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亮度的指示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372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亮度的指示牌,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源、分压电阻、转动式可变电阻和输出端子,所述电源、分压电阻、转动式可变电阻和接地端顺次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子的一端接在分压电阻和转动式可变电阻之间的线路上,输出端子的另一端与指示灯电连接;所述转动式可变电阻包括可改变转动式可变电阻的阻值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部分外露于壳体外表面。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户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的需要来调节指示牌的亮度,提升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亮度的指示牌
本技术涉及指示牌
,尤其是一种可调亮度的指示牌。
技术介绍
指示牌是一种用于指引道路的标识装置,包括室外用的指示牌和室内用的指示牌。随着科技的发展,指示牌已从传统的手写标识牌逐渐演变为灯光显示牌。目前,室内用的指示牌广泛应用于酒店、办公场所等公共区域。相比于应急指示灯这种标准件,指示灯的样式和形状可制作成多种,以匹配室内的装修环境。但是,现有的指示牌都没有调节亮度的功能设计,指示牌一旦出厂,其亮度就无法调节,对于一些注重装饰氛围的场所,亮度过高的指示牌会影响装饰氛围,而亮度过低的指示牌可能无法起到指示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调亮度的指示牌,用户可以根据室内环境的需要来调节指示牌的亮度,提升使用体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亮度的指示牌,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源、分压电阻、转动式可变电阻和输出端子,所述电源、分压电阻、转动式可变电阻和接地端顺次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子的一端接在分压电阻和转动式可变电阻之间的线路上,输出端子的另一端与指示灯电连接;所述转动式可变电阻包括可改变转动式可变电阻的阻值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部分外露于壳体外表面。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纳所述转动式可变电阻的容置腔,所述转动盘与容置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式可变电阻还包括固定在容置腔内壁上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电极,另一端设置有与接触电极电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圆弧状的电阻体以及与电阻体一端电连接的第二接线端子,所述接触电极与电阻体接触,且当转动盘转动时,接触电极沿电阻体的延伸路径移动。优选的,所述转动盘表面设置有圆弧形的凹槽,所述电阻体设置在凹槽底部,所述接触电极伸入到凹槽中。优选的,所述支撑臂的端部设置有滑动孔,所述接触电极设置在滑动孔中并沿滑动孔移动,所述滑动孔底部和接触电极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接触电极施加推力的弹性导体。优选的,所述滑动孔底部设置有导电片,所述弹性导体与导电片接触,所述导电片通过导线与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位于电阻体外侧的限位柱。优选的,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开关按钮,所述开关按钮的两端分别与电源和分压电阻电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分压电阻和转动式可变电阻组成分压电路,转动式可变电阻包括可改变转动式可变电阻的阻值的转动盘,转动盘的一部分外露于壳体外表面,用户可转动转动盘来调节转动式可变电阻的阻值,随着转动式可变电阻阻值的变化,输出到指示灯的电压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从而导致指示灯的亮度发生改变,就实现了指示牌亮度的调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可调亮度的指示牌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可调亮度的指示牌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转动式可变电阻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支撑臂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指示灯11,开关按钮12,转动式可变电阻2,凹槽20,转动盘21,转轴22,第二接线端子23,支撑臂3,滑动孔30,接触电极31,第一接线端子32,弹簧33,导电片34,导线35,第一限位柱41,第二限位柱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亮度的指示牌,如图1-4所示,其包括壳体,壳体表面设置有指示灯11,指示灯11可包括多个LED灯,其组成预设的指示图案或文字,如图中所示,指示灯11组成箭头图案,以指示方向。