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启动指示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372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启动指示牌,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自启动电路,所述自启动电路包括直流电源、光敏电阻、分压电阻、电源和开关电路;所述光敏电阻外露于壳体表面以感知光照强度;所述直流电源、光敏电阻、分压电阻和接地端顺次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控制端和两个连接端,所述开关控制端接在光敏电阻与分压电阻相连的一端,两个连接端分别与电源和指示灯相连,所述开关电路依据开关控制端的控制信号控制电源向指示灯输出电源或者停止输出电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指示牌可以根据光照强度自行开启,使用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启动指示牌
本技术涉及指示牌
,尤其是一种自启动指示牌。
技术介绍
指示牌是一种用于指引道路的标识装置,随着科技的发展,指示牌已从传统的手写标识牌逐渐演变为灯光显示牌。现有技术中,有部分指示牌只用于在夜晚亮起,白天不用工作。现有的操作方式是,当夜晚来临时,商家会手动打开灯光指示牌,并在白天关闭灯光指示牌,这种指示牌不够智能,导致使用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启动指示牌,可以根据光照强度自行开启,使用更方便。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启动指示牌,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自启动电路,所述自启动电路包括直流电源、光敏电阻、分压电阻、电源和开关电路;所述光敏电阻外露于壳体表面以感知光照强度;所述直流电源、光敏电阻、分压电阻和接地端顺次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控制端和两个连接端,所述开关控制端接在光敏电阻与分压电阻相连的一端,两个连接端分别与电源和指示灯相连,所述开关电路依据开关控制端的控制信号控制电源向指示灯输出电源或者停止输出电能。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电阻、限流电阻、三极管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电阻的一端接在光敏电阻与分压电阻相连的一端,第一输入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基极电连接,电源、限流电阻和三极管集电极顺次电连接,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输出端与三极管集电极电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指示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MOS管、第二输入电阻和使能控制端,所述MOS管的漏极与三极管集电极电连接,使能控制端、第二输入电阻和MOS管的栅极顺次电连接,所述MOS管的源极与输出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输出端设置有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为LC滤波电路。优选的,所述开关控制端设置有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为瞬态二极管。优选的,所述光敏电阻设置于壳体表面,且光敏电阻上罩设有透明罩体。优选的,所述直流电源和光敏电阻之间还电连接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壳体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光敏电阻感应外界光照强度,当处于夜晚时段,光照强度低,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小,直流电源向开关电路输出高电平信号,开关电路控制电源向指示灯输出电源,指示灯工作。当处于白天时段,光照强度高,光敏电阻的阻值变大,直流电源向开关电路输出低电平信号,开关电路控制电源不向指示灯输出电源,指示灯不工作。这样,指示牌可以根据光照强度在夜晚自行开启,使用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自启动指示牌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自启动指示牌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自启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指示灯11,控制开关12,罩体13,直流电源21、光敏电阻22,分压电阻23,电源31,开关电路3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亮度的指示牌,如图1-3所示,其包括壳体,壳体表面设置有指示灯11,指示灯11可包括多个LED灯,其组成预设的指示图案或文字,如图中所示,指示灯11组成箭头图案,以指示方向。壳体的背面可设置挂孔,从而可以将壳体悬挂到墙体上。在壳体内设置有自启动电路,自启动电路包括直流电源21、光敏电阻22、分压电阻23、电源31和开关电路32。电源31用于输出电源信号,其可以是电池。