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收容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1205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收容盘,包括收容盘本体,在收容盘本体内设有两个结构对称相同的尾纤缠绕盘,收容盘本体的四周盘壁与两尾纤缠绕盘之间以及两尾纤缠绕盘相互之间均开设成尾纤走线槽,位于收容盘一端侧的尾纤走线槽向外延伸扩大为出线槽,与出线槽相对的盘壁的一端凸出设有一轴孔,出线槽的槽口由内至外顺序设有多个供插入光纤适配器的插口,多个插口呈阶梯式收缩分布,收容盘本体的盘壁在与轴孔相对的位置处向上延设有一凸起。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纤收容盘可使光纤的安装维护方便,其转动灵活,可有效保护光纤不受折损,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纤通信设备附件,特别涉及一种设置在光纤配线箱内的光纤收容盘
技术介绍
光纤光缆传输在邮电通信、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等领域应用广泛。在用户终端以及中心站的机房内都需要在光缆之间、光缆与设备之间进行配线和熔接,这一工作较早是采用两个单独的接线卡盒和配接箱分别完成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其配接箱通常采用抽屉式结构,多余的尾纤置于抽屉中,维护时要将抽屉拉进拉出,还易使光纤受折,影响光信号的传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出了一种将光缆终端的熔接和配线集中在一个箱体内实现的光纤配线箱,它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多个光纤收容盘和固定于箱体后板内侧的熔接单元,多个光纤收容盘分两组层叠设置在箱体内的两侧,每组光纤收容盘分别穿套在同一枢轴上,每个光纤收容盘均可单独绕枢轴旋转出箱体。由于采用了可旋转出箱体的多层光纤收容盘,测试、维护方便,可避免光纤折损。现有技术的光纤收容盘如图1所示,它包括收容盘本体11,在收容盘本体内设有两个结构对称相同的尾纤缠绕盘12,收容盘本体的四周盘壁与两尾纤缠绕盘之间以及两尾纤缠绕盘相互之间均开设成尾纤走线槽13,位于收容盘一端侧的尾纤走线槽向外延伸扩大为出线槽14,在出线槽14的槽口安装有可拆卸的法兰固定片15,在法兰固定片15上设有尾纤出口孔151,在与出线槽14相对的盘壁的一端凸设有一轴孔16。光纤收容盘通过其轴孔16穿套在光纤配线箱的枢轴上,尾纤呈8字形缠绕在两尾纤缠绕盘上,并从尾纤出口孔151接出光纤收容盘外。现有技术的这种光纤收容盘作为光纤配线箱的重要附件虽然具有如上所述的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缺点,其一是其尾纤接出光纤收容盘是通过安装在出线槽槽口的法兰固定片上实现的,多个光纤适配器位于同一平面,对多根光纤的连接产生不便,且固定光纤适配器的螺栓安装原始落后费时费工,不同类型的光纤适配器必须配置相应的法兰固定板;其二是光纤收容盘的上下两接触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当多个光纤收容盘层叠安装在光纤配线箱内的枢轴上时,相互之间的接触面太大,因而产生的摩擦力也大,操作不便,为避免这一现象,可在光纤收容盘的轴孔上加垫片或直接将轴孔的一端延设出一凸台,以使光纤收容盘之间形成间隙,但由于轴孔是处在光纤收容盘的一角,偏离重心太远,这样做势必造成光纤收容盘倾斜下垂,进而造成轴孔与枢轴不同心,同样造成摩擦力增大及轴孔和枢轴的磨损,盘片相互挤压,使最下面的盘片无法转出,在维护时强力转出盘片易使盘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光纤收容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纤收容盘,包括收容盘本体,在收容盘本体内设有两个结构对称相同的尾纤缠绕盘,收容盘本体的四周盘壁与两尾纤缠绕盘之间以及两尾纤缠绕盘相互之间均开设成尾纤走线槽,位于收容盘一端侧的尾纤走线槽向外延伸扩大为出线槽,与出线槽相对的盘壁的一端凸设有一轴孔,所述的出线槽的槽口由内至外顺序设有多个供插入光纤适配器的插口,多个插口呈阶梯式收缩分布;所述的收容盘本体的盘壁在与轴孔相对的位置处向上延设有一凸起。所述的轴孔由光纤收容盘本体上的孔内嵌入一金属套管构成。所述的凸起呈弧形。所述的插口为3个。还包括与所述的插口适配的插板,该插板用于在没有光纤引出时封闭该插口。本技术所使用的光纤适配器为通用的FC型或SC型适配器。本技术的光纤收容盘由于采用了与光纤适配器适配并呈阶梯式收缩分布的多个插口,在尾纤接出光纤收容盘时,只需将光纤与光纤适配器连接,将光纤适配器插入插口即可,使光纤的安装维修都极其方便。且各插口呈阶梯式错落分布,减少适配器占用的空间位置,使原先技术中只能安装2只适配器的空间可容纳3只适配器,提高了光纤配线箱的配线密度。又由于收容盘本体的盘壁在与轴孔相对的位置处向上延设有一弧形凸起,当多个光纤收容盘层叠安装在光纤配线箱内的枢轴上时,只需在每个光纤收容盘的轴孔上垫上一块与弧形凸起的高度适配的垫片,就可保证各光纤收容盘都平行处于配线箱内,当将单个光纤收容盘旋转出箱体时,由于其与上下光纤收容盘的接触面几乎只有一个点,因而摩擦力极小,操作轻巧方便。