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92599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槽轮机构进行绳索的导出导入,所述槽轮机构包括相连接设置的上吊板和槽轮,上吊板和槽轮上、下滑动相连接设置,该槽轮能够旋转,该槽轮上制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径向长槽,将需要导出导入的绳索逐根依次放入径向长槽内,通过槽轮正反向转动实现绳索从放线滑车的框架导出导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槽轮机构可以实现从全封闭的滑车框架内将绳索快速导入导出,避免了在高空中拆除滑车吊板与滑车立柱之间的销轴,将绳索提出或进入框架再进行销轴的空中对孔和安装,实现滑车、绳索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大大提高了高空作业的效率,降低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输电线路施工
,尤其是一种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国家相关规范要求110kV及以上等级的电力线路架线,必须使用张力放线。因为张力放线有以下优点:首先,较大地减小或者避免了导、地线的损伤。其次,减少或者避免了林木砍伐及经济作物及农作物的破坏。再次,对于一些特殊跨越、人力放线难于到达的深沟高山,深渊、宽池、江河等,采用张力放线则能够较经济地解决。张力架线前,需悬挂放线滑车,依次展放初级导引绳、次级导引绳,直到展放主牵引绳,最后展放导线。多分裂导线展放需要在同塔悬挂多个滑车,或者对于垂直排列,为了减少次级导引绳展放的次数,均采用在同一滑车中展放多根导引钢丝绳,展放完成后,再将导引绳分别导入其它滑车中,即分绳。目前的放线滑车一般包括滑车本体吊板、滑车框和滑轮,一次展放多根导引绳就需要在高空中将出绳滑车框和受绳滑车框打开。采用将滑车框横梁大三角挂板与滑车框槽连结横销拔出,这样滑车整体会下坠,当完成出绳和受绳后需要将滑车整体上提,对孔等完成滑车复原。容易造成滑车主体槽钢变形,高空再组装操作困难。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所述方法采用槽轮机构进行绳索的导出导入,所述槽轮机构包括相连接设置的上吊板和槽轮,上吊板和槽轮上、下滑动相连接设置,该槽轮能够旋转,该槽轮上制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径向长槽,将需要导出导入的绳索逐根依次放入径向长槽内,通过槽轮正反向转动实现绳索从放线滑车的框架导出导入。而且,所述径向长槽向槽轮的轴心延伸到超过上吊板搭接部分的最外缘大于一根最大直径绳索的尺寸。而且,所述槽轮作为主动轮,其动力采用人力或机械驱动。而且,所述槽轮外沿轴向断面设计成正T型。而且,实现槽轮的转动是在槽轮中心设置花键或平键的方式使得中心轴与槽轮固定,用来传递扭矩,中心轴的端部固定安装手柄,通过手柄驱动槽轮旋转。而且,上吊板的设计需要符合框架总体抗拉强度要求;或者,槽轮设计根据框架内工作工况的可用空间设计为整圆、半圆或扇面,不影响框架内通过性。而且,当槽轮不需要设置为整圆型时,槽轮为扇面型槽轮,在扇面型槽轮的边缘固定设置手柄,槽轮的中心设置中心轴,该中心轴设为光轴。而且,所述方法先将放线滑车的框架的一个立柱上、下断开,然后将槽轮机构设置在该断开立柱上,与上、下断开立柱连接为一体且形成的上下高度与原立柱的上、下高度相等,槽轮机构的整体强度与立柱相同。而且,所述上吊板、槽轮均沿竖直方向设置,该槽轮的中心用光轴或平键花键轴与下方的断开立柱固定安装,槽轮的圆周边缘两侧轴向凸出,上吊板向内侧凸出,形成圆弧凸出,槽轮边缘轴向凸出部分与上吊板的圆弧凸出互相配合并形成拉扯式互拉结构;所述上吊板沿纵向对称设置两个,上吊板设计为扇形结构,上吊板的上部与上方的断开立柱能够用销轴固定,上吊板的下部设置有圆弧凸出,该圆弧凸出与槽轮边缘轴向凸出部分同心设置,且上吊板的圆弧凸出能够滑动嵌固在槽轮边缘轴向凸出部分内,两个上吊板的圆弧凸出形成双侧圆弧滑道,使槽轮以圆心轴转动,边缘围绕上吊板的圆弧滑道旋转。如上所述的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在电力线路张力放线方面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取得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方法进行张力放线时,最大的优点就是防止导线磨损,同时能够节约导线,因为目前导线一般都是贴近地面设置的,会摩擦地面,而且导线头特别特别多、特别长,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进行张力放线时能够解决上述两个问题。2、本专利技术中槽轮机构的下吊板与槽轮滑动相连接设置,实现槽轮带动绳索的导入导出功能,实现滑车整体始终保持全封闭框架状态。3、本专利技术中槽轮机构可以实现从全封闭的滑车框架内将绳索快速导入导出,避免了在高空中拆除滑车吊板与滑车立柱之间的销轴,将绳索提出或进入框架再进行销轴的空中对孔和安装,实现滑车、绳索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大大提高了高空作业的效率,降低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4、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这种方式分绳子,避免了打开放线滑车的滑车本体吊板,降低了操作风险。