直流电源21供应直流电压,用于通过分压后向开关电路供应启动信号,其可以是独立于电源31的电源装置,或者是电源31经过变压后形成的电源装置,例如,在电池的输出端连接变压电路,变压后即可输出直流电源21所需的电压。直流电源21、分压电阻23、电源31和开关电路32可集成在壳体内部。光敏电阻22则外露于壳体表面,从而可以感应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变化,光敏电阻22的阻值也发生变化。直流电源21、光敏电阻22、分压电阻23和接地端顺次电连接,开关电路32包括开关控制端和两个连接端,开关控制端接在光敏电阻22与分压电阻23之间的线路,两个连接端分别与电源31和指示灯11相连。由此形成分压电路,当光敏电阻22的电阻变化,输出到开关控制端的电压也会变化,当开关控制端的电压高于预定电压,两个连接端之间电路导通,电源31向指示灯11输出电源,使指示灯11工作。当开关控制端的电压低于预定电压,电源31停止向指示灯11输出电源,使指示灯11不工作。如图3所示,开关电路32包括第一输入电阻R2、限流电阻R3、三极管Q1和输出端。电阻Rs为光敏电阻22,电阻R1为分压电阻23。第一输入电阻R2的一端接在电阻Rs与电阻R1之间的线路,第一输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电源、限流电阻R3和三极管集电极顺次电连接,三极管发射极接地。输出端一端与三极管集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指示灯11电连接。分压后的电源信号通过电阻R2输入到三极管基极,当输入电压达到三极管的导通电压(一般0.7v左右),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导通,输出端将被短接,不输出电源信号,由此实现了开关控制功能。进一步的,开关电路32还包括MOS管Q2、第二输入电阻R4和使能控制端,MOS管的漏极与三极管集电极电连接,使能控制端、第二输入电阻R4和MOS管的栅极顺次电连接,MOS管的源极与输出端电连接。MOS管作为开关管也起到开关作用,相当于在输出端与三极管集电极之间增设了一个开关装置,通过使能控制端来控制该开关装置的打开或关闭,实现即便三极管导通,也可控制输出端是否输出电源信号的作用。MOS管可以是P沟道MOS管,使能控制端空置,输入低电平,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导通,从而输出电源信号至指示灯11。当需要输出端与三极管集电极之间开路,可将使能控制端与直流电源21相连。在一种实施例中,输出端设置有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为LC滤波电路,如图3所示,电容C1、C2和电感L1组成滤波电路,使输出端输出纯净的电源信号。在一种实施例中,开关控制端设置有保护电路,如图3所示,所述保护电路为瞬态二极管TVS,瞬态二极管TVS可以吸收瞬态峰值信号,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在一种实施例中,直流电源21和光敏电阻22之间还电连接有控制开关12,控制开关12设置于壳体表面,通过操作控制开关12,可以控制直流电源21是否向光敏电阻22输出电源信号,相当于是整个电路的开关,用户可在不需要指示牌工作时,关闭控制开关12。在一种实施例中,光敏电阻22可设置于壳体的侧壁,且光敏电阻上罩设有透明的罩体13,防止光敏电阻22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对光敏电阻22提供保护作用。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启动指示牌,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自启动电路,所述自启动电路包括直流电源、光敏电阻、分压电阻、电源和开关电路;所述光敏电阻外露于壳体表面以感知光照强度;所述直流电源、光敏电阻、分压电阻和接地端顺次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控制端和两个连接端,所述开关控制端接在光敏电阻与分压电阻相连的一端,两个连接端分别与电源和指示灯相连,所述开关电路依据开关控制端的控制信号控制电源向指示灯输出电源或者停止输出电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启动指示牌,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自启动电路,所述自启动电路包括直流电源、光敏电阻、分压电阻、电源和开关电路;所述光敏电阻外露于壳体表面以感知光照强度;所述直流电源、光敏电阻、分压电阻和接地端顺次电连接,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控制端和两个连接端,所述开关控制端接在光敏电阻与分压电阻相连的一端,两个连接端分别与电源和指示灯相连,所述开关电路依据开关控制端的控制信号控制电源向指示灯输出电源或者停止输出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启动指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电阻、限流电阻、三极管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电阻的一端接在光敏电阻与分压电阻相连的一端,第一输入电阻的另一端与三极管基极电连接,电源、限流电阻和三极管集电极顺次电连接,三极管发射极接地;所述输出端与三极管集电极电连接,输出端用于与指示灯电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凯雷德一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