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引出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引出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不是将一条线缆直接从基站天线内部引出到基站天线内部,而是先将一条跳线从基站天线内部的相位器引到基站天线罩内表面上的接头上,再用另一条跳线从基站天线罩外表面上的接头引到远端射频单元(RRU)上,这增加了跳线和接头数量。线缆在基站天线内部焊接到相位器上,因此如果线缆未能牢靠地固定,则可能拉伤焊点。线缆通常与金属部件直接接触,但线缆外皮在接触部位容易被划伤和产生应力集中,从而有损伤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线缆引出系统,借助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技术涉及一种线缆引出系统,所述线缆引出系统构造成将至少一个线缆从装置内部引出到装置外部,其中,所述线缆引出系统包括:第一挤压件,所述第一挤压件具有用于引出线缆的至少一个通孔,第二挤压件,所述第二挤压件具有用于引出线缆的至少一个通孔,和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基体,所述基体以其对置的两个侧面被夹置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引出系统,所述线缆引出系统构造成将至少一个线缆从装置内部引出到装置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引出系统包括:/n第一挤压件,所述第一挤压件具有用于引出线缆的至少一个通孔,/n第二挤压件,所述第二挤压件具有用于引出线缆的至少一个通孔,和/n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n基体,所述基体以其对置的两个侧面被夹置在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之间,并且在被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挤压时能够变形,所述基体包括用于引出线缆的至少一个通孔,和/n至少一个突起部,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部从所述基体的所述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伸出,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部中的每一个均围绕基体的一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引出系统,所述线缆引出系统构造成将至少一个线缆从装置内部引出到装置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引出系统包括:
第一挤压件,所述第一挤压件具有用于引出线缆的至少一个通孔,
第二挤压件,所述第二挤压件具有用于引出线缆的至少一个通孔,和
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具有:
基体,所述基体以其对置的两个侧面被夹置在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之间,并且在被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挤压时能够变形,所述基体包括用于引出线缆的至少一个通孔,和
至少一个突起部,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部从所述基体的所述两个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伸出,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部中的每一个均围绕基体的一个通孔设置,从而基体的该通孔延伸贯穿该突起部,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部中的每一个均完全穿过第一挤压件的一个相应的通孔或第二挤压件的一个相应的通孔。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引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部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在远离基体的方向上渐缩的结构。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引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件或第二挤压件的被所述至少一个突起部完全穿过的通孔具有与所述渐缩的结构相适配的渐缩的结构。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线缆引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具有多个突起部,所述突起部对称地设置在密封件的基体的所述两个侧面上。
5.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线缆引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件、第二挤压件和密封件在它们的供线缆穿过的通孔的集合的环周处设有供连接件穿过的通孔,连接件能够穿过这些供连接件穿过的通孔以将第一挤压件、第二挤压件和密封件固定和挤压。
6.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线缆引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件具有从其周缘朝向密封件伸出的凸缘,该凸缘包围密封件并且与密封件间隔开径向距离。
7.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线缆引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引出系统还具有带有中央通孔的固定板,所述密封件具有中央凸台,密封件的中央凸台可以适配地嵌入固定板的中央通孔中。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引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挤压件具有板状的形状,并且以其同一侧面贴靠在密封件的中央凸台的顶面和固定板的一个侧面上。
9.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晓花,喻军峰,刘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