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绝缘拉线抱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47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绝缘拉线抱箍,涉及电力施工技术领域,包括下箍板和上箍板,所述的下箍板外端设置有马达,马达输出端连接有主轴,主轴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啮合传动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连接有从动轴,从动轴上设置有齿轮齿轮啮合传动有齿条,齿条移动连接在开设于下箍板内部的移动槽内,伸出所述移动槽的齿条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箍板,所述的从动轴上端设置有螺纹杆。多组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齿轮和齿条的传动,同步控制内箍板对线缆的夹持固定,节省人力,此时再拧紧螺母,进一步保证上箍板和下箍板相对固定,简单操作,且可以同时抱箍多根线缆,提高工作效率,内箍板适用不同径长的线缆,适用性增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绝缘拉线抱箍
本技术涉及电力施工
,具体是一种绝缘拉线抱箍。
技术介绍
抱箍是用一种材料抱住或箍住另外一种材料的构件,它属于紧固件。抱箍装置由箍板、翼板、拉结筋板、螺栓及内衬垫构成。抱箍有好多种,电缆抱箍,电线杆抱箍,拉线抱箍,吊线抱箍,不锈钢抱箍都是比较常用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电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其中,在电路的架设过程中,为了实现对线缆的紧固支撑常借助抱箍装置。像一些配电箱、电线杆上的电路架设都用到抱箍,在生活中常常见到。传统的抱箍都是左右两个固定件夹持住缆线,且都是一个抱箍单一的固定夹持一根缆线,而且经常会遇到不同粗细的缆线时需要使用不同的抱箍,且固定不牢固,缆线拉扯过程容易造成缆线的划伤破损,实用性差。经检索,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申请号为:201920573329.5的一种绝缘抱箍,包括第一箍板、第二箍板、连接机构和防脱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卡块和活动卡块,固定卡块对称固定连接于第一箍板的外表面两侧,第二箍板的外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一对卡块滑槽,第二箍板通过卡块滑槽活动连接有活动卡块,通过活动卡块实现对不同径向的缆线进行固定。但是该装置需要人施加力操作卡块,并锁死,操作繁琐,且该装置只能针对单一的线缆进行固定,无法灵活的对多根缆线进行固定,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绝缘拉线抱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绝缘拉线抱箍,包括下箍板和上箍板,所述的下箍板外端设置有马达,马达输出端连接有主轴,主轴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动锥齿轮,主动锥齿轮啮合传动有从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连接有从动轴,从动轴上设置有齿轮齿轮啮合传动有齿条,齿条移动连接在开设于下箍板内部的移动槽内,伸出所述移动槽的齿条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箍板,所述的从动轴上端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的上箍板和下箍板内部均内嵌有软垫,软垫间夹持有线缆。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螺纹杆的直径大于从动轴的直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螺纹杆贯穿开设于上箍板内的通孔。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软垫与内箍板结合处设置有弧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内箍板采用弧形结构,且内箍板的半径大于线缆的半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移动槽长度大于齿条的长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箍板和下箍板对线缆进行固定,只需打开马达,在多组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啮合传动,实现齿轮啮合齿条移动,同步控制内箍板对线缆进行夹持固定,此时再拧紧螺母,结合螺纹杆保证上箍板和下箍板相对固定,简单操作,且可以同时抱箍多根线缆,提高工作效率,其中软垫有效防止对线缆的划伤勒痕,内箍板适用不同径长的线缆,适用性增强。