又由于其轴孔是由光纤收容盘本体上的孔内嵌入一金属套管构成,其光洁度和耐磨性能更好,转动更灵活,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光纤收容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光纤收容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光纤收容盘与一种光纤适配器相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光纤收容盘与另一种光纤适配器相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光纤收容盘的另一种对称结构形式及与一种光纤适配器相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2,本技术的光纤收容盘,包括收容盘本体21,在收容盘本体21内设有两个结构对称相同的尾纤缠绕盘22,收容盘本体的四周盘壁与两尾纤缠绕盘之间以及两尾纤缠绕盘相互之间均开设成尾纤走线槽23,位于收容盘一端侧的尾纤走线槽向外延伸扩大为出线槽24,与出线槽24相对的盘壁的一端凸出设有一轴孔25,轴孔25由光纤收容盘本体上的孔内嵌入一金属套管(未图示出来)构成。出线槽的槽口由内至外顺序设有3个供插入光纤适配器的插口26。插口呈阶梯式收缩分布,收容盘本体的盘壁在与轴孔相对的位置处向上延设有一弧形凸起27。本技术的光纤收容盘还设有与插口适配的插板(未图示),用于在该插口没有光纤引出时封闭该插口。本技术所使用的光纤适配器为通用的FC型或SC型适配器。图3为本技术光纤收容盘与SC型适配器相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31为SC型适配器,尚未插入插口。图4为本技术光纤收容盘与FC型光纤适配器相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32为FC型适配器,尚未插入插口。本技术的光纤收容盘有两种左右对称的结构形式,用于安装在配线箱内右侧的光纤收容盘如图2、图3、图4所示,其轴孔在右侧,出线槽在左侧,光纤从反时针方向引出。用于安装在配线箱内左侧的光纤收容盘如图5所示,其轴孔在左侧,出线槽在右侧,光纤从顺时针方向引出。权利要求1.一种光纤收容盘,包括收容盘本体,在收容盘本体内设有两个结构对称相同的尾纤缠绕盘,收容盘本体的四周盘壁与两尾纤缠绕盘之间以及两尾纤缠绕盘相互之间均开设成尾纤走线槽,位于收容盘一端侧的尾纤走线槽向外延伸扩大为出线槽,与出线槽相对的盘壁的一端凸出设有一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槽的槽口由内至外顺序设有多个供插入光纤适配器的插口,多个插口呈阶梯式收缩分布;所述的收容盘本体的盘壁在与轴孔相对的位置处向上延设有一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收容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孔由光纤收容盘本体上的孔内嵌入一金属套管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收容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起呈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收容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口为3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收容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的插口适配的插板。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收容盘,包括收容盘本体,在收容盘本体内设有两个结构对称相同的尾纤缠绕盘,收容盘本体的四周盘壁与两尾纤缠绕盘之间以及两尾纤缠绕盘相互之间均开设成尾纤走线槽,位于收容盘一端侧的尾纤走线槽向外延伸扩大为出线槽,与出线槽相对的盘壁的一端凸出设有一轴孔,出线槽的槽口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收容盘,包括收容盘本体,在收容盘本体内设有两个结构对称相同的尾纤缠绕盘,收容盘本体的四周盘壁与两尾纤缠绕盘之间以及两尾纤缠绕盘相互之间均开设成尾纤走线槽,位于收容盘一端侧的尾纤走线槽向外延伸扩大为出线槽,与出线槽相对的盘壁的一端凸出设有一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线槽的槽口由内至外顺序设有多个供插入光纤适配器的插口,多个插口呈阶梯式收缩分布;所述的收容盘本体的盘壁在与轴孔相对的位置处向上延设有一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泰阳光达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