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簧压紧自锁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0974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1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簧压紧自锁螺母,包括叠设的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及连接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的弹性件,所述第一螺母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及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与轴线重叠,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及所述第三贯穿孔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分布,所述第二螺母包括与所述第一贯穿孔相对设置的第四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相对设置的第一盲孔及与所述第三贯穿孔相对设置的第二盲孔,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贯穿孔与所述第二盲孔之间。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弹簧压紧自锁螺母,结构稳定、防松止退、间隙补偿效果好,可靠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簧压紧自锁螺母
本技术涉及紧固件
,尤其涉及一种弹簧压紧自锁螺母。
技术介绍
目前,在自锁螺母应用方面各国已有了长足发展,自锁方式也各有特色。较为常见的自锁螺母由嵌尼龙圈的、带颈收口的、带侧伸缩开口的、加金属防松装置的。另外,国外也有美国的DISC-LOCK自锁螺母、SPORALOCK“施必牢”自锁螺母、法国LANFRANCO船用和桥梁用高强度自锁螺母、德国FS全钢安全防松螺母、日本哈德洛克防松螺母等。此类产品多为公制或英制的螺纹。然而,现有技术的自锁螺母,其螺纹连接容易松动,松动便会产生不易被发现的间隙,进而造成连接结构的连接失效。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结构稳定、放松止退、间隙补偿效果好,可靠性强的弹簧压紧自锁螺母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防松止退、间隙补偿效果好,可靠性强的弹簧压紧自锁螺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弹簧压紧自锁螺母,包括叠设的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及连接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的弹性件,所述第一螺母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及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与轴线重叠,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及所述第三贯穿孔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分布,所述第二螺母包括与所述第一贯穿孔正对设置的第四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正对设置的第一盲孔及与所述第三贯穿孔正对设置的第二盲孔,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贯穿孔与所述第二盲孔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三贯穿孔包括靠近所述第二螺母的第一通孔及远离所述第二螺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所述弹性件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并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包括自所述第一螺母靠近所述第二螺母的表面向远离所述第二螺母方向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一通孔壁及自所述第一通孔壁向轴线方向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通孔壁,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螺母靠近所述第一螺母的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二贯穿孔及所述第一盲孔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第三贯穿孔及所述第二盲孔的数量均为四个。优选的,所述弹簧压紧自锁螺母还包括夹设于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之间的摩擦垫片,所述摩擦垫片轴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母及所述第二螺母抵接。优选的,所述摩擦垫片的材料为橡胶。优选的,所述摩擦垫片包括设置于轴向两侧表面的多个沿径向设置的防滑槽,多个所述防滑槽之间间隔设置。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之间设置所述弹性件,当所述弹簧压紧自锁螺母因松动产生间隙时,所述弹性件的张力可以补偿间隙,使得夹紧力得到保持;通过设置正对设置的第二贯穿孔与第一盲孔及第三贯穿孔与第二盲孔,安装时采用螺钉插入的方式将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固定,向所述第二螺母施加力矩,使得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连成一体并具备相互夹紧力,进而实现螺母的自锁;通过在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之间设置所述摩擦垫片,避免了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的直接接触,填补了两个金属部件之间的间隙,同时增强了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在径向的摩擦力,使得结构更为紧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弹簧压紧自锁螺母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弹簧压紧自锁螺母沿A-A线的剖视图。图中,100、弹簧压紧自锁螺母;10、第一螺母;11、第一贯穿孔;12、第二贯穿孔;13、第三贯穿孔;131、第一通孔;1311、第一通孔壁;1312、第二通孔壁;132、第二通孔;20、第二螺母;21、第四贯穿孔;22、第一盲孔;23、第二盲孔;30、弹性件;40、摩擦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下述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技术。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弹簧压紧自锁螺母100,所述弹簧压紧自锁螺母100包括叠设的第一螺母10与第二螺母20、连接所述第一螺母10与所述第二螺母20的弹性件30及夹设于所述第一螺母10与所述第二螺母20之间的摩擦垫片40。所述第一螺母10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贯穿孔11、第二贯穿孔12及第三贯穿孔13。其中,所述第一贯穿孔11与轴线重叠,所述第一贯穿孔11、所述第二贯穿孔12及所述第三贯穿孔13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分布。所述第三贯穿孔13包括靠近所述第二螺母20的第一通孔131及远离所述第二螺母20的第二通孔132。其中,所述第一通孔131与所述第二通孔132连通,所述第一通孔131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132的孔径,同时,所述弹性件30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131的孔径并大于所述第二通孔132的孔径。所述第一通孔131包括自所述第一螺母10靠近所述第二螺母20的表面向远离所述第二螺母方向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一通孔壁1311及自所述第一通孔壁1311向轴线方向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二通孔壁1312。所述弹性件3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通孔壁1312,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螺母20靠近所述第一螺母10的表面。所述第二螺母20包括与所述第一贯穿孔11正对设置的第四贯穿孔21、与所述第二贯穿孔12正对设置的第一盲孔22及与所述第三贯穿孔13正对设置的第二盲孔23。所述弹性件30设置于所述第三贯穿孔13与所述第二盲孔23之间。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贯穿孔12及所述第一盲孔22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第三贯穿孔13、所述第二盲孔23及所述弹性件30的数量均为四个。当然,这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贯穿孔12、所述第一盲孔22、所述第三贯穿孔13及所述第二盲孔2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所述摩擦垫片40轴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螺母10及所述第二螺母20抵接。优选的,所述摩擦垫片40的材料为橡胶。通过设置所述摩擦垫片40,避免了所述第一螺母10与所述第二螺母20的直接接触,填补了两个金属部件之间的间隙,同时增强了所述第一螺母10与所述第二螺母20在径向的摩擦力,使得结构更为紧固。优选的,所述摩擦垫片包括设置于轴向两侧表面的多个沿径向设置的防滑槽(图未示),多个所述防滑槽之间间隔设置。通过设置所述防滑槽,进一步增加了与所述第一螺母10及所述第二螺母20之间的摩擦力,增强了所述弹簧压紧自锁螺母100的防松性能。本技术提供的弹簧压紧自锁螺母100的使用流程如下:步骤S10、将所述第一螺母10、所述第二螺母20及所述摩擦垫片40对齐后,利用四个螺钉分别从四个所述第三贯穿孔13插入四个所述第二盲孔23;通过四个螺钉将所述第一螺母10、所述第二螺母20及所述摩擦垫片40并紧为一体结构,完成初步自锁。步骤S20、利用连接完成的所述第一螺母10及所述第二螺母20配合螺栓进行旋紧;步骤S30、再分别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簧压紧自锁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叠设的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及连接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的弹性件,所述第一螺母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及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与轴线重叠,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及所述第三贯穿孔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分布,所述第二螺母包括与所述第一贯穿孔正对设置的第四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正对设置的第一盲孔及与所述第三贯穿孔正对设置的第二盲孔,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贯穿孔与所述第二盲孔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簧压紧自锁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叠设的第一螺母与第二螺母及连接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第二螺母的弹性件,所述第一螺母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及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与轴线重叠,所述第一贯穿孔、所述第二贯穿孔及所述第三贯穿孔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分布,所述第二螺母包括与所述第一贯穿孔正对设置的第四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正对设置的第一盲孔及与所述第三贯穿孔正对设置的第二盲孔,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三贯穿孔与所述第二盲孔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簧压紧自锁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贯穿孔包括靠近所述第二螺母的第一通孔及远离所述第二螺母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所述弹性件的横截面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并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簧压紧自锁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包括自所述第一螺母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锋曾伟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申亿机械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