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绝缘拉线抱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一种绝缘拉线抱箍中内箍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箍板、2-软垫、3-线缆、4-螺纹杆、5-螺母、6-移动槽、7-从动轴、8-从动锥齿轮、9-马达、10-主动锥齿轮、11-下箍板、12-齿条、13-齿轮、14-通孔、15-内箍板、16-主轴。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绝缘拉线抱箍,包括下箍板11和上箍板1,所述的下箍板11外端设置有马达9,提供动力源,马达9输出端连接有主轴16,主轴16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动锥齿轮10,主动锥齿轮10啮合传动有从动锥齿轮8,实现两个互相垂直方向的转动,从动锥齿轮8连接有从动轴7,从动轴7上设置有齿轮13,齿轮13啮合传动有齿条12,齿条12移动连接在开设于下箍板11内部的移动槽6内,实现转动转变为直线移动,伸出所述移动槽6的齿条12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箍板15,通过齿条12的推动,实现内箍板15的调节以满足对于不同直径的线缆3的夹持固定,所述的从动轴7上端设置有螺纹杆4,螺纹杆4上螺纹连接有螺母5,通过螺母5螺纹旋紧螺纹杆4,保证上箍板1和下箍板11的相对固定,牢固可靠,所述的上箍板1和下箍板11内部均内嵌有软垫2,软垫2间夹持有线缆3,实现对线缆3的保护,使线缆3不易发生刮伤断裂,产生质量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螺纹杆4的直径大于从动轴7的直径,保证螺母5旋紧时螺纹杆4的径向抗拉强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软垫2与内箍板15结合处设置有弧口,使得对线缆3固定时软垫2与内箍板15卡接完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内箍板15采用弧形结构,且内箍板15的半径大于线缆3的半径,实现对不同直径线缆3的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移动槽6长度大于齿条12的长度,使得齿条12始终约束在移动槽6内。实施例二:该技术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实施例,该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所述的螺纹杆4贯穿开设于上箍板1内的通孔14,在从动轴7带动螺纹杆4转动时,螺纹杆4不受上箍板1的干涉。综上所述,该技术工作时,将线缆3安置于上箍板1和下箍板11之间,通过上箍板1和下箍板11对线缆3进行固定,只需打开马达9,在多组主动锥齿轮10和从动锥齿轮8的啮合传动,实现齿轮13啮合齿条12移动,同步控制内箍板15对线缆3进行夹持固定,此时再拧紧螺母5,结合螺纹杆4保证上箍板1和下箍板11相对固定,简单操作,且可以同时抱箍多根线缆3,提高工作效率,其中软垫2有效防止对线缆3的划伤勒痕,内箍板15适用不同径长的线缆3,适用性增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绝缘拉线抱箍,包括下箍板(11)和上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箍板(11)外端设置有马达(9),马达(9)输出端连接有主轴(16),主轴(16)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动锥齿轮(10),主动锥齿轮(10)啮合传动有从动锥齿轮(8),从动锥齿轮(8)连接有从动轴(7),从动轴(7)上设置有齿轮(13),齿轮(13)啮合传动有齿条(12),齿条(12)移动连接在开设于下箍板(11)内部的移动槽(6)内,伸出所述移动槽(6)的齿条(12)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箍板(15),所述的从动轴(7)上端设置有螺纹杆(4),螺纹杆(4)上螺纹连接有螺母(5),所述的上箍板(1)和下箍板(11)内部均内嵌有软垫(2),软垫(2)间夹持有线缆(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绝缘拉线抱箍,包括下箍板(11)和上箍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箍板(11)外端设置有马达(9),马达(9)输出端连接有主轴(16),主轴(16)上均匀设置有多个主动锥齿轮(10),主动锥齿轮(10)啮合传动有从动锥齿轮(8),从动锥齿轮(8)连接有从动轴(7),从动轴(7)上设置有齿轮(13),齿轮(13)啮合传动有齿条(12),齿条(12)移动连接在开设于下箍板(11)内部的移动槽(6)内,伸出所述移动槽(6)的齿条(12)一端固定连接有内箍板(15),所述的从动轴(7)上端设置有螺纹杆(4),螺纹杆(4)上螺纹连接有螺母(5),所述的上箍板(1)和下箍板(11)内部均内嵌有软垫(2),软垫(2)间夹持有线缆(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亨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百亨电气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