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芦苇杂交水稻的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5874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产芦苇杂交水稻的技术,将疣粒野生稻与合江19号杂交获得一代水稻,之后将一代水稻与合江19号进行杂交获得二代水稻,以二代水稻为母本以野生稗草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三代水稻,之后三代水稻与合江19号杂交得到四代水稻,之后将四代水稻做为母本以龙粳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五代水稻,即提高了产量还提高了抗病能力和抗倒伏能力。

Technology of high yield reed Hybrid R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产芦苇杂交水稻的技术
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具体为一种高产芦苇杂交水稻的技术。
技术介绍
杂交水稻(hybridrice)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同时它们的优良性状又能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这就是杂交水稻。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是现代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之一。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杂交是由美国人HenryBeachell在1963年于印度尼西亚完成的,后被授予1996年的世界粮食奖,水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现象,主要表现在生长旺盛,根系发达,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方面,因此,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育种家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水稻在平时种植的时候容易产生一些相应的疾病,这样容易照成产量降低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产芦苇杂交水稻的技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产芦苇杂交水稻的技术,将疣粒野生稻与合江19号杂交获得一代水稻,之后将一代水稻与合江19号进行杂交获得二代水稻,以二代水稻为母本以野生稗草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三代水稻,之后三代水稻与合江19号杂交得到四代水稻,之后将四代水稻做为母本以龙粳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五代水稻。优选的,以二代水稻为母本以野生芦苇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三代水稻。优选的,三代水稻与早籼3号杂交得到四代水稻。优选的,三代水稻与上农香糯杂交得到四代水稻。r>优选的,四代水稻2至5代连续培育后选择获得遗传稳定材料。优选的,五代水稻4至8代连续培育后选择获得遗传稳定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培育出的杂交水稻的优点是:1.提高水稻平均产量25%以上。2.提高水稻抗病能力(稻瘟病、青枯病、立枯病、纹枯病)。3.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根系遗传芦苇,维管束发达粗壮,根须抓地深,面积大)4.提高水稻抗虫害能力(茎秆遗传芦苇,网状结构,害虫难啃食)5.可用于盐碱地治理(PH10高度盐碱地,可种植该品种用于土地治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请参权利要求1、5、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产芦苇杂交水稻的技术,将疣粒野生稻与合江19号杂交获得一代水稻,之后将一代水稻与合江19号进行杂交获得二代水稻,以二代水稻为母本以野生稗草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三代水稻,之后三代水稻与合江19号杂交得到四代水稻,之后将四代水稻做为母本以龙粳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五代水稻。具体而言,四代水稻2至5代连续培育后选择获得遗传稳定材料。具体而言,五代水稻4至8代连续培育后选择获得遗传稳定材料。工作原理:第一代;野生稻原种选择:疣粒野生稻,学名(O.meyeriana),该野生水稻品种为我国水稻新品种培育采用的常规亲源种质资源。合江19号选择:合江19号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继承了合江12号、京引59号、京引58号的所有优势,在1985年后,此品种栽培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长时间居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品种之冠,由疣粒野生稻与合江19号杂交,插秧栽培,熟期125天,活动积温2300°。第二代;将杂交育成的水稻初品,以穗型、粒型、茎秆粗壮程度、整体高度,四个标准,分别采集分类成:野合初穗-A、野合初穗-A1、野合初穗-B、野合初穗-B1、野合初粒-A、野合初粒-A1、野合初粒-B、野合初粒-B1、野合初茎-A、野合初茎-A1、野合初茎-B、野合初茎-B1、野合初高-A、野合初高-A1、野合初高-B、野合初高-B1。分别与合江19号回交一代第三代:以得到的回交后代进行筛选,淘汰叶片较窄、秆弱、株散以及感染节瘟的实验品种,优选平均株高90厘米、穗长15厘米、无芒的强壮后代分类为:野合一代抗A、野合一代抗B、野合一代秆A、野合一代秆B、野合一代26A、野合一代26B为母本,以野生的稗草和芦苇为父本,分别进行远缘杂交。第四代:所得的远缘杂交后代再连续与合江19号材料杂交并进行品种内不间断对比第四代:经过2到5代选择获得遗传稳定材料,具备抗稻瘟病、纹枯病、青枯病,纤维组织结构强壮耐虫害啃咬等抗病虫害特性,抗低温冷害,穗型饱满,粒型中长粒,千粒重26克,熟期130天。第五代:以该稳定材料为母本,以龙粳8号为父本杂交第五代:连续6代选择育成芦苇稻,成功具备了芦苇超强抗倒伏能力,茎秆粗壮程度远超常规水稻0.5-1倍,根系深达50厘米,抓地能力极强。维管束纤维结构复制芦苇特性为网状,叶片宽大长达40厘米以上,棵高110-120厘米。芦苇稻耐盐耐碱,可作为盐碱地治理材料运用于土地生态改良。实际试验数据综上所述,产量较为均匀,适合正常培养。实施例二请参权利要求1、2、3、5、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产芦苇杂交水稻的技术,将疣粒野生稻与合江19号杂交获得一代水稻,之后将一代水稻与合江19号进行杂交获得二代水稻,以二代水稻为母本以野生稗草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三代水稻,之后三代水稻与合江19号杂交得到四代水稻,之后将四代水稻做为母本以龙粳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五代水稻。具体而言,以二代水稻为母本以野生芦苇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三代水稻。具体而言,三代水稻与上农香糯杂交得到四代水稻。具体而言,四代水稻2至5代连续培育后选择获得遗传稳定材料。具体而言,五代水稻4至8代连续培育后选择获得遗传稳定材料。工作原理:第一代;野生稻原种选择:疣粒野生稻,学名(O.meyeriana),该野生水稻品种为我国水稻新品种培育采用的常规亲源种质资源。合江19号选择:合江19号由黑龙江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继承了合江12号、京引59号、京引58号的所有优势,在1985年后,此品种栽培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长时间居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品种之冠,由疣粒野生稻与合江19号杂交,插秧栽培,熟期125天,活动积温2300°。第二代;将杂交育成的水稻初品,以穗型、粒型、茎秆粗壮程度、整体高度,四个标准,分别采集分类成:野合初穗-A、野合初穗-A1、野合初穗-B、野合初穗-B1、野合初粒-A、野合初粒-A1、野合初粒-B、野合初粒-B1、野合初茎-A、野合初茎-A1、野合初茎-B、野合初茎-B1、野合初高-A、野合初高-A1、野合初高-B、野合初高-B1。分别与合江19号回交一代第三代:以得到的回交后代进行筛选,淘汰叶片较窄、秆弱、株散以及感染节瘟的实验品种,无芒的强壮后代分类为:野合一代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产芦苇杂交水稻的技术,将疣粒野生稻与合江19号杂交获得一代水稻,之后将一代水稻与合江19号进行杂交获得二代水稻,以二代水稻为母本以野生稗草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三代水稻,之后三代水稻与合江19号杂交得到四代水稻,之后将四代水稻做为母本以龙粳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五代水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产芦苇杂交水稻的技术,将疣粒野生稻与合江19号杂交获得一代水稻,之后将一代水稻与合江19号进行杂交获得二代水稻,以二代水稻为母本以野生稗草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三代水稻,之后三代水稻与合江19号杂交得到四代水稻,之后将四代水稻做为母本以龙粳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得到五代水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产芦苇杂交水稻的技术,其特征在于;以二代水稻为母本以野生芦苇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得到三代水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存堂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钱稻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