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加县专利>正文

一种气缸活塞杆进出料输送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91950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气缸生产技术领域,一种气缸活塞杆进出料输送装置及其方法,该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第二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气缸活塞杆限位气缸和限位支撑架;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左端的前后方向中部设置有第一出料槽口,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的左端的前部设置有第二出料槽口,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设置在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的右侧,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的移动部连接有两根输送推杆;限位支撑架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的左侧,气缸活塞杆限位气缸设置在限位支撑架的前部,气缸活塞杆限位气缸的移动部连接有限位推杆。本专利的优点是提升气缸活塞杆进料效率,提升气缸活塞杆定位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缸活塞杆进出料输送装置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气缸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气缸活塞杆进出料输送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气缸是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由缸筒、端盖、活塞、活塞杆和密封件等组成。活塞杆是支持活塞做功的连接部件,大部分应用在油缸、气缸运动执行部件中,是一个运动频繁、技术要求高的运动部件。气缸活塞杆组包括气缸活塞杆和密封圈,气缸活塞杆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头,连接头上设置有密封圈槽,组装过程中,通过将密封圈和气缸活塞杆分别输送进料,再将密封圈抓取套设至连接头的密封圈槽内。现有的活塞杆组装设备例如公开为CN110091169A的一种气弹簧活塞杆组件的组装设备,包括有相邻设置的回转工作台、步进送料台和步进卸料台,回转工作台的旁侧设置有以步进送料台为起点步进卸料台为终点顺序环绕回转工作台设置的活塞杆上料机构、油封安装机构、隔套安装机构、开口垫安装机构、活塞环安装机构、活塞安装对齐机构、垫片安装机构、旋铆机构、活塞杆卸料机构;该设备能够全自动组装活塞杆组件,并能够分阶段进行检测,效率和合格率高。现有的气缸活塞杆在组装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目前密封圈组装过程中大多都是逐个进行组装生产,通过机械手将一个密封圈进行抓取转移并组装至气缸活塞杆上,这样通过机械手来回动作进行逐个加工,组装效率较慢,影响整个生产进度;(二)在密封圈抓取过程中,通过震动盘输送至密封圈治具上,现在的密封圈治具仅仅只是一个圆形的密封圈安放槽,这样不便于将密封圈进行限位,容易使密封圈在密封圈安放槽内进行移动,并且在抓取过程中也便于使夹爪伸入进行抓取,常常出现无法抓取或出现抓取不稳定的现象;(三)通过机械手将密封圈进行转移组装,在转移过程中需要占用很大的设备空间,并且由于密封圈较小,对机械手抓取的精度要求过高,从而导致设备的成本过高,并且机械手进行长时间夹取旋转转移,容易导致定位精度降低,进而导致在转移过程中使密封圈掉落;(四)在密封圈抓取以及组装过程中,现有的装置只是通过抓取气缸张开将密封圈撑开进行转移,并套设至气缸活塞杆上,这样容易导致密封圈张开过度,无法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并且在组装过程中也不能精准定位,无法准确的将密封圈套设至气缸活塞杆上,从而造成密封圈和气缸活塞杆组装质量较低。尤其在气缸活塞杆进料过程中,现有的装置直接通过输送震动盘输送至组装位置等待密封圈组装,并且也无法很好的将气缸活塞杆进行限位,容易使在组装时气缸活塞杆发生移动,导致无法将密封圈精准的组装至气缸活塞杆的密封圈槽内,并且组装后也无法将成品快速输送下料,还需通过多处转移进行下料,太过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气缸活塞杆组装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气缸活塞杆进出料输送装置,将两个气缸活塞杆同时输送进料提升输送效率;通过第一出料槽口和第二出料槽口便于组装后快速出料;通过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带动输送推杆,提升输送稳定性的同时提升气缸活塞杆定位牢固性,通过限位推杆进一步提升气缸活塞杆限位效果,从而提升气缸活塞杆整体输送效率以及组装定位稳定性。为本专利技术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气缸活塞杆进出料输送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第二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气缸活塞杆限位气缸和限位支撑架;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气缸活塞杆衔接凹口,位于两个气缸活塞杆衔接凹口处设置有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上设置有两条水平的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且两条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分别与两条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的出料端相连通;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左端的前后方向中部设置有第一出料槽口,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的左端的前部设置有第二出料槽口,机架上位于第一出料槽口和第二出料槽口下方分别设置有出料口;第一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和第二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分别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的前后两侧,且第一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和第二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的出料端分别与两条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的进料端衔接,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设置在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的右侧,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的移动部连接有两根输送推杆;且两根输送推杆位于两条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内;限位支撑架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的左侧,气缸活塞杆限位气缸设置在限位支撑架的前部,气缸活塞杆限位气缸的移动部连接有限位推杆,限位推杆在限位支撑架上移动。作为优选,两条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呈前后方向设置且对齐设置,两条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前后对齐设置。作为优选,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上部位于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和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的交界处设置有前后方向的输送限位通孔;位于输送限位通孔的两端内设置有两个弹簧限位块,两个弹簧限位块通过弹簧相连接,每个弹簧限位块上均设置有限位移动通孔,限位移动通孔通过限位固定杆设置在限位移动通孔内。作为优选,限位移动通孔大于限位固定杆的直径,且两个弹簧限位块的外端位于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内。作为优选,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上位于两条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的上方设置有气缸活塞杆输送盖板。作为优选,限位推杆的左侧设置有两个弧形配合槽,弧形配合槽与两条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相衔接。作为优选,限位支撑架上位于限位推杆上方设置有限位盖板。