胺键。因此,推测本专利技术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在聚烯烃树脂(I)上接枝聚合成分(II),具有由成分(II)的至少一部分和成分(III)形成的酰胺键,同时具有源自成分(III)的羟基。本专利技术的改性聚烯烃树脂中,具有源自成分(III)的羟基也能够根据红外分光光谱测定推测。即,本专利技术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在其红外分光光谱中,观察到源自酰胺键的峰。在此,源自酰胺键的峰是在波数1610~1680cm-1出现的峰,归属于C=O伸缩振动。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在其红外分光光谱中,还能够确认到源自聚烯烃树脂(I)骨架的亚甲基键的峰。在此,源自亚甲基键的峰是在波数1420~1500cm-1出现的峰,归属于C-H弯曲振动。本专利技术的改性聚烯烃树脂通过与高熔点树脂的并用比率的最优化这一现有方法不同的方法从而耐热性优异的理由推测如下。通过在聚烯烃树脂中导入羟基,能够提高与其它树脂中存在的交联成分的反应性。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为将聚烯烃树脂(I)通过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II)、和具有伯或仲氨基的氨基醇(III)改性得到。/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604 JP 2018-106678;20180830 JP 2018-1620781.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为将聚烯烃树脂(I)通过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II)、和具有伯或仲氨基的氨基醇(III)改性得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中,将红外分光光谱测定中观察的源自酰胺键的峰高度记作A、将源自亚甲基键的峰高度记作B时,
峰高度比(A/B×100)为0.1~6.0%的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中,将红外分光光谱测定中观察的源自酰胺键的峰高度记作A、将源自亚甲基键的峰高度记作B时,
峰高度比(A/B×100)为2.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中,前述聚烯烃树脂(I)为选自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和乙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中,前述α,β-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II)为选自马来酸酐、衣康酸酐和马来酸中的至少1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改性聚烯烃树脂,其为进一步通过下述通式(1)所示的(甲基)丙烯酸酯(IV)改性得到的,
[化1]



前述通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榊原史泰土井龙二近藤圭吉元贵夫平冈千明关口俊司小野勇木村浩司竹中天斗高本直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制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