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敷设工装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92599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敷设工装,其包括敷设组件和连接组件,敷设组件包括两个横向连杆和若干个竖向连杆,若干个竖向连杆分别与两个横向连杆相互连接并形成若干个“井”字形的电缆敷设框,横向连杆与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连接组件与电缆托架固定连接,敷设组件位于电缆托架的上方。该电缆敷设工装结构简单、敷设效率高,对电缆的损伤小。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上述电缆敷设工装的使用方法,具有详实、严谨、可靠、高效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敷设工装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敷设工装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电缆敷设是船舶建设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往的电缆敷设主要依靠人工一根一根地敷设并设置在电缆托架上,敷设效率低下且劳动强度大,电缆在电缆托架上方拖行容易受到损伤,多根电缆敷设后还容易造成交叉难以整理,成束敷设的难度很大。针对此种情况,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单根电缆拉敷工装,可以避免电缆因在托架上方拖行而受到损伤,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劳动强度,但是该单根电缆拉敷工装效率仍然较低,而且无法解决成束电缆敷设容易交叉的问题,尤其是无法满足排列要求比较高的电缆(如中压直流电缆等)的敷设要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同时敷设多根电缆并确保多根电缆排列整齐不发生交叉的电缆敷设工装,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敷设工装,其具有结构简单、排列整齐、敷设效率高等优点。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敷设工装,包括敷设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敷设组件包括两个横向连杆和若干个竖向连杆,所述若干个竖向连杆分别与所述两个横向连杆相互连接并形成若干个“井”字形的电缆敷设框,所述连接组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横向连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与电缆托架固定连接,所述敷设组件位于所述电缆托架的上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为连接角钢,所述连接角钢设有两块并通过蝶形螺栓与所述电缆托架固定连接。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连杆套设于所述横向连杆上,所述横向连杆上套设有可绕其转动的横向滚筒,所述横向滚筒设有若干个且所述横向滚筒与所述竖向连杆在所述横向连杆上交替设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缆托架的下方设有用于接取所述横向滚筒的收集袋。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竖向连杆上套设有可绕其转动的竖向滚筒。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滚筒与所述竖向滚筒采用尼龙材料制成。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向连杆与所述竖向连杆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缆敷设工装沿电缆的敷设方向设有两套以上。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电缆拉敷工装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沿电缆敷设路径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套电缆敷设工装,电缆敷设工装通过蝶形螺栓固定在电缆托架上;S2、从起始位置将电缆穿过第一套工装的电缆敷设框,将电缆的一端拉向下一套工装,穿过与第一套工装对应位置的第二套工装的电缆敷设框,再用同样的方法将电缆拉到下一套工装并穿过相应的电缆敷设框,电缆在电缆敷设框内与横向滚筒和竖向滚筒相接触,随着横向滚筒与竖向滚筒的转动,将电缆送预定的目标位置;S3、根据需要,使用同样的方法在同一套电缆敷设工装的其他几个电缆敷设框内拉敷多根电缆,不同的电缆穿过不同的电缆敷设框;S4、所有电缆全部敷设完成后,沿横向连杆的轴向抽出位于下方的横向连杆,套设在横向连杆上横向滚筒落下,电缆也随之落到电缆托架上,落下的横向滚筒从各电缆托架之间的间隙处落入预先设置的收集袋内,防止横向滚筒发生散落;S5、将电缆托架上的电缆整理并排放好;S6、检查电缆的敷设情况,如电缆尚未敷设完毕,则将已抽出的横向连杆重新穿设在连接角钢上,并在穿设横向连杆的同时将收集袋内的横向滚筒穿回到横向连杆上,重复步骤S2、S3、S4,直至所有电缆敷设完毕;S7、拆下电缆敷设工装,放回存放地点,以备下次使用;S8、使用电缆扎带将托架上的电缆分束绑扎牢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敷设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将电缆穿入横向连杆与竖向连杆形成的“井”字形的电缆敷设框内拉动电缆,由于横向连杆与竖向连杆围成了多个电缆敷设框,因此操作人员能够同时对多条电缆进行同时敷设,大大提高了电缆的敷设效率;进一步的,由于横向连杆与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当一排电缆敷设完成后,可通过拆卸两根横向连杆中位于下方的一根横向连杆来使电缆敷设框中的电缆落到电缆托架上,随后将电缆在电缆托架上进行排列,并在排列完成后再次安装横向连杆进行第二次及后续的电缆敷设,如此,该电缆敷设工装能够将第二次及后续敷设的电缆铺设在前一次敷设的电缆上排列整齐,确保在敷设过程中不出现交叉现象,电缆的敷设效果出色。