一种气缸活塞杆进出料输送方法,依次通过以下步骤:通过第一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和第二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分别将两个气缸活塞杆输送至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的前后两侧的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内,并通过弹簧限位块限位在交界处,通过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带动两根输送推杆将两个气缸活塞杆推过弹簧限位块后,并输送至限位支撑架上限位推杆的两个弧形配合槽处进行定位并固定,组装完成后通过限位推杆向前移动,使两个成品分别从第一出料槽口和第二出料槽口出料。一种气缸活塞杆组自动组装设备,该设备包括机架及其上的密封圈进料组装装置和上述的气缸活塞杆进出料输送装置。作为优选,密封圈进料组装装置包括密封圈进料组件和密封圈组装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气缸活塞杆进出料输送装置,该装置气缸活塞杆衔接凹口便于更好的与第一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和第二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相衔接,通过第一出料槽口和第二出料槽口便于组装完成后直接将成品输送下料,不用再通过其他转移组件或转移装置进行再次输送转移,提升下料的便捷性,提升整体组装效率,通过弧形配合槽与两条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相衔接,通过输送推杆将气缸活塞杆推至弧形配合槽进行定位,便于更好气缸活塞杆的连接杆相配合进行固定,提升后续组装的稳定性。通过弹簧限位块便于将气缸活塞杆限位在交界处,防止气缸活塞杆被输送进料的其他气缸活塞杆挤入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内;通过弹簧便于限位推杆的推入以及限位推杆推出后自动恢复到原位;通过限位固定杆将弹簧限位块进行限位,防止弹簧限位块随处移动,同时也便于使弹簧限位块进行伸缩移动。该设备还通过密封圈进料组件上的两条密封圈进料通道便于同时输送两个密封圈,提升密封圈进料输送效率;通过密封圈衔接槽上的矩形便于与密封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缸活塞杆进出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11)、第二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12)、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14)、气缸活塞杆限位气缸(15)和限位支撑架(16);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气缸活塞杆衔接凹口(130),位于两个气缸活塞杆衔接凹口(130)处设置有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131);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上设置有两条水平的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132),且两条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132)分别与两条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131)的出料端相连通;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左端的前后方向中部设置有第一出料槽口(137),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的左端的前部设置有第二出料槽口(138),机架上位于第一出料槽口(137)和第二出料槽口(138)下方分别设置有出料口;第一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11)和第二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12)分别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的前后两侧,且第一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11)和第二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12)的出料端分别与两条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131)的进料端衔接,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14)设置在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的右侧,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14)的移动部连接有两根输送推杆(141);且两根输送推杆(141)位于两条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132)内;限位支撑架(16)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的左侧,气缸活塞杆限位气缸(15)设置在限位支撑架(16)的前部,气缸活塞杆限位气缸(15)的移动部连接有限位推杆(151),限位推杆(151)在限位支撑架(16)上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活塞杆进出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11)、第二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12)、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14)、气缸活塞杆限位气缸(15)和限位支撑架(16);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气缸活塞杆衔接凹口(130),位于两个气缸活塞杆衔接凹口(130)处设置有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131);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上设置有两条水平的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132),且两条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132)分别与两条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131)的出料端相连通;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左端的前后方向中部设置有第一出料槽口(137),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的左端的前部设置有第二出料槽口(138),机架上位于第一出料槽口(137)和第二出料槽口(138)下方分别设置有出料口;第一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11)和第二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12)分别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的前后两侧,且第一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11)和第二气缸活塞杆进料振动器(12)的出料端分别与两条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131)的进料端衔接,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14)设置在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的右侧,气缸活塞杆输送气缸(14)的移动部连接有两根输送推杆(141);且两根输送推杆(141)位于两条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132)内;限位支撑架(16)位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的左侧,气缸活塞杆限位气缸(15)设置在限位支撑架(16)的前部,气缸活塞杆限位气缸(15)的移动部连接有限位推杆(151),限位推杆(151)在限位支撑架(16)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活塞杆进出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条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131)呈前后方向设置且对齐设置,两条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132)前后对齐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活塞杆进出料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气缸活塞杆进料衔接座(13)上部位于气缸活塞杆输送通道(132)和气缸活塞杆衔接通道(131)的交界处(133)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加县曹春云曹二菊
申请(专利权)人:王加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