壳体的背面可设置挂孔,从而可以将壳体悬挂到墙体上。在壳体内设置有电源、分压电阻、转动式可变电阻2和输出端子,电源用于供电,其可以是电池。如图2所示的电路原理图,电源、分压电阻、转动式可变电阻2和接地端顺次电连接,输出端子的一端接在分压电阻和转动式可变电阻2之间的线路上,输出端子的另一端与指示灯11电连接,由此组成一个分压电路,输出端子输出的电压值与转动式可变电阻2两端的电压相同,由于分压电阻的阻值不变,如果转动式可变电阻2的电阻发生变化,则输出端子输出的电压值对应变化。转动式可变电阻2包括可改变转动式可变电阻的阻值的转动盘21,壳体的侧壁可设置一个开口,转动盘21的一部分可从开口中伸出,外露于壳体外表面,方便用户转动转动盘21,当转动盘21转动,转动式可变电阻2的阻值变化,对应输出到指示灯11上的电压发生变化,当电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指示灯11的亮度会改变,就实现了指示牌亮度调节功能。在一种实施例中,将对转动式可变电阻2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壳体内设置有容纳转动式可变电阻2的容置腔,转动盘21与容置腔的内壁转动连接,如图,转动盘21轴心设置有转轴22,容置腔的内壁可设置转轴孔,转轴22可插入到转轴孔中,实现转动连接,从而可以转动转动盘21。转动式可变电阻2还包括固定在容置腔内壁上的支撑臂3,当转动盘21转动时,转动盘21也相对支撑臂3转动,支撑臂3的一端可延伸到转动盘21表面且在该端设置有接触电极31,支撑臂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接触电极31电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32。在转动盘21的表面设置有圆弧状的电阻体,电阻体的圆心与转动盘21的圆心可位于同一位置,电阻体的端部位置电连接有第二接线端子23。电阻体的阻值随着其长度变化,长度越长,电阻体的阻值越大,类似于滑动变阻器的结构。接触电极31与电阻体接触,当转动盘21转动时,接触电极31沿电阻体的延伸路径移动并始终与电阻体接触,接触电极31到第二接线端子23之间的电阻体的长度随转动盘21的转动而变化,则第一接线端子32和第二接线端子23之间的阻值发生变化,就实现了转动调节阻值的功能。第一接线端子32和第二接线端子23接入到电路中,分别与分压电阻和接地端相连。为了防止接触电极31与电阻体分离,可在转动盘21的表面设置有圆弧形的凹槽20,凹槽20的圆心与转动盘21的圆心位于同一位置,电阻体设置在凹槽20底部,接触电极31需要伸入到凹槽20中才能与电阻体接触,这样,凹槽20就对接触电极31起到限位作用。进一步的,支撑臂3靠近转动盘21一端的底面设置有朝向转动盘21开设的滑动孔30,接触电极31设置在滑动孔30中并沿滑动孔30移动,滑动孔30的底部和接触电极31之间设置有用于对接触电极31施加推力的弹性导体,弹性导体可以是弹簧33,弹簧33向下施加推力,就使得接触电极31始终与电阻体接触,在转动盘21的转动过程中不容易出现接触电极31与电阻体脱离的情况。更进一步的,滑动孔30的底部设置有导电片34,弹性导体一端与导电片34接触,另一端与接触电极31接触,在支撑臂3内设置有导线35,导电片34通过导线35与第一接线端子32电连接,就实现了接触电极31与第一接线端子32的电连接。在一种实施例中,转动盘21上设置有位于电阻体外侧的限位柱,限位柱可设置两个,包括第一限位柱41和第二限位柱42,第一限位柱41和第二限位柱42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亮度的指示牌,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源、分压电阻、转动式可变电阻和输出端子,所述电源、分压电阻、转动式可变电阻和接地端顺次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子的一端接在分压电阻和转动式可变电阻之间的线路上,输出端子的另一端与指示灯电连接;所述转动式可变电阻包括可改变转动式可变电阻的阻值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部分外露于壳体外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亮度的指示牌,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源、分压电阻、转动式可变电阻和输出端子,所述电源、分压电阻、转动式可变电阻和接地端顺次电连接,所述输出端子的一端接在分压电阻和转动式可变电阻之间的线路上,输出端子的另一端与指示灯电连接;所述转动式可变电阻包括可改变转动式可变电阻的阻值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部分外露于壳体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亮度的指示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容纳所述转动式可变电阻的容置腔,所述转动盘与容置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式可变电阻还包括固定在容置腔内壁上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设置有接触电极,另一端设置有与接触电极电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圆弧状的电阻体以及与电阻体一端电连接的第二接线端子,所述接触电极与电阻体接触,且当转动盘转动时,接触电极沿电阻体的延伸路径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凯雷德一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