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折机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2194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折机构及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内折机构,内折机构包括转轴机壳、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机壳、第二机壳以及至少一滑动装置;弯折后内折机构形成“楔形”,使弯折区可让出空间容纳“多余”的柔性显示屏,在展平后对弯折区柔性显示屏具有支撑作用,且内折机构在弯折过程中左右侧的所述第一机壳及所述第二机壳有联动关系,始终保持对称状态,减少了内折机构对柔性显示屏的损伤。且内折机构造成占用体积很小,不存在弯折区“鼓起”过高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折机构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折机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可折叠显示装置是未来电子产品的热点之一,目前可折叠显示设备已成为显示行业的一大发展方向,可显示设备折叠前后机构表面与柔性显示屏20尺寸不匹配是目前可折叠显示设备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其中内折叠显示机构通常需要通过机构设计使机构在弯折后让出空间容纳相对机构“多出”的柔性显示屏20。由于显示屏在弯折过程中受到拉扯,易发生显示装置断裂以及发光层剥离等现象导致失效。为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增强模组材料的弯折性能,减少机构对显示屏的拉扯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而采用无应力(Stressfree)的运动轨迹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无应力运动轨迹的主要原理为在运动过程中保证位于显示屏两端的机构对称且弯折区长度保持不变。但目前的可折叠显示装置在实现弯折时,需要多个轨道机构实现弯折,造成占用体积过大以及显示屏展开为平面结构时存在凸起,导致整体表面不平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折机构及显示装置,解决了目前可折叠显示装置在实现弯折时,需要多个轨道内折机构实现弯折,造成占用体积过大以及显示屏展开为平面结构时存在凸起、整体表面不平整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折机构,包括转轴机壳、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机壳、第二机壳以及至少一滑动装置;具体地讲,所述转轴机壳呈水平设置,其横截面为沿纵向对称轴镜像设置的轴对称结构;所述第一转轴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的第一侧;所述第二转轴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相反于第一侧的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纵向对称轴镜像设置;所述第一机壳,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的第一侧,沿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式连接;所述第二机壳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相反于第一侧的第二侧,沿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式连接;所述至少一滑动装置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位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机壳、所述第一机壳连接;当所述滑动装置闭合时,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展开在同一平面,所述内折机构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滑动装置打开时,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对折重合,所述内折机构处于第二状态。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装置包括齿轮、第一齿条以及第二齿条;所述齿轮呈水平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位置,与所述转轴机壳可转动式连接;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且沿所述转轴机壳的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的的第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一机壳的端部铰接;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且沿所述转轴机壳的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的相反于第一侧的第二侧端部与所述第二机壳的端部铰接;其中所述内折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对设置;所述内折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相互远离;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相背运动;从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向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条的的第一侧端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呈U形;所述第一机壳的端部的上表面延伸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容置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内,所述第一滑块的中部设有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在折叠时可穿过所述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滑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相抵接滑动;所述第二齿条的相反于第一侧的第二侧端部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呈U形;所述第二机壳的端部的上表面延伸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容置于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内,所述第二滑块的中部设有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端在折叠时可穿过所述第二容置孔,所述第二滑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相抵接滑动。进一步地,所述转轴机壳的横截面的底边呈扇形或弧形。进一步地,所述转轴机壳在对应所述第一转轴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机壳连接;所述转轴机壳在对应所述第二转轴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机壳连接;所述第一机壳在对应所述第一转轴位置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转轴机壳连接;所述第二机壳在对应所述第二转轴位置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转轴机壳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在横向方向的长度相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转轴机壳的上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转轴机壳的下表面的距离;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转轴机壳的上表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转轴机壳的下表面的距离。进一步地,设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的距离为X,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转轴机壳的上表面的距离为Y,1mm<X-Y<5m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前文所述的内折机构。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设于所述内折机构的内侧表面上,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机壳及所述第二机壳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内折机构和显示装置,内折机构为一种搭载柔性显示屏的内折叠显示内折机构,弯折后内折机构形成“楔形”,使弯折区可让出空间容纳“多余”的柔性显示屏,在展平后对弯折区柔性显示屏具有支撑作用,且内折机构在弯折过程中左相反于第一侧的第二侧的所述第一机壳及所述第二机壳有联动关系,始终保持对称状态,减少了内折机构对柔性显示屏的损伤。且内折机构造成占用体积很小,满足了柔性显示屏展开为平面结构时的整体表面为平整的结构,不存在弯折区“鼓起”过高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在弯折90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在完全弯折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在弯折90度状态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在完全弯折状态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标识如下:10、内折机构,11、转轴机壳,12、第一机壳,13、第二机壳,20、柔性显示屏,21、第一转轴,22、第二转轴,30、滑动装置,31、齿轮,32、第一齿条,33、第二齿条,41、第一滑块,42、第二滑块,100、显示装置,111、齿条滑槽,321、第一滑槽,331、第二滑槽,411、第一容置孔,421、第二容置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轴机壳,呈水平设置,其横截面为沿纵向对称轴镜像设置的轴对称结构;/n第一转轴,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的第一侧;/n第二转轴,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相反于第一侧的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纵向对称轴镜像设置;/n第一机壳,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的第一侧,沿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式连接;/n第二机壳,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相反于第一侧的第二侧,沿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式连接;以及/n至少一滑动装置,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位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机壳、所述第一机壳连接;/n当所述滑动装置闭合时,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展开在同一平面,所述内折机构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滑动装置打开时,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对折重合,所述内折机构处于第二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折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机壳,呈水平设置,其横截面为沿纵向对称轴镜像设置的轴对称结构;
第一转轴,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的第一侧;
第二转轴,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相反于第一侧的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纵向对称轴镜像设置;
第一机壳,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的第一侧,沿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式连接;
第二机壳,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相反于第一侧的第二侧,沿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式连接;以及
至少一滑动装置,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位置,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机壳、所述第一机壳连接;
当所述滑动装置闭合时,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展开在同一平面,所述内折机构处于第一状态;当所述滑动装置打开时,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第二机壳对折重合,所述内折机构处于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装置包括:
齿轮,呈水平设于所述转轴机壳的纵向对称轴位置,与所述转轴机壳可转动式连接;
第一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且沿所述转轴机壳的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的的第一侧端部与所述第一机壳的端部铰接;以及
第二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且沿所述转轴机壳的一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的相反于第一侧的第二侧端部与所述第二机壳的端部铰接;
其中所述内折机构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对设置;所述内折机构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相互远离;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相背运动;从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相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折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条的的第一侧端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呈U形;
所述第一机壳的端部的上表面延伸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容置于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内,所述第一滑块的中部设有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在折叠时可穿过所述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滑槽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子康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