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成束电缆敷设工装的使用方法,具有详实、严谨、可靠、高效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敷设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电缆敷设工装的侧视图。图中:1、连接角钢;2、蝶形螺栓;3、横向连杆;4、横向滚筒;5、连接座;6、竖向连杆;7、竖向滚筒;8、电缆托架;9、电缆;10、电缆扎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术语“前”、“后”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别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前”信息也可以被称为“后”信息,“后”信息也可以被称为“前”信息。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缆敷设工装,其包括敷设组件和连接组件,具体而言,连接组件为通过蝶形螺栓2与电缆托架8固定连接的连接角钢1,敷设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两根横向连杆3和竖直设置的若干个竖向连杆6,横向连杆3上套设有可绕横向连杆3转动的横向滚筒4以及竖向连杆6连接座5,横向滚筒4与连接座5在横向连杆3上交替设置,竖向连杆6上套设有可绕竖向连杆6转动的竖向滚筒7,竖向连杆6与连接座5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竖向连杆6与横向连杆3的连接,如此,两根横向连杆3与若干个竖向连杆6之间形成了若干个“井”字形的电缆敷设框,多条电缆9可分别穿设于多个电缆敷设框内同时完成敷设,提升了电缆9的敷设效率;进一步的,由于横向连杆3与竖向连杆6上均设置了可转动的横向滚筒4与竖向滚筒7,电缆9在敷设时受到的摩擦由滑动摩擦变成了滚动摩擦,大大减小了敷设电缆的摩擦力,同时完全避免了敷设过程中由于滑动摩擦对电缆9外表面的损伤;更进一步的,由于横向连杆3与连接角钢1可拆卸连接,当一排电缆9敷设完成后,可通过拆卸两根横向连杆3中位于下方的一根横向连杆3来使电缆敷设框中的电缆9落到电缆托架8上,随后将电缆9在电缆托架8上进行排列,并在排列完成后再次安装横向连杆3进行第二次及后续的电缆9敷设,如此,该电缆敷设工装能够将第二次及后续敷设的电缆9铺设在前一次敷设的电缆上排列整齐,确保在敷设过程中不出现交叉现象,电缆9的敷设效果出色。进一步的,由于横向滚筒4的设置,为了防止横向连杆3在拆卸时横向连杆3上的横向滚筒4发生散落,电缆托架8的下方设有用于接取横向滚筒4的收集袋(图未示),收集袋将横向滚筒4收集后送至操作人员处,便于操作人员再次安装横向连杆3与横向滚筒4。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横向连杆3与竖向连杆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敷设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敷设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敷设组件包括两个横向连杆和若干个竖向连杆,所述若干个竖向连杆分别与所述两个横向连杆相互连接并形成若干个“井”字形的电缆敷设框,所述横向连杆与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与电缆托架固定连接,所述敷设组件位于所述电缆托架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敷设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敷设组件和连接组件,所述敷设组件包括两个横向连杆和若干个竖向连杆,所述若干个竖向连杆分别与所述两个横向连杆相互连接并形成若干个“井”字形的电缆敷设框,所述横向连杆与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组件与电缆托架固定连接,所述敷设组件位于所述电缆托架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敷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为连接角钢,所述连接角钢设有两块并通过蝶形螺栓与所述电缆托架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敷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杆套设于所述横向连杆上,所述横向连杆上套设有可绕其转动的横向滚筒,所述横向滚筒设有若干个且所述横向滚筒与所述竖向连杆在所述横向连杆上交替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敷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托架的下方设有用于接取所述横向滚筒的收集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敷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杆上套设有可绕其转动的竖向滚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敷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滚筒与所述竖向滚筒采用尼龙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敷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杆与所述竖向连杆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敷设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敷设工装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锦福何灵华曾书俐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