5、本专利技术中槽轮机构可以加装在单轮滑车、三轮滑车、五轮滑车等多种型号放线滑车上,可以推广应用于多分裂导线的多相导线同时展放,且可以改装现有放线滑车,成本较低,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经济性。6、在使用时,在大放线段导线展放过程中,本专利技术方法极大地优化放线的作业效率,有效缩短了作业时间,意味着作业风险在同时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槽轮机构的一种结构连接示意图;图2为图2的右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槽轮机构与放线滑车的一种结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改进前后对比研发应用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中提到的结构,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一种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方法采用槽轮机构进行绳索的导出导入,所述槽轮机构包括相连接设置的上吊板1和槽轮3,上吊板和槽轮上、下滑动相连接设置,该槽轮能够旋转,该槽轮上制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径向长槽2,将需要导出导入的绳索逐根依次放入径向长槽内,通过槽轮正反向转动实现绳索从放线滑车的框架导出导入。较优地,所述径向长槽向槽轮的轴心延伸到超过上吊板搭接部分的最外缘大于一根最大直径绳索的尺寸。较优地,所述槽轮作为主动轮,其动力采用人力或机械驱动。较优地,所述槽轮外沿轴向断面设计成正T型。较优地,实现槽轮的转动是在槽轮中心设置花键或平键4的方式使得中心轴与槽轮固定,用来传递扭矩,中心轴的端部固定安装手柄6,通过手柄驱动槽轮旋转。较优地,上吊板的设计需要符合框架总体抗拉强度要求。槽轮设计可根据框架内工作工况的可用空间设计为整圆、半圆或扇面,不影响框架内通过性。较优地,当槽轮不需要设置为整圆型时,槽轮为扇面型槽轮,在扇面型槽轮的边缘固定设置手柄,槽轮的中心设置中心轴,该中心轴设为光轴。较优地,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先将放线滑车的框架的一个立柱上、下断开,然后将槽轮机构设置在该断开立柱上,与上、下断开立柱连接为一体且形成的上下高度与原立柱的上、下高度相等,槽轮机构的整体强度与立柱相同。较优地,所述上吊板、槽轮均沿竖直方向设置,该槽轮的中心用光轴或平键花键轴与下方的断开立柱固定安装,槽轮的圆周边缘两侧轴向凸出,上吊板向内侧凸出,形成圆弧凸出(图中未示出),槽轮边缘轴向凸出部分5与上吊板的圆弧凸出互相配合并形成拉扯式互拉结构;所述上吊板沿纵向对称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槽轮机构进行绳索的导出导入,所述槽轮机构包括相连接设置的上吊板和槽轮,上吊板和槽轮上、下滑动相连接设置,该槽轮能够旋转,该槽轮上制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径向长槽,将需要导出导入的绳索逐根依次放入径向长槽内,通过槽轮正反向转动实现绳索从放线滑车的框架导出导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槽轮机构进行绳索的导出导入,所述槽轮机构包括相连接设置的上吊板和槽轮,上吊板和槽轮上、下滑动相连接设置,该槽轮能够旋转,该槽轮上制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径向长槽,将需要导出导入的绳索逐根依次放入径向长槽内,通过槽轮正反向转动实现绳索从放线滑车的框架导出导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长槽向槽轮的轴心延伸到超过上吊板搭接部分的最外缘大于一根最大直径绳索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轮作为主动轮,其动力采用人力或机械驱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轮外沿轴向断面设计成正T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实现槽轮的转动是在槽轮中心设置花键或平键的方式使得中心轴与槽轮固定,用来传递扭矩,中心轴的端部固定安装手柄,通过手柄驱动槽轮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柱悬吊式框架结构绳索导出导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吊板的设计需要符合框架总体抗拉强度要求;
或者,槽轮设计根据框架内工作工况的可用空间设计为整圆、半圆或扇面,不影响框架内通过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锴刘涛付兴旺毕建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