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及齿轮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992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传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及齿轮箱,齿轮传动结构包括壳体,具有中空腔;内齿圈,所述内齿圈的外周面与所述中空腔的内壁之间弹性连接,且所述内齿圈能够绕其自身轴线相对所述壳体在设定角度内转动;动力件,所述动力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动力件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一太阳轮;传动系,包括:第一行星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和所述内齿圈啮合;第一行星架,一端与所述第一行星轮连接,另一端与输出轮系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影响齿轮正常传动的前提下,降低齿轮传动结构的加工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及齿轮箱
本技术涉及传动
,尤其涉及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及齿轮箱。
技术介绍
齿轮箱在传动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一种齿轮箱的高速级传动结构为:在齿轮箱的壳体上一体成形有内齿圈,齿轮箱输入轴与行星轮啮合,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行星架与输出轴通过花键连接。齿轮箱运行过程中,为了使行星轮均匀受力,行星架与输出轴的花键浮动连接,从而补偿加工误差。这样,就会导致行星架需要加工内花键,输出轴需要加工外花键,从而增加了材料成本和加工制造成本。因此,需要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及齿轮箱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及齿轮箱,能够在不影响齿轮正常传动的前提下,降低齿轮传动结构的加工制造成本。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包括:壳体,具有中空腔;内齿圈,所述内齿圈的外周面与所述中空腔的内壁之间弹性连接,且所述内齿圈能够绕其自身轴线相对所述壳体在设定角度内转动;动力件,所述动力件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动力件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一太阳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具有中空腔;/n内齿圈(5),所述内齿圈(5)的外周面与所述中空腔的内壁之间弹性连接,且所述内齿圈(5)能够绕其自身轴线相对所述壳体(1)在设定角度内转动;/n动力件(2),所述动力件(2)与所述壳体(1)连接,且所述动力件(2)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一太阳轮(21);/n传动系(3),包括:/n第一行星轮(31),分别与所述第一太阳轮(21)和所述内齿圈(5)啮合;/n第一行星架(32),一端与所述第一行星轮(31)连接,另一端与输出轮系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具有中空腔;
内齿圈(5),所述内齿圈(5)的外周面与所述中空腔的内壁之间弹性连接,且所述内齿圈(5)能够绕其自身轴线相对所述壳体(1)在设定角度内转动;
动力件(2),所述动力件(2)与所述壳体(1)连接,且所述动力件(2)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一太阳轮(21);
传动系(3),包括:
第一行星轮(31),分别与所述第一太阳轮(21)和所述内齿圈(5)啮合;
第一行星架(32),一端与所述第一行星轮(31)连接,另一端与输出轮系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轮系包括:
第二太阳轮(33),所述第二太阳轮(33)与所述第一太阳轮(21)同轴线,所述第二太阳轮(33)与所述第一行星架(32)固定连接;
第二行星轮(34),分别与所述第二太阳轮(33)和所述内齿圈(5)啮合;
第二行星架(35),一端与所述第二行星轮(34)连接,另一端与动力输出轴(4)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内齿圈(5)的外周面沿所述内齿圈(5)的齿厚方向开设有第一半圆孔,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涛程青华张晋沈锦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高精齿轮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