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杰专利>正文

用于传输光信号和电力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87572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0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线缆技术领域,涉及用于传输光信号和电力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它包含多根光纤、松套管、隔热层、导体层、绝缘层、屏蔽层、第一保护层、内护套、第一铠装层、第二保护层、第二铠装层、第三保护层、外护层;第一铠装层由第一加强元件围绕内护套以第一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二铠装层由第二加强元件围线第二保护层以第二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一/二节距的绕向相反;第二节距是第一节距的3~5倍;第一节距:内护套外径=(3~6):1;第一加强元件的材料为钢丝或合金丝;第二加强元件的材料为钢丝或合金丝。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以下主要有益效果:能传输光信号又能传输电力,且更能抗弯曲、抗扭转、结构更紧凑、寿命更长、外径更小、成本更低、运输成本更节省。

Photoelectric composite cable for transmitting optical signal and electric power at sea bottom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able, relates to the optical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power submarine photoelectric composite cabl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optical fiber, loose tube, insulating layer, a conductor layer, an insulating layer, a shielding layer, a first protective layer, an inner sheath, the first armored layer and second protective layer, second layer, third layer protective armor and the outer sheath; the first armored layer by the first reinforcing elements around the inner sheath on the first pitch one-way spiral twisted; second armored layer consists of second reinforcing element contour second protective layer with second pitch one-way spiral twisted; the first / two pitch around the opposite; the second pitch is the first pitch the 3~5 times; the first pitch: inner sheath diameter = (3~6):1; the first reinforcing element material for steel wire or alloy wire; second reinforcing element material for steel wire or alloy wire. The invention has the following main beneficial effects: the optical signal can be transmitted and the electric power can be transmitted,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bending resistance, torsion resistance, compact structure, long service life, small external diameter, lower cost and more economical transporta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海底线缆
,尤其是涉及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海底传输电力和传输通信信号是通过两根缆线来解决,即用于传输电力的海底电力电缆和用于传输通信信号的海底光缆,分别独立地敷设于海底。且电缆和光缆均要具备防渗水、耐高水压、抗拉、防腐、防磨损等的性能,以达到在海底使用的要求。因此,现有海底电缆和光缆虽解决了电力及通信信号传输的问题,但制造费用及敷设费用很高。为此,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817011、名称为:光电复合结构海缆,包括具芯线(1)、内护套层(4)、铠装层(5)及外护套层(6)的海底电力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护套层(4)内还包覆有以不锈钢套管包覆的光纤单元(2),光纤单元置于芯线间隙,并且芯线和光纤单元的四周空隙填充有填充物(3);它将原来用于传输电力的海底电力电缆和用于传输通信信号的海底光缆复合在一根海缆中,使之既能传输电力,又能传输通信信号,不但使用方便、安全可靠,而且大大节省制造和敷设费用,可广泛应用于大陆与海岛、海岛与海岛及海洋石油平台的电力和通信的传输;但是,申请人认为结构还不够紧凑,还有改进的空间,这样可以使成本更低、空间占用更少、质量更轻、运输成本更少。公布号为CN102290135A、名称为:额定电压220kV三芯光电复合海底电缆,包括从外到内依次分布的外披层、铠装层和内衬层,所述的内衬层内设置有三个两两相外切的电单元,所述的电单元与所述的内衬层所围成的三处空隙处均填充有多个填充单元,三个所述的电单元和所有的填充单元全部绞合形成一股海缆主芯部分,在绞合后的海缆主芯部分外绕包有涂胶布带,所有的填充单元中其中至少一个为光单元,其余的填充单元为填充绳;存在着和授权公告号为CN2817011的专利同样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及其制造方法,它们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实例中,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多根光纤1、将光纤包覆住的松套管2、包覆在松套管外的隔热层3、分布在隔热层之外的导体层4、位于导体层之外的绝缘层5、位于绝缘层之外的屏蔽层6、包覆在屏蔽层之外的第一保护层7、挤塑包覆在第一保护层外的内护套8、位于内护套之外的第一铠装层、包覆在第一铠装层外的第二保护层10、位于第二保护层之外的第二铠装层、挤塑包覆在第二铠装层之外的第三保护层12、挤塑包覆在第三保护层之外的外护层13;第一铠装层由多根第一加强元件9围绕内护套以第一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二铠装层由多根第二加强元件11围线第二保护层以第二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一节距与第二节距的绕向相反;第二节距是第一节距的3~5倍;第一节距:内护套外径=(3~6):1;所述光纤的长度为松套管长度的1.002~1.018倍。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实例中,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多根光纤1、将光纤包覆住的松套管2、包覆在松套管外的隔热层3、分布在隔热层之外的导体层4、位于导体层之外的绝缘层5、位于绝缘层之外的屏蔽层6、包覆在屏蔽层之外的第一保护层7、挤塑包覆在第一保护层外的内护套8、位于内护套之外的第一铠装层、包覆在第一铠装层外的第二保护层10、位于第二保护层之外的第二铠装层、挤塑包覆在第二铠装层之外的第三保护层12、挤塑包覆在第三保护层之外的外护层13;第一铠装层由多根第一加强元件9围绕内护套以第一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一加强元件由第一类加强件91及挤塑包覆在第一类加强件之外的第一垫层92构成;第二铠装层由多根第二加强元件11围线第二保护层以第二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二加强元件由第二类加强件111及挤塑包覆在第二类加强件之外的第二垫层112构成;第一节距与第二节距的绕向相反;第二节距是第一节距的3~5倍;第一节距:内护套外径=(3~6):1;所述光纤的长度为松套管长度的1.002~1.018倍。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G.652型或G.655型或G.656型或G.657型。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改性聚丙烯。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材料为玻璃纤维或石棉或岩棉或云母。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层由多根导体丝绞合后编织形成。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为钢带或铜带,是以纵向包覆或螺旋包覆的方式包覆在绝缘层外的。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材料为阻水带或无纺布或聚酯带。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护套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或阻水带或无纺布。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保护层的材料为阻水带或无纺布或聚酯带。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加强件的材料为钢丝或玻璃纤维杆或芳纶纱。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加强件的材料为钢丝或玻璃纤维杆或芳纶纱。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层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聚丙烯。上述所述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层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或交联聚乙烯或聚丙烯。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既能传输光信号又能传输电力,且更能抗弯曲、抗扭转、结构更紧凑、寿命更长、外径更小、成本更低、运输成本更节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实例1的一段开剥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放大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实例2的一段开剥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放大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实例1请见图1和图2,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12根光纤1、将光纤包覆住的松套管2、包覆在松套管外的隔热层3、分布在隔热层之外的导体层4、位于导体层之外的绝缘层5、位于绝缘层之外的屏蔽层6、包覆在屏蔽层之外的第一保护层7、挤塑包覆在第一保护层外的内护套8、位于内护套之外的第一铠装层、包覆在第一铠装层外的第二保护层10、位于第二保护层之外的第二铠装层、挤塑包覆在第二铠装层之外的第三保护层12、挤塑包覆在第三保护层之外的外护层13;第一铠装层由20根第一加强元件9围绕内护套以第一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二铠装层由30根第二加强元件11围线第二保护层以第二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一节距与第二节距的绕向相反;第二节距是第一节距的3~5倍;第一节距:内护套外径=(3~6):1;所述第一加强元件的材料为钢丝或合金丝;所述第二加强元件的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201610903643.html" title="用于传输光信号和电力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原文来自X技术">用于传输光信号和电力的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a>

【技术保护点】
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多根光纤、将光纤包覆住的松套管、包覆在松套管外的隔热层、分布在隔热层之外的导体层、位于导体层之外的绝缘层、位于绝缘层之外的屏蔽层、包覆在屏蔽层之外的第一保护层、挤塑包覆在第一保护层外的内护套、位于内护套之外的第一铠装层、包覆在第一铠装层外的第二保护层、位于第二保护层之外的第二铠装层、挤塑包覆在第二铠装层之外的第三保护层、挤塑包覆在第三保护层之外的外护层;第一铠装层由多根第一加强元件围绕内护套以第一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二铠装层由多根第二加强元件围线第二保护层以第二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一节距与第二节距的绕向相反;第二节距是第一节距的5倍;第一节距:内护套外径=6:1;所述第一加强元件的材料为钢丝;所述第二加强元件的材料为钢丝;所述光纤的长度为松套管长度的1.002~1.018倍;所述光纤为G.655型;制造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的方法,包含以下制造步骤:第一步:制造松套管的步骤,它包含:(A1)将着好颜色的光纤盘绕在光纤盘上,然后将光纤盘安装在二次被覆生产线的光纤放线轴上;反复多次,直至取完所需的多根光纤;(A2)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放入二次被覆挤塑机进行挤塑;(A3)将(A1)准备的所有光纤牵引并穿过二次被覆挤塑机的模芯及机头,并使二次被覆挤塑机挤塑,一起牵引二次被覆挤塑机机头挤出的塑料及穿过的多根光纤,进入热水槽冷却形成初始松套管,初始松套管与热水槽边缘是不接触的,所述热水槽中具有热水,热水槽中的初始松套管全部浸入在热水中,热水的温度为45±10℃;(A4)继续连续牵引初始松套管,将初始松套管在直径为800mm~1200mm的第一牵引轮上绕2圈然后牵引过第一牵引轮形成中间松套管,每圈之间不相互交叉或重叠;沿第一牵引轮的直径方向,第一牵引轮有1/4~1/3浸在冷却水槽中,在形成中间松套管之前,初始松套管与冷却水槽的边缘是不接触的,所述冷却水槽中具有冷却水,冷却水的温度为15±5℃;(A5)牵引中间松套管使其经过30米的空气冷却,然后将中间松套管表面用压力为0.1~0.3bar的压缩空气吹干,盘绕到收线盘上形成成品松套管;所述光纤的长度为松套管长度的1.002~1.018倍;第二步:制造隔热层及导体层的步骤:(B1)将第一步形成的成品松套管放出,并取玻璃纤维带螺旋绕包在松套管外形成隔热层;(B2)取多根软导体丝相互绞合形成导体条,交多根导体条螺旋绞合在隔热层外形成导体层;第三步:制造绝缘层的步骤:取聚氯乙烯,并将其挤塑包覆在第二步形成的导体层外,形成绝缘层;第四步:制造屏蔽层的步骤:取钢带以螺旋包覆的方式包覆在第三步形成的绝缘层外,形成屏蔽层;第五步:制造第一保护层的步骤:取阻水带以螺旋包覆的方式包覆在第四步形成的屏蔽层外,形成第一保护层;第六步:制造内护套的步骤:交联聚乙烯,将其挤塑包覆在第五步形成的第一保护层外,形成内护套;第七步:制造第一铠装层的步骤:取多根第一加强元件围绕第六步形成的内护套以第一节距单向螺旋绞合形成第一铠装层,第一垫层的材料为聚丙烯;第一节距:内护套外径=(3~6):1;第八步:制造第二保护层的步骤:交联聚乙烯,将其挤塑包覆在第七步形成的第一铠装层外,形成第二保护层;第九步:制造第二铠装层的步骤:取多根第二加强元件围绕第八步形成的第二保护层以第二节距单向螺旋绞合形成第二铠装层;第二垫层的材料为聚丙烯;第二节距与第一节距的绕向相反;第二节距是第一节距的5倍;第十步:制造第三保护层的步骤:取聚酯带以螺旋包覆的方式包覆在第九步形成的第二铠装层外,形成第三保护层;第十一步:制造外护层的步骤:取高密度聚乙烯,将其挤塑包覆在第十步形成的第三保护层外,形成外护层;完成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的制造。...

【技术特征摘要】
1.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多根光纤、将光纤包覆住的松套管、包覆在松套管外的隔热层、分布在隔热层之外的导体层、位于导体层之外的绝缘层、位于绝缘层之外的屏蔽层、包覆在屏蔽层之外的第一保护层、挤塑包覆在第一保护层外的内护套、位于内护套之外的第一铠装层、包覆在第一铠装层外的第二保护层、位于第二保护层之外的第二铠装层、挤塑包覆在第二铠装层之外的第三保护层、挤塑包覆在第三保护层之外的外护层;第一铠装层由多根第一加强元件围绕内护套以第一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二铠装层由多根第二加强元件围线第二保护层以第二节距单向螺旋绞合而成;第一节距与第二节距的绕向相反;第二节距是第一节距的5倍;第一节距:内护套外径=6:1;所述第一加强元件的材料为钢丝;所述第二加强元件的材料为钢丝;所述光纤的长度为松套管长度的1.002~1.018倍;所述光纤为G.655型;制造海底敷设用光电复合缆的方法,包含以下制造步骤:第一步:制造松套管的步骤,它包含:(A1)将着好颜色的光纤盘绕在光纤盘上,然后将光纤盘安装在二次被覆生产线的光纤放线轴上;反复多次,直至取完所需的多根光纤;(A2)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放入二次被覆挤塑机进行挤塑;(A3)将(A1)准备的所有光纤牵引并穿过二次被覆挤塑机的模芯及机头,并使二次被覆挤塑机挤塑,一起牵引二次被覆挤塑机机头挤出的塑料及穿过的多根光纤,进入热水槽冷却形成初始松套管,初始松套管与热水槽边缘是不接触的,所述热水槽中具有热水,热水槽中的初始松套管全部浸入在热水中,热水的温度为45±10℃;(A4)继续连续牵引初始松套管,将初始松套管在直径为800mm~1200mm的第一牵引轮上绕2圈然后牵引过第一牵引轮形成中间松套管,每圈之间不相互交叉或重叠;沿第一牵引轮的直径方向,第一牵引轮有1/4~1/3浸在冷却水槽中,在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周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