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及制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260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其包括贯穿油舱的电缆防护管,电缆防护管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管和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间隙,外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内管,外管与油舱的舱壁固定连接且外管的两端从油舱的舱壁伸出,外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内管相连接的第一腹板,外管、内管以及第一腹板之间围成密封空腔,电缆敷设于内管的内部并穿过油舱。该电缆穿舱防护装置能够有效隔绝油舱与敷设电缆的内管,保证油舱的密封性,防止内管受到油料的腐蚀,同时也防止了电缆产生的热量对油舱内的油料造成影响,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该电缆穿舱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其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实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及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及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部分电缆如消磁绕组电缆对坐标有着严格的要求,这就导致电缆贯穿油舱的情况的出现。为了对穿过油舱的电缆进线防护,同时避免电缆工作时特别是发生故障时产生的热量向油传递造成油意外受热发生火险事故,需要一种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对电缆提供防护。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包括贯穿油舱的电缆防护管,所述电缆防护管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外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油舱的舱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外管的两端从所述油舱的舱壁伸出,所述外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管相连接的第一腹板,所述外管、所述内管及所述第一腹板之间围成密封空腔,所述电缆敷设于所述内管的内部并穿过所述油舱。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延伸至所述油舱外的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试压接头。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延伸至所述密封空腔外的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第二试压接头。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内管内的各所述电缆之间填充有膨胀堵料,所述电缆的两端套设有防火套管。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火套管的两端填充有用于固定所述防火套管的密封胶。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管与所述油舱的舱壁之间通过第二腹板焊接连接。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为无缝钢管。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穿舱防护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防护装置,包括贯穿油舱的电缆防护管,电缆防护管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管和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间隙,外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内管,外管与油舱的舱壁固定连接且外管的两端从油舱的舱壁伸出,外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内管相连接的第一腹板,外管、内管以及腹板之间围成密封空腔,电缆敷设于内管的内部并穿过油舱。基于此,电缆防护管安装完成时贯穿油舱并将电缆与油舱内的油料进行隔离,保护敷设在内管内的电缆使其不会受到油舱内油料的伤害;进一步的,电缆与油舱之间形成密封空腔,密封空腔内空气的导热性较差,能够减少电缆在工作时特别是故障时产生的热量向油料传递,从而避免油舱内储存的油料因意外受热而发生燃烧或爆炸产生火险事故,其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易于推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缆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穿舱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穿舱防护装置的端面视图。图中:1、外管;2、内管;3、第一试压接头;4、第二试压接头;5、第一腹板;6、第二腹板;7、膨胀堵料;8、密封胶;9、防火套管;10、电缆;11、油舱;12、舱壁;13、密封空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前”、“后”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别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前”信息也可以被称为“后”信息,“后”信息也可以被称为“前”信息。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其包括贯穿油舱11的电缆防护管,具体而言,电缆防护管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管2和外管1,内管2与外管1之间形成间隙,外管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内管2,外管1与油舱11的舱壁12固定连接且外管1的两端从油舱11的舱壁12伸出,外管1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内管2相连接的第一腹板5,外管1、内管2以及第一腹板5之间围成密封空腔13,电缆10敷设于内管2的内部并穿过油舱11。基于上述结构,电缆防护管安装完成时贯穿油舱11并将电缆10与油舱11内的油料进行隔离,保护敷设在内管2内的电缆10使其不会受到油舱11内油料的伤害;进一步的,电缆10与油舱11之间形成密封空腔13,密封空腔13内空气的导热性较差,能够减少电缆10在工作时特别是故障时产生的热量向油料传递,从而避免油舱11内储存的油料因意外受热而发生燃烧或爆炸产生火险事故,其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易于推广。进一步的,为了对密封空腔13的气密性及进行测试,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延伸至油舱11外的外管1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试压接头3,内管2与外管1通过第一腹板5焊接连接后,在第一试压接头3处连接压力管道即可向密封空腔13内充气,从而完成密封空腔13的耐压测试。同样的,为了对内管2的气密性及封闭度进行测试,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延伸至密封空腔13外的内管2的外壁上设有第二试压接头4,在第二试压接头4处连接压力管道即可向内管2的内部充气,从而完成内管2的耐压测试。可选的,为了防止放入内管2中的电缆10因重力下落发生堆积,影响电缆10的正常使用,内管2的内部填充有膨胀堵料7,膨胀堵料7填充于各电缆10之间,将电缆10举起的同时也防止各电缆10之间发生堆积,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管外电缆10失火延伸至管内,位于内管2两端处的电缆10套设有防火套管9,防火套管9从内管2的两端端部向管内延伸,一般情况下,防火套管9优选A60防火材料制成,其长度优选为200mm。进一步的,为了固定防火套管9同时防止碰撞堵料渗入防火套管9中对防火套管9中的电缆10造成影响,防火套管9的两端填充有密封胶8。也即,操作人员将膨胀堵料7塞入内管2中后即可相内管2中注入密封胶8阻隔膨胀堵料7,注入密封胶8后静置七天,使管内的密封胶8充分干燥后沿内管2的端部插入防火套管9,防火套管9插接到位后在内管2的端部再次注入密封胶8,封堵内管2的同时固定防火套管9,一般情况下,密封胶8的长度为25mm。可选的,为了提升外管1与油舱11的连接强度,防止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在使用时发生脱落,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外管1与油舱11的舱壁12之间通过第二腹板6焊接连接。进一步的,内管2与外管1优选无缝钢管制成,结构简单耐用,易于安装使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该电缆穿舱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电缆10的数量和尺寸大小确定外管1和内管2的管径,根据油舱11的长度确定外管1与内管2的长度,根据上述参数下料制作外管1与内管2,制作时在外管1与内管2上分别预设试压接头安装孔并在相应的安装孔内安装第一试压接头3和第二试压接头4;S2、外管1和内管2之间采用第一腹板5进行焊接连接,形成电缆管组件;S3、在油舱11舱壁12上开孔安装电缆管组件,并采用第二腹板6将电缆10管组件焊接在油舱11的舱壁12上,焊缝处要求满足焊接的水密性;S4、对安装完成的电缆10管组件进行除锈与涂装;S5、通过第一试压接头3连接管路充入气体进行外管1耐压测试,合格后拆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油舱的电缆防护管,所述电缆防护管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外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油舱的舱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外管的两端从所述油舱的舱壁伸出,所述外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管相连接的第一腹板,所述外管、所述内管及所述第一腹板之间围成密封空腔,所述电缆敷设于所述内管的内部并穿过所述油舱。/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贯穿油舱的电缆防护管,所述电缆防护管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外管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油舱的舱壁固定连接且所述外管的两端从所述油舱的舱壁伸出,所述外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内管相连接的第一腹板,所述外管、所述内管及所述第一腹板之间围成密封空腔,所述电缆敷设于所述内管的内部并穿过所述油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延伸至所述油舱外的所述外管的外壁上设有第一试压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延伸至所述密封空腔外的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设有第二试压接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内部填充有膨胀堵料,所述膨胀堵料将各所述电缆进行分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两端设有防火套管,所述防火套管套设于所述电缆上并从所述内管的端部向管内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火套管的两端填充有用于固定所述防火套管的密封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与所述油舱的舱壁之间通过第二腹板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穿舱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为无缝钢管。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电缆穿舱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电缆的数量和尺寸大小确定外管和内管的管径,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锦福曾